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至二十一年四月,李瀚章接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在这五年多里,他对广州海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直至虎门炮台最终定型,再无变动。可以说,从张树声光绪七年建成虎门威远东台、山腰台和下横档八座新式西洋炮台开始的广州西洋海防建设,至此才告最终结束。对李瀚章在粤五年多对广州海防江防炮台定型建设,至今尚无专题研究,有必要对此加以讨论。一、对已有海防设施的维护和修整李瀚章刚到广州时曾说:"广州自同治十三年(1874)开办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广州黄埔港水道出口的虎门,成为黄埔港和粤海关的天然屏障和设置控制的最佳地点。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前后开始实行开海贸易,设立江浙闽粤四海关负责外贸事务。同时,清政府在虎门建设海防,修筑南山、横档和三门炮台以控制海口。正如任何海关都有武装部队支撑一样,虎门炮台既是广州的海防工事,也是广州黄埔港和粤海关管理海口,控制进出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沙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南沙在广州建设滨海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度不断的提高,用大广州和滨海城市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虎门要塞过去和现在对广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作用巳成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化旅游部门热议的课题。众所周知,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镇之间的虎门要塞,是广州的南大门,由大角山炮台、上下横档岛炮台和沙角炮台等,构成了广州南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州南大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见于近代西文文献记载的"浩官炮台",是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城东南珠江沿岸的一座重要炮台,对于其位置所在历来有不同说法。本文通过对相关中西文史料记载和地图文献的细致考证,否定了定功炮台说、赤岗塔附近说和永靖炮台说三种观点,认为这座炮台大致可以确定在今琶洲岛西端磨碟沙公园以东的台地一带。同时,分析了"浩官炮台"的中文名称与建置年代问题,认为其正式的中文名称是猎德炮台,始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道光二十二年(1842)就被彻底废弃,前后只存在了约25年的时间,选址不当是这座炮台被废弃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余良明 《炎黄春秋》2009,(10):53-55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相似文献   

6.
近代炮台作为一种功能特殊的构筑物,其在建筑技术上的先驱意义长期受到忽视。建于1886年的江阴黄山800磅前膛炮炮台按英国"阿姆斯特朗式胸墙炮位"设计模式进行建造,可能是华东地区现存最早使用波特兰水泥的构筑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英国建筑师威廉·道达尔曾参与江阴黄山800磅前膛炮炮台的建造过程并记录了中国人对这一新建筑技术的最初反应;而混凝土炮台的建造技术与民用建筑的技术革新是否存在互相影响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7.
炮台是清朝海防、城防的重要军事设施,炮台在近代鸦片战争中保卫广州城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四方炮台不仅是广州的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经被英军作为司令部使用,说明它的价值,但历史记载和现实表述的四方炮台是永宁炮台还是永康炮台?通过一些资料可以得到修正,并证明炮台在清朝时期作为防守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进 《钟山风雨》2015,(1):56-57
经受血与火洗礼的乌龙山炮台乌龙山距离南京城东北三十里,方位在长江二桥和长江四桥之间江段的南岸。山体呈扇形分布,临江而卧,绵延十余里,山中有湖,湖山相映成趣。传唐代山上就建有乌龙庙,山以庙名"乌龙"二字得名,海拔72米。乌龙山炮台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七年(1881)刊刻的《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卷三"军制"记载:"南岸乌龙山滨江暗炮台七座,安炮七尊;明炮台三座,安炮四  相似文献   

9.
位于马尾马限山上的中坡炮台是晚清福建船政护厂炮台之一,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时间学术界有1868年、1884年、1885年三种说法。经查证有关文献资料,并与老照片相结合,文章认为中坡炮台的始置时间应是1887年。  相似文献   

