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与选择     
许晟 《文史博览》2005,(9):26-26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民族形成的过程表现为移居澳洲的英国移民由“澳大利亚英国人“逐渐演变为澳大利亚人。这起源于他们对权利的追求,进而使得权利认同取向发生变化,即由英国转向澳大利亚。英国政府对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英属澳洲殖民地流放制度论略潘兴明,许文岚英属澳洲殖民地是大英帝国治下的移民型殖民地,但与众不同的是,它的最早开拓者并不是自愿型移民,而是流放犯人。因此澳大利亚的产生与英国流放制度的实施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澳大利亚的文明史发...  相似文献   

4.
资讯·国际     
<正>西班牙:古罗马沉船日前,巴利阿里群岛上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了陶器碎片,考古学家随即进行了调查,在约60米深的水下发现一艘1800年前的古罗马沉船,船上装载有一千多只双耳瓶。这艘船只当时应该是用于将鱼罐头从北非地区运送到西班牙、罗马、法国等地的。  相似文献   

5.
在14世纪的欧洲,大西洋、地中海上经常漂荡着一些孤零零的船只。当你靠近它会发现,船上的人全身发黑,已在睡梦中死去。这是死神在狂舞。  相似文献   

6.
寇松任英帝国印度总督时期(1899—1905年)的英国政府及英属印度政府对西藏的政策,历来为中外学者所重视。比较而言,国内研究尚欠深入,缺乏把英国政府的西藏政策看作是其总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察,对于寇松与英国内阁在西藏问题上的分歧,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和研究。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引用寇松只言片语,为“西藏独立论”寻找“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1934年11月—1935年6月英国国内进行的和平投票活动,是其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公众舆论倾向的全国范围的民意调查。调查的结果对于英国政府当时的内政外交均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指出和平投票结果公布后,英国政府表面上顺应民意,在处理意埃冲突问题上高举拥护国联的旗帜,而实际上并没有根本改变其纵容意大利侵略的政策。英国政府此举实质上仅仅是出于国内政治方面的需要而作的权宜之计,即为了赢得大选胜利而假意迎合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8.
英国政府在战后住宅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Z 《史学月刊》1999,(4):87-91
战后英国住宅业得到很大发展,基本解决了英国工业化以来长期存在的住房问题。在这过程中英国政府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兴建了大批公共住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缓解了住房危机;推动和促进了住房私有化。但英国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住房问题,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英国政府去解决。  相似文献   

9.
18世纪的英国,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弊端:刑法的严苛;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恶劣的监狱环境和犯人悲惨的处境。这些弊端受到了当时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约翰·霍华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狱改革的措施,并积极地推动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犯人的处境,是英国监狱改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0.
14世纪的英国劳工立法是英国政府为了应对黑死病的不良后果而颁布的立法,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笔者将从国外、国内两方面概述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英国财政困境与殖民统治问题是英国从印度退却的现实背景,然而,英国政府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印度独立进程的主导者,维持印度统一并把印度羁留在英联邦正是英国在此心态影响下制定的双重战略。内阁使团失败表明印度主要矛盾已经从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对立转变为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利益斗争。随着印度局势恶化,英国政府的主导者心态转变为焦虑与无奈。蒙巴顿在形势压力下放弃统一印度的主张,承认了印巴分治的事实。英国政府在印度独立进程中的心态调整表明英国主动权非常有限,印度政治局势才是理解非殖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战后英国关于殖民地公职人员的政策(1945—196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英国政府有关殖民地公职机构和人员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初期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开发殖民地来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 ,维持英国的国际地位 ,因而大力招聘和培训殖民地公职人员。在战后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日益发展 ,殖民地不断独立的新形势下 ,许多英国殖民地公职人员放弃或试图放弃其职务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控制力和作用。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殖民地公职人员队伍 ,以延缓统治权力向当地人士的转移和日后对独立的国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东西方文化正式打照面之际,当西方人看到中国男子拖着辫子,女人裹着小脚,那种惊异的程度,只有用“文化震撼”一词来形容.据说曾有一艘从广州驶回美国波士顿的船,船上带了一个中国小脚妇人,不知是绑来的,买来的,还是骗来的?那船主生财有道,在波士顿码头将她当作珍禽异兽来展览,看一眼收费若干.  相似文献   

14.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历史悠久,英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摸索出从惩罚、济民、移民,到“济身”、创造就业机会和福利国家的一套做法,成功地解决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国又主动积极地创造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转移。尽管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并且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但是英国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为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1788年英国基于"发现原则"并以"无主地"名义占领澳洲,土著因此失去了土地所有权,逐渐沦为白人社会的"边民"。不过,这一被奉为殖民法则的"无主地"论调却因托雷斯海峡岛民埃迪·马宝等人于1982年发起的确权诉讼而备受质疑,又因1992年"马宝裁定"的落槌而被推翻。所谓的"无主地"是殖民者精心炮制的一则神话,是一块用来掩盖其殖民罪行的遮丑布。田野考察、人类学知识、史实文献以及与土地权有关的法律等材料均证明,澳洲土著是这块土地最初的主人,英国殖民入侵前澳洲并不是无主地,而是有主之地。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4,(8):72-77
"流放",是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个永不消逝的标签,也包含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它讲述了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和扩张、长途跋涉的航海旅行、严酷的生存环境……故事里的流放者不仅有犯人,也包括为了生活或财富而自我流放的自由人。他们背井离乡,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时至今天,澳洲境内与流放犯人有关的遗址达3000多处,几乎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各个角落。2010年,11处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5处位于塔斯马尼亚州。现在,这些遗址既是供人参观的"博物馆",也是过去那段暗黑时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廖大珂 《世界历史》2005,2(1):80-85
英国学者孟席斯最近出版的《1 4 2 1年 :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 ,认为《罗兹地图》上的“澳洲”是复制了郑和船队分舟宗所绘制的地图 ,因此是郑和船队发现了澳洲。但是 ,中西海图是不同的体系 ,《罗兹地图》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 ,主要源于葡萄牙人的资料 ,地图上的“大爪哇”和“小爪哇”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爪哇岛和南方大陆的混乱认识 ,与郑和下西洋没有关系。孟席斯之说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初,挪威人拉尔森被派到霍达兰监狱区当监狱长。狱区有两座监狱,条件都很简陋,常发生犯人抗议、逃亡事件。为了加强管理,拉尔森把老弱病残的犯人统一集中到东监狱,而把身强体壮的犯人关押在西监狱。第二天,拉尔森来到西监狱,对数百名犯人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在处理英日关系时不断运用均势政策。在华盛顿会议和关税谈判中,英国为了恢复各国在华的均衡态势,采取了抑制日本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北伐战争期间,英国的在华利益受到了冲击,英国政府出于抑制苏联、打压国民政府的考虑,希望联合日本干涉革命,但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英国又调整了政策,拒绝在济南惨案中支持日本。在推行均势政策的过程中,英国所采取的措施与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很多方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由此造成两国关系渐趋冷淡。  相似文献   

20.
桑梓 《风景名胜》2010,(10):122-125
漕舫是一种在京杭大运河上行驶了1000多年的特有船只。作为高级别官员的水上交通工具,在漕舫船上可以吃饭,休息、听戏等等。历代文人骚客时常在桨声船影中咏叹运河两岸城市的繁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