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在华北局前门饭店会上,内蒙古党政军一把手乌兰夫就被打倒了。1967年,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滕海清将军去内蒙古执行支左任务,成立革命委员会,当了主任。1968年滕海清发动了“挖乌兰夫黑线肃乌兰夫流毒”的“挖肃”运动。这个“挖肃”运动的中心要害是,挖所谓乌兰夫的“暗班子”——“反党叛国”的“内人党”。  相似文献   

2.
南晨 《文史博览》2009,(11):36-36
董海川(1797-1882),河北文安人。肃王府太监,八卦掌高手,人称“董八卦”。 杨露禅(1799-1872),河北广平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号称“杨无敌”。  相似文献   

3.
柯云 《文史月刊》2008,(2):38-39
美蒋特务乘虚潜入破坏 1976年4月,气候变化异常。国内“文化大革命”运动已进入轰轰烈烈的派别斗争阶段,武斗事件时有发生。坐在海峡彼岸隔海观虎斗的蒋介石,以为反攻大陆时机成熟,不能再等,决定选派一小股武装特务打进内地,建立游击走廊。这次突袭,他们称之为“飞鹰行动”。执行这次任务的“飞鹰”小分队共7人(均是男性),队长彭化中(台湾高雄人),副队长王福民(原我琼崖纵队战士、共产党员,后叛党投敌),另二名特务及4名电台工作人员均是台湾人。  相似文献   

4.
晓农 《文史精华》2004,(1):42-49
1931年春天,闽西苏区在当时共产国际错误指导及中共党内极左思潮的冲击下,掀起了一场“肃社党”的狂潮,大批苏区干部及红军指战员被控为“莫须有”的“社会民主党”成员而遭整肃。据不完全统计,有6350人命丧荒野。而制造这场冤案的主谋也在后来纠错中被冠以“社民党”罪名被处决。详情请看《闽西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一文。  相似文献   

5.
泰山肃托案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20世纪40年代初,在苏共大规模反托斗争的影响和中共内部极左思潮的推动下,当时的泰山区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肃托”错案,史称“泰山肃托案”,致使许多抗日阵营内部的优秀党政军干部无辜蒙冤,甚至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有120多个民族。全国人151700万,哈萨克族占全国人15的51%,俄罗斯族占32%。居民中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和东正教,其国名主要因哈萨克族人口占多数而得名。哈萨克在突厥语中。意为“自由骑士”,斯坦意为国家,哈萨克斯坦即为“自由骑士之国”。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为交际语言。原首都为阿拉木图,现首都为阿斯塔纳(1997年迁入)。  相似文献   

7.
“甘肃”名称的由来及其辖域的演变郝成铭甘肃省这块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为什么叫“甘肃”?从她得名到省境区域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的演变。(一)甘肃省名取自甘州、肃州的首字。《辞海》说:“旧以甘州、肃州两地首字得名”。甘州即今张掖市,肃州即今酒泉市,都是...  相似文献   

8.
在“十年动乱”中,有一桩震动全国的大冤案,就是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问题”。这个冤案涉及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甚至牵连到一些革命先烈。本来这是一桩中央早有定论的案子,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打击老干部,又把这桩案予翻腾出来,使一批老干部受到残酷斗争和打击,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原西藏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其梅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中越边境上,有一个小小的城镇,居住在那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广东广西人,讲白话(粤方言),他们把云南人称为“上方佬”,类似广东人称呼外省的同志为“佬佬”一样。当地土著多为瑶、壮(沙人)同胞,还有不少越南人。城里两广人占80%,均操粤语,  相似文献   

10.
1967年四五月间.林彪、“四人帮”提出要挖“带枪”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随后,武汉到处出现了“打倒陈再道(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标语,江青更明目张胆地说“要冲一冲武汉军区”。武汉一些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进行抵制的群众,遭受围攻、殴打、抄家,导致矛盾逐步激化,甚至发生大规模武斗。  相似文献   

11.
<正>昭肃皇后(约公元1021~1091年)是金景祖元配。姓唐括,名多保真。生于水草肥美、土地膏腴的“帅水(少陵河)隈雅村(今巴彦县富江乡富乡村之小城遗址)唐括部”。①当时,巴彦县域内有三支生女真部落,即唐括部(在今富江乡富乡村)、泥庞古部(在今少陵河一带)、术甲部(今黄泥河,巴彦、木兰两县交界  相似文献   

