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周全 《文史春秋》2002,(3):46-51
李默庵.宇霖生,陆军中将。1904年9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乡沙坪北山村。早年和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贺衷寒、左权等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活,成为国民党黄埔军官中仅次于胡宗南的重要将领之一.同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又武李默庵。”解放前夕.参加过海南起义活动,后定居国外。在美国。他与宋希濂等人发起成立黄埔同学会.于1984年归国参加首届会议,并被推选为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2.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赓将军时说: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赓(湖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通的四合院,住着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侯镜如、杜聿明、宋希濂、郑庭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脱去了往日的光环与尘垢,在和平年代过着既简单又特殊的别样生活,体味着昔日动荡生涯中不曾得到过的清静和悠闲,也经历了诸多政治运动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4.
冯都 《文史春秋》2003,(10):14-15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监狱服刑改造后得到特赦,被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当上了文史馆馆员。为了让赦免人员看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目睹祖国的强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周恩来总理批示:“邀请北京文史馆员们去南方参观游览。”参观团的成员有“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有任过国民党战区司令、兵团司令的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王耀武、廖耀湘、康泽、沈醉等人,由全国政协派人带队,还派新闻记者跟随采访。迫不及待要上井冈山1964年3月10日,参观团从北京出发,南下…  相似文献   

5.
正谭友林(1906—2006)是唯一一位荣获5枚一级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以及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的开国少将。这位传奇将军的婚姻亦颇具传奇色彩。陈赓"逼谈"1941年,担任新四军第4师12旅旅长的谭友林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与陈赓、邵式平(1900—1965,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在一个党支部。当时大  相似文献   

6.
文史选萃     
《贵阳文史》2008,(4):96-96
陈赓的“人情味” 陈赓被公认为是一位有“人情味”的军人。即便对“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其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役结束后,陈赓带部下视察战场,身边的一个战士踢了一脚阵亡的国民党士兵,陈赓十分愤怒,说:“他已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你怎么还侮辱他?”其人道精神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陈赓是1924年在广州与周恩来相识的。1922年陈赓在长沙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年11月初,从法国回到广州不久的周恩来,应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领袖、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自此以后,直到1961年陈赓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的任上逝世止,整整37年间,周恩来与陈赓一起经历无数暴风骤雨,惊涛骇浪。陈赓在黄埔军校是周恩来的学生,始终将长他五岁的周恩来尊为师长,十分敬重。周恩来一直对陈赓情同手足,关怀备至。他们息息相通,患难相扶,成为终生不渝的知友和诤友。今年2月27日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文史精华》2010,(11):60-63
<正>一黄埔军校,这所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著名军事学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全国政协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统计数字,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办,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6年时间里,涌现出了40名国民党军上将;担任过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50余人。  相似文献   

9.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包围了北平城,但以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第九兵团司令兼第十三军军长石觉等为首的蒋介石嫡系,并不愿意束手就擒,其实力明显优于傅作义,成为和平解放北平的巨大阻碍。但为何他们最终却接受了傅作义的命令,放弃抵抗,连一兵一卒也不带就离开了北平?  相似文献   

10.
47年前的1959年12月9日,作为战争罪犯的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共四人,被第一批特赦释放了.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1月间,陈赓拖着在战斗中负伤的右腿,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鄂豫皖红区的工作。陈赓在汇报时谈到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反对国民党围攻中仗打得怎样的激烈和艰苦,以及他们英勇杀敌的事迹,在场的同志都很感动。大家对鄂豫皖军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表示深切的敬意,都觉得,能有一位作家把它写成作品才好。  相似文献   

12.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曾是黄埔一期学员,一个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一个后来成了共产党的著名将领,一个后来成了国民党党魁。《陈赓与蒋介石》一文讲述了两个人的恩恩怨怨与分道扬镳的经过。  相似文献   

