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景宏波 《文物世界》2009,(1):47-48,65
《中条山靖院道堂铭》碑,建立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王颜撰文,袁滋书碑。原石在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今藏芮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螭首,龟趺,碑文篆书,19行,满行36字,共650字,碑文叙述道民王颜家世及道教在当地盛行情况。其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卷论述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是由苏秉琦教授主编,张忠培教授、严文明教授共同撰写的。李伊萍、朱延平、朱永刚、许永杰、赵辉、戴向明、吴贤龙、刘雪英等同志也都参与了与本卷撰写有关的一些工作。苏秉琦教授,生于1909年10月,河北高阳人,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至1982年主持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工作。自1934年起,先后主持和指导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安郊区、洛阳中州路、陕西华县、河北邯郸及洛阳王湾等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著《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斗鸡台  相似文献   

3.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役后的又一史事纪念碑,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原大金川土司勒乌围官寨旧址上,是乾隆金川之役的又一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乾隆撰写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介绍了平定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在新疆伊犁发动叛乱的经过,表明了乾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也表达了他对蒙古人民的美好祝福和希望。原有的对该文的注释,有一些不妥之处,现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5.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考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役后的史事纪念碑,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安宁乡炭厂沟原大金川土司噶喇依官寨旧址上,是乾隆金川之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这是六十多年来我所写关于民族宗教的论述的选集。我别有关于历史、史学和历史教育的论述,将另行出版。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现有的和曾经有过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这一点认识,在解放后逐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这在史学思想上是一件了不起的进步。它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在多年断断续续的摸索中,对民族史有两点体会。一点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悠久过程。它经历过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区域性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以至当前社会主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又一点是,尽管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民族斗争,甚至于出现过民族战争,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看,我国民族之间总是越来越友好。友好并不排斥斗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阻挡友好关系的前进。民族友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历史上也出现过割据局面,但无论是统一时期或割据时期,统一意识总是占支配的地位。具体到回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六十多年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所收文章写的最早的是在1929年,最近的是在1993年。这些文章原来是跟民族宗教的文章编在一起的,当时称作《困学存稿》,并请周林同志题了字。1992年8月,民族宗教方面的文章以《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的名义单行出版了,剩下更多的文章,编成这部《史学论集》。本书所谓史学,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杨二酉撰文的《晋祠全景》诗题,融晋祠及周边村庄的景物于一体,概括了晋祠文物精华,其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真挚的感情以及对晋祠秀美山川,人文景观的赞叹。  相似文献   

9.
重印《中国交通史》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交通史》,在我所写的著作中,是最早完成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初,我住在北京(那时叫作北平)西四牌楼粉子胡同的一个公寓里,以写文章换取稿费维持生计。在快到春节的前几天,顾颉刚先生来了。他打开皮包,取出一份《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目录。他说,商务印书馆托他请人写书,问我能不能帮他写一部。我看看目录上的书名,没有一部书是我熟悉的。顾先生看我很为难,就说:“这个目录中有好些书根本没有人写过,写起来很不容易,但你还是试着写一部吧。”我想来想去,觉得《中国交通史》还可能好写一些,就答应了写这部书。顾先生又跟商务印书馆商量,同意我陆续交稿。我写完一篇就寄到商务印书馆在上海的编辑所。编辑所看过后,发到北京的京华印书馆排印,由我自己校阅,再由北京商务印馆送给我稿费,每千字五元,是当时稿费中最高的。大约经过七、八个月,全书完成。一九三七年一月在上海出版。一九三八年,日本中岛俊作译成日文。一九三九年三月,由东京生活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 ,编写一部新型的回族史 ,在好多场合曾经呼吁过 ,总是力不从心 ,没有动手。后来《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四册出版了 ,这是为新型回族史的开路之作。现在多卷本《中国通史》也已完成并且出版了。于是旧事重提 ,仿照多卷本《中国通史》的体裁 ,编写一部新型回族史的设想见诸行动了。我请两位比我年轻些的同志帮忙组稿编排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 ,现在书稿已经完成 ,即将送交中华书局出版。我想在有生之年“为回回民族历史事业做点贡献”的夙愿可以实现了。这部书叫做《中国回回民族史》 ,共分四编。甲编序说 ,…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通史》第四卷《题记》白寿这是《中国通史》第四卷。本卷所要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成长时期,约略相当于秦汉皇朝统治时期的历史。所谓中古时代,是指以封建制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别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时代。秦汉皇朝统治时期,上限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14,(6)
<正>《泰泉集》是明代岭南大儒黄佐的诗文全集,文献中也称《黄泰泉先生全集》~①、《黄文裕公泰泉先生文集》~②、《泰泉全书》~③、《泰泉全集》~④、《黄泰泉集》~⑤。黄佐(1490-1566),字才伯,别号希斋,又号太霞子,晚号泰泉居士,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正德庚辰(152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不久改督广西学校,因母病弃官归养,居家九年。嘉靖十五年(1536),黄佐再次被朝廷起用,授翰林编修、左春坊左司谏。其后升翰林侍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中国通史》第三卷,论述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到战国末年的历史。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第三卷分上下二册。上册包含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论述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甲骨文和金文,并论述对上古时代的研究概况和本卷的编写旨趣。乙编,综述,论述了商周时期历史发展的概况,并追述到神话和传说中所反映的一些情况,最后还说到商周时期的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对商周时期的历史,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包含了政治、  相似文献   

