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足迹     
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弟兄四人中,他最小,学习也最好。因为上学晚,他在18岁时才考上镇里的初中,每天上学要走十来里路。1956年冬,父亲刚在初中上了不到半年学,公社开始征兵。村干部找上门做工作,说参军是政治任务,父亲就跟村上100多人一起去做了体检。到放寒假的时候,体检结果下来了,4个人合格,父亲也在名单里。爷爷奶奶不舍得让他去,  相似文献   

2.
正1946年,我出生在昌都地区洛宗(今洛隆县城关),属狗,今年71岁了。现在想起来我家可能是城针上的平民家庭,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大家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上学的概念。那时候(1960年)西藏自治区还没有成立,我们那个地方之前叫洛宗解放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是他们安排我到内地去学习的。找我妈妈动员我去上学的人是"筹委会"的一个女翻译,叫杨桂珍,她是四川阿坝那边的藏族,会说我们这边的藏话,她丈夫是个汉族人,叫贺显龙。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后来在西藏师范学院上学时我就经常邀请他到  相似文献   

3.
呱呱叫     
在建水南三十里处的磨黑山下,有个喜欢冲嗑子的人,由于他天天都冲,所以名声很响。有一日,他忽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要他进京城去冲嗑子给皇帝听。这下他可吃了一惊,不知是福还是祸,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进京城。一路上,他暗暗警告自己,一定要说好听的话,冲奉承皇帝的嗑子,不然会把头冲掉的。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个佛山女子在广州打工,向来安稳无事,有一天忽然辞工不做,而且也没有回到家里,她的家人找到广州,认为这女子与一个鞋匠向来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就状告这位鞋匠有诱拐  相似文献   

5.
戴煌 《炎黄春秋》2007,(4):66-73
2004年春天,巫宁坤先生偕其老伴李怡楷女士应邀回国,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我和他素昧平生,只有过文字之交。当时,他们住在南四环中段一亲戚家里,巫先生给我来了电话,想和我晤面。并去拜访李锐老。当时已近米寿但一向为人谦逊的李锐老,说什么也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环会见巫先生,绝不能让他费力劳神。  相似文献   

6.
《神州民俗》2008,(3):9
有个叫钟玉琼的女学生,当时才14岁,在香港某校学习。因为醉心于女子戏剧,被和她同住的二姑诱去学戏,钟母发觉后.禁止她们再有往来。1923年7月11日,二姑在玉琼上学途中,把她诱骗到澳门.本想转卖为娼,因为价钱没有谈妥,所以二姑及其姘夫冯喜就把玉琼带到广州,住在西堤兰亭旅馆。钟母自从女儿失踪后,就跑到警司报案,估计其女私逃到省城了。现经警司派探目关某会同公安局侦缉员到各旅馆搜查,果然在兰亭店三楼九十二号房找到了玉琼。  相似文献   

7.
心曲姐姐:你好!我现在很苦恼!我已经在家里三天了,不想上学。我今年上初一,到了一个新的学校,离开了我小学时最敬爱的老师,我很舍不得。因为在小学里老师对我很好,经常鼓励我,说我这样的男孩子将来能上一个好大学。新学校的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对我好,我就不想上学了。可是家里人都说我这么小,不读书不行!我偏就不想读书,在学校里一点意思都没有。开始时我装病,不去上学,现在我就直接告诉家里人,不去读书了。心曲姐姐,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支持我啊?我想得到你的建议!等待你的来信!  相似文献   

8.
束华静 《铁军》2012,(10):39-41
喜欢朱竹雯的年轻人都尊称她为蚕奶奶,因为她将青春奉献给了她喜欢的蚕事业。从蚕姑娘到蚕奶奶,朱竹雯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朱竹雯原名张云,1922年出生在著名的丝绸之乡丹阳。小学毕业后,妈妈送她去吕凤子先生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在许多女孩子都选择刺绣、烹饪为专业时,张云选择了蚕桑,师从费达生。  相似文献   

9.
60年前,1931年我在北大史学系读书,李济(1896—1979)先生是我的老师,1934年以后,我在史语所考古组工作,李济先生是我的领导。今天纪念李先生诞辰95周年,不禁引起了我深切的怀念!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在广州设置了历史语言研究所,1929年史语所由广州迁北平,在北海办公,所本部设在静心斋,考古组设在蚕坛。史语所所长傅斯年(1892—1950)  相似文献   

10.
这个夜里,突然就想起他来了。他的离世,像一个隔年的伤疤,时常复发,一想起来心里还会隐隐作疼。 他脾气乖戾,嗜酒如命,是十里八乡出名的酒颠子。据说时常手拿树枝,把他的小脚女人追得东躲西藏。起因无非是他把家里惟一的下蛋老母鸡拿去换了酒喝,而家里又指望着用母鸡的蛋给他惟一的儿子换学费。  相似文献   