13.
正"皖南事变"是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冲突的一个大爆发点,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探究"皖南事变"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有助于考察当时国共关系的真实状况。"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国共第二次合作以来,初期双方合作虽使两党关系改善但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在政治上,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防范心理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全面抗战初期就有国民党将领宋希濂、戴笠、蒋鼎文等致电蒋介石,称共产党借此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调查室工作,对时任省保四团团长的李朗星有所接触了解,现把我知道的他的有关事情,回忆如下。1938年底,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韦永成为了联络国民党郧阳专员刘翔,特地给刘写了一封亲笔信。信内韦称刘为政工老大哥(因刘在复兴社内曾任过科长),以示亲近。韦要我拿着这封信到郧阳去见刘,以便拉关系。我到郧阳后就住在刘翔的私寓内,以后又多次到郧阳,总是住在刘家。当时,李朗星率保四团也驻扎在郧阳,李也常到刘翔家,这样我也便与李有所接触,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保四团在郧阳时的…  相似文献   

15.
红皮白心     
在同国民党蒋政权作斗争的年代,有为数不少的共产党人(或虽未入党但反蒋的革命者)打入国民党的党、政、军部门做地下工作。这种同志大都被喻为“白皮红心”———表皮是白(国民党)的,内心却是红(共产党)的。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不低于(有的甚至超过)一名参加武装斗争的革命者的贡献。许多十分重要的情报,都由他们传出。我认识的老作家黄秋耘就干过这种工作。当年我在学校读书,谁谁上了国民党政府的黑名单,必需撤退,就是由打入国民党省政府的同志(我一直想感谢他们却不知他们是谁)提供的。与此同时,当然也有国民党人冒充革命者的“红…  相似文献   

16.
白崇禧在国民党军中素有“小诸葛”之称。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桂林行营主任等要职,参与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制定战略和作战计划,提出过不少战略和战术主张,对抗战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研究白崇禧的抗日战略战术及其实践活动,对研究中国抗战史有一定价值。本试就白崇禧的抗日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是国民党军、政界的首要人物。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位极人臣”的地位。历任战区司令长官、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省主席和“行政院长”等要职。在高层决策谋划中享有“干才”之誉。曾获美国总统罗斯福、英是乔治六世,以及法国与墨西哥等政府授予的各式勋章。98岁谢世时,台湾国民党当局谓之为“英特之才,文韬武略的一生”。坐镇南昌三次“剿共”皆败北中原大战结束后,何应钦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拥护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讨,积极主张集…  相似文献   

18.
刘旭 《文史天地》2021,(1):18-23
宋希濂(1907-1993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黄埔一期,从军即先后参加东征、北伐,因屡立战功在黄埔同学中脱颖而出.抗战期间,在淞沪战役、武汉会战以及阻止侵缅日军侧击滇西等战役战斗中,均率部死战,立下赫赫战功,曾获授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授予的棕叶自由勋章,被誉为"黄埔之光".蒋介石视之为嫡系中的嫡系,...  相似文献   

19.
唐笑 《文史天地》2010,(11):38-40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六期,1930年公费赴法国留学,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曾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抗战、南京保卫战、滇西昆仑保卫战等战役,1941年任人缅印远征军第五军第22师师长,赴缅甸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曾获国民政府颁授的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英国授予的自由勋章及十字勋章。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充当了国民党反共的先锋,后来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20.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正率军在广西、云南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此时,越共领袖胡志明决定向中国搬救兵。他不顾个人安危和长途跋涉之苦,穿越原始森林,徒步历行17天,秘密来到中国。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热情接待了他,问他要多少兵力。胡志明说:“兵,一个都不要,只要一员大将足矣。”“谁?”“陈赓。”胡志明说,“陈赓是我的老朋友,我了解他,有了他我就放心了。”毛泽东根据罗贵波的汇报,立即复电同意陈赓出马。当陈赓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二话没说,于当年的7月7日凌晨6点半,带上部分人员从昆明启程直奔越南。7月27日下午3点左右,陈赓一行按约来到密林丛中一块小平坝的竹楼中,越共主要领导人热情接待了陈赓等人,胡志明来不及打招呼,一步冲上前拥抱陈赓,情不自禁念着两句汉文诗:“乱石山中高山卧,茂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