12.
在古老的通洲河畔,河潜交界处有一个繁华的集镇──坡段场。坡场兴建于清雍正辛亥(公元1731)年,位于通洲河南岸,与原兴建于明万历丙午(公元1606)年通洲河北岸的段家场隔河相对。两场用三座木桥沟通往来,外地生意人习惯叫“坡段场”。清咸丰甲寅年,荆江左都统追剿太平军至段家场,嫌“段”音近“断”,于军不利,下令更名“得胜场”,因此有一段时间,段家场叫得胜场。清军大战太平军胜利后,又命将坡段场修缮一番,取名“复兴场”,是所谓的得胜复兴之意,后来人们因憎恨清政府,厌恶清军对坡段场的更名,仍呼原名段家场。坡段场从…  相似文献   

13.
李锐 《炎黄春秋》2008,(7):26-31
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是一场整肃知识分子的运动,也是一场整肃民主党派尤其民主同盟(其中多数是知识分子)的运动。毛泽东发动这一场斗争不是偶然的,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4.
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直至崇祯末年(1644年),持续时间长达270多年。瑶民在韦公广、覃公专、蓝受贰、侯大狗、侯公丁等首领的领导下,“啸聚万余之众”,大大小小武装起义数十次,其中较大规模起义达14次之多,迫使明王朝先后派遣韩雍、王守仁、蔡经、陈金等数十名御史、总督、总兵领兵60万前往大藤峡地区进剿,损兵折将逾20万,瑶民被杀10万多人,被俘3万多人。大藤峡瑶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斗争时间延续之长,是中国乃至世界农民革命史上所罕见,而斗争之悲壮惨烈,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相似文献   

15.
1937年3月中旬,在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开展了揭批、清算张国焘逃跑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批斗大会上,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的许世友率先站出来进行反驳:“张国焘有错误,但怎么能说是逃跑主义呢?中央红军不是也从中央苏区撤出来了吗?如果说逃跑,应该说都是逃跑。”于是他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一气之下,许世友秘密策划串联原红四方面军的军、师、团级干部30余人,准备逃出延安去川北找自己的部下刘学才打游击,重新开拓一块根据地来给中央看看,让他们知道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到底是不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2,(1):44-45
我厂有1800多职工,干部竟有200多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0%。干部多,特别是领导干部多,人浮于事现象非常严重。可是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已经提为干部,就永远是干部。不管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双突”(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编者注)上来的也好,  相似文献   

17.
杨柳 《文史精华》2007,(1):25-30
1938年康生执掌“肃托”大权,波及全党,遂于1939年引发了鲁西南湖西地区一起严重的“肃托”事件,在苏鲁豫地区党委的支持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有300人因子虚乌有的“托派”罪名被无辜杀害,还有数百名干部战士被抓捕。罗荣桓得知后立即前往处理,及时制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恶性发展。详见《罗荣桓与湖西“肃托”事件始末》。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洗兵马》钱谦益注历来聚讼纷纭,它涉及理解的客观性、历史性,须进一步讨论。本文先从《洗兵马》所处整体语境进行考论,认为该诗作於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的可能性较大,反映该时期特有的君臣士民平叛的“喜跃气象”。钱注将该诗主题归结为“刺肃宗”,有悖於文章显示的主导气氛,尤其是认定杜甫对肃宗“不欲其成乎为君”,是无视作者情志,有失於“客观性”。然而文本意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阐释者必然参与文本意义之建构,从这一角度看,则钱注将《洗兵马》纳入後半部杜诗之整体,发露文本的潜在意义,又有其合理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敦煌学辑刊》2005,(3):90-100
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初步考察了肃州收复后,归义军为加强对肃州地区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考证出肃州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在唐中和四年(884)至光启三年(887)之间:并探讨了肃州政权建立之后,同归义军等周边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曩读《革命烈士诗钞》至“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李大钊)、“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李少石)、“昨夜洞庭月,今宵汉口风。明朝何处去,豪唱大江东”(熊亨瀚)等,未尝不临文嗟悼。既觉摩罗诗力,移人至深,又憾人之多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