14.
高升 《大众考古》2022,(3):43-47
<正>《抗倭摩崖题记》位于普陀山东南岬角一处崖面之上,与洛迦山隔洋相望。碑文主要记录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抗倭名将俞大猷等人率军在普陀山抗击倭寇,并歼敌于普陀山洋面的场景。这次普陀山之捷,彰显了抗倭将士一往无前、英勇抗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长清县文化馆旧藏北宋苏轼撰书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刻石一方。石长宽各61、厚12.5厘米。楷书,二十二行,满行二十五字,共四百七十九字。塔铭于"元祐二年八月甲辰"之后另镌"宣和三年十月日住持真严大师文海立石"楷书一行,笔意不似苏书。此石刻工拙劣,字迹漫漶,应为后世捶拓所致。长清县城内西北隅真相寺旧址,原有砖塔八盘已被拆毁。近于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方盖在释迦舍利石函上面的刻石。此即苏轼撰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1)
<正>近年搜集缪荃孙辑《红雨楼题跋》未收的徐(?)序跋,收获颇丰,其中主要线索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友人每问及这些新发现序跋是否完全可靠,我的回答是尚未看到一篇伪托的徐跋。前人著录偶有误失~①,但不是故意作伪。无人作伪,当因徐氏名望远逊一些大藏书家(如黄丕烈),其手迹及旧藏未能取得高价,不值得花精神作伪。最近终于看到一篇伪托的徐跋,而作伪者明显不知道徐兴公生平及其年代。作伪原因应是加一"旧跋",还是可以提高售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通史·清史卷》题记白寿彝本卷论述清皇朝统治时期的历史。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在年代上,如从入关时算起,那是在顺治元年(1664年)。如从努尔哈赤建国时算起,那是在天命元年(1616年)。本卷上溯到努尔哈赤的建国,下限到道光二十年(1...  相似文献   

18.
正北宋年间,黄庭坚以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的《砥柱铭》,卷长8.24米,正文82行,加上历代的题跋,总长近15米。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2010年6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夜场拍卖会上,《砥柱铭》书法长卷以8000万元起拍,开始竞拍价以百万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亿元之后,竞拍价开始以200万到500万元上  相似文献   

19.
《沧桑》1995,(5)
贞观十五年(641)五月壬申日,京城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武成殿内,摆满了美味佳酿,群臣环坐,歌舞升平,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大摆宴席,招待“并州僧道及老人”,答谢他们上表请求李世民“以太原王业所因,明年登封已后,愿时临幸”。席间,面对这宏大热烈的场面,李世民感慨万端,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少时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参加宴会的“并州僧道及老人” 中,有与李世民旧日曾相识者,他们纷纷上前与李世民“道旧以为笑乐”。君臣之间,畅所欲言。李世民说:“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朕之故人,实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如何?人间得无疾苦耶?”众人奏道:“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陛下之力也。臣等余年,日惜一日,但眷恋圣化,不知疾苦。”同时,又“固请”李世民重返并州。李世民下令赐物给这些故人,同时作出许诺:“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旧唐书·太宗》)  相似文献   

20.
钱存训 《文献》2002,(3):144-146
《江村书画目》,清高士奇撰,康熙四十四年(1704)蓝格精写本,一册.书前有嘉庆丙子(1816)吴锡祺题跋,书首有江村及曾在邢蛰人家印记.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