11.
常克 《文史博览》2006,(5):58-58
长沙湘春街与北正街交接处,是个十字路口。据说旧时从北门进城来的第一道关卡就设在这里,所以俗称“头卡子”。“头卡子”东面是学宫街和上学宫街,现在改叫成功街和学宫街了。老学宫街也曾叫过学工街,但那是特定年代下的事。你现在如果仔细寻找,还能在成功街上找到“学工街”的老门牌。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厅,陈列着一位反法西斯战争隐蔽战线中的传奇英雄,他就是共产国际的红色特工———张永兴。张永兴,又名张新生,化名张惠民、张裕国、王立川。1896年3月出生于山东蓬莱县北沟村,幼年随父母移居到辽宁宽甸县。1915年,张永兴考入南  相似文献   

13.
特灵的故事     
特灵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由于家里穷,只读过两年书就读不起了,只好去给财主打工过活。他痛恨财主对劳动人民的盘剥和欺压,对广大劳苦人民十分同情。他经常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跟财主们斗,为穷苦人出气。上学特灵九岁那年,到学堂去报名读书。学堂的先生是大财主的儿子,他见特灵是个穷孩子,不想让特灵读,就故意刁难特灵说:“特灵,别人都说你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一一九四七年冬天,我在松桃县伪长兴乡公所当警卫干事。玉峰老辈子带来口信要我无论如何都得去他家里一下。我走了三天,到了冷水乡石门坎山顶缺崩他的家里。吃过晚饭,玉峰老辈子和大叔久光、二叔久荣陪着我说话。玉峰老辈子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全家都改姓‘共’啦!喊你转来,就是要你也姓‘共’。你大叔、二叔都是文人,只有你摸过几天枪杆  相似文献   

15.
在本刊本年度五月号,我曾經發表了“抗法名将馮子材在睦南關前的英勇战績”一交,不久就得到几个同志的函詢和面問,都希望能够知道一些在睦南關大捷前后關于馮子材的生平事迹;所以我就把所知道的僅有的材料,分做下列几小题簡略地介紹一下。一血腥起家馮子材,字幹南,1818年(嘉慶23年)生于廣东省欽縣城内“第一名勝鸿亭點翠之沙尾”(一),所以他的号叫翠亭,以后他统率的部遂,就因之称为萃軍。他的家庭和他的青少年時代的情况,因为缺乏記載,我们还不够完全清楚。不过当他出生以后,清王朝已經走上了沒落的道路,連綿不断的農民起义,普遍在各地各族燃烧着;特別是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战争以后,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怒潮,更是澎湃的發展。尤其是兩廣各地,已成为温地烽火。这時候他已經是三十歲左右的人了,在偉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動爆發的前夕,他曾經“聚徒于博白  相似文献   

16.
"孤独地颤抖,太过寂寞了,快要死去啊!希望你能快些给我温暖吧。"昔日名曲中的歌词或已成为酒井法子在拘留所中的自白。化妆包里的毒品、家里数10支吸毒用具、携子潜逃、质询拘留,种种画面  相似文献   

17.
我生长在满族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祖母认为“官宦人家”的子弟,不能到外边去上学,就在家里设了3个书房,分教国文、算术和英文。祖母的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只准我上国文课,读些《女儿经》、《女诫》、《烈女传》一类的书,而我偏要学英...  相似文献   

18.
黄师让,名孝友,四川重庆人,1896年12月8日(清光绪廿二年农历冬月初四日)出生.原籍广东,迁川已有九代.其父黄辅卿,家世贫寒,原在昆明、重庆、上海、广州等处帮天顺祥票号工作20余年.票号结束后,被荐出任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襄理兼营业主任.  相似文献   

19.
长沙湘春街与北正街交接处,是个十字路口。据说旧时从北门进城来的第一道关卡就设在这里,所以俗称“头卡子”。“头卡子”东面是学宫街和上学宫街,现在改叫成功街和学宫街了。老学宫街也曾叫过学工街, 但那是特定年代下的事。你现在如果仔细寻找,还能在成功街上找到“学工街”的老门牌。“头卡子”西面通向河边的那条街就叫通泰街,通泰街上曾经有过一座龙王宫。  相似文献   

20.
撕日历     
正小时候,也许每个人都做过傻事。那时的我就做过一件傻事。小时候,每天都要上幼儿园,我盼望着星期天就在家里了。看见爸爸妈妈一天天撕日历,我发现日历上有黑字我就要上学,红字我就不要上学。我疑惑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日历上红字我不上学,黑字我就要上学呢?"妈妈笑着对我说:"因为红字代表休息日,这一天妈妈不用上班,你也不要上学;黑字代表工作日,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