10.
胡里山炮台是厦门海防要塞群保存最为完好的炮台,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厦门港最为倚重的海防要塞,也是研究清末海防要塞建筑的珍贵实物。炮台选址科学,布局设计合理,功能结构完善,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研究结果显示炮台整体设计上借鉴欧式棱堡设计思想,因地制宜采用闽南当地工艺,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深入理解胡里山炮台的功能作用可为遗址的保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炮台是明清重要海防设施。北海现存有四座清代中后期建造的炮台,炮台择险要之处而建,在抵御西方侵略,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炮台都属于夯土炮台,由于常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生长树木根系扰动,缺少养护等原因,炮台大部分设施都已消失殆尽,仅存部分大多开裂、风化、剥落,甚至坍塌。在进行炮台保护修复时,针对炮台本身筑建的特殊性,须重点把握好夯土技术的运用,针对不同保护情况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2.
<正>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位于澳门半岛中部的制高点——炮台山西北山麓,尚保存圣保禄教堂的南壁(俗称"大三巴牌坊"),是2005年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节点。2010至2012年的发掘区(高园街16-22号和35号)位于圣保禄学院遗址范围内,地势南高北低,南侧地势渐高后为澳门博物馆前地,北侧经高园街到茨林围一带地势渐低,向西与圣保  相似文献   

13.
南海神庙四大文化主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留下研究资料最齐全的海神庙,其被看作中外交通史上的历史见证而受到今人关注,有“海上丝稠之路的起点”之说。笔者因工作关系,于1996年至1997年将近两年的时间置身于庙内从事专题研究,近几年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书,仅宋元以来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香港在清朝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涉及香港的地方志,目前仅有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新安县志》和嘉庆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江阴黄山小石湾炮台遗址目前的保存现状,急需抢救性修复保护。为了提高夯土墙基的整体抗风化性能,对该三合土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抗压强度、冻融循环等表征手段,筛选出最佳性能的"三合土"配方为:糯米浆浓度在1%~2%范围内,土灰质量比不高于3:1,明矾浓度不超过0.1%,从而为古炮台遗址维修加固保护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阳新出土的东汉张景造土牛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五八年春天,河南省南阳市群众在整修街道时,于南城门里路东挖出一通东汉时代的石碑。碑文所记,主要是有关"男子张景"的事迹。碑文隶书,且刻有"延熹二年"字样,按"延熹"为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该碑被发现后,即移至市文化馆保存,1959年迁至南阳市西南臥龙岗南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臥龙岗汉碑亭内。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尚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碑文字体宽扁,点、画、波、尾显明;笔划从容秀雅,端正而不板滞,与现存乙瑛碑(汉永兴元年)、史晨碑(汉建宁二年)书体相近,为成熟的汉代隶书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1974年6月,虎门南沙中学革命师生在南沙大角炮台遗址附近捡到一颗铁炮子,并且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广州市博物馆。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得到了这个线索后,派了几位同志到当地向公社干部和贫下中农作了一次访问调查。海疆险峻的山河,森严的炮台、壁垒,遗迹犹存。当年使敌人丧胆的古老武器,至今还可在那里看到,有的原来埋没在海边的沙滩中,现在都被发现而保存起来。联系这些遗迹、遗物,缅怀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和清政府中的抵抗派代表林则徐、关天培等人坚持禁烟和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哥德堡”号在南沙的隆隆炮声。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在广州的南大门。在这里“哥德堡”号结束了长达10个多月的航行,回到了阔别260多年的广州。我们虽然不知道在它眼里260多年前广州南大门和今天有多少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当时它到这里一定不会没有看到虎门炮台。遗憾的是,这次在南沙接待“哥德堡”号时,在看到听到仿制古船的风采和礼炮的同时,却既听不见也看不到昔日广州南大门的标志——虎门炮台的炮声和海口西侧虎门炮台的雄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是今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它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其中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处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20.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津环城修建了七座炮台。这七座炮台对加强天津城守卫、防止清朝军队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七座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甚至荒废消失。窑洼炮台遗址作为天津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明炮台遗址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窑洼炮台等明代环城七座炮台修建背景与形制的考述,有助于挖掘天津炮台文化的内涵,补充炮台文化的史料,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