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3)
在自主的认识模式中,学者的任务就是把人类活动当成人类思想的体现加以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中的“自然历史观”并未将历史看成自主的认识模式。由于历史学的认识方法具有自主性,因而历史地理学家在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应更多地注意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同时,历史地理研究也不能离开历史学家所处的现实世界,而是在研究时应将所有知识运用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将历史学充分地运用于历史地理学科,以为地理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机会,使地理学者运用适合的历史学方法研究历史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理论与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人地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跨学科问题,很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层次和尺度上探究人地关系的不同侧面。概言之,以哲学、历史学为主体的人科学主要是从哲学、历史观及伦理层次展开理论思辩与逻辑论证,具有浓厚的主观和直觉色彩:而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与这一问题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则主要通过具体个案的分析,在实证研究层次上加以归纳、概括,所得出的常常是能够实证和实验的认识,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义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4):18-26
历史瓷业地理考察区域瓷业起源、发展、衰落的时空过程,瓷业相关要素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以及瓷业与区域经济、文化和区域人群的关联性,是一个既有专门性又有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历史瓷业地理的研究可以采用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两种视角,一方面选择瓷业要素进行时空分析;另一方面对各区域瓷业生产的历史进行全面考察。时空过程、区域分析和人地关系,共同构成历史瓷业地理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茂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2):135-147
英国的环境史研究的起源与美国不同,它是英国深厚的环境研究基础和英帝国多元学术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产物。在英国的环境史研究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三个突出的特点:农业生态史与城市环境史研究并重;强烈的南方环境史研究取向;优秀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另外,对西蒙斯教授和娃岑博士的访谈也会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英美环境史研究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打破美国在国际环境史研究领域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5.
刘祥学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21(4):106-115
红水河在历史时期有多种称谓。本文认为,一方面,其名称的演变,实际上反映了中原人士对红水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演进过程。另一方面,红水河名称的最终确定,又与流域所经的滇东、黔西南与桂西北三省交界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韩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4)
2011年2月19日到20日,在美国中南部的阿肯色州州会小石城举行了"中国历史的地理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藉以推广地理学在传统汉学界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阿肯色州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Little Rock)组织,得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英国、德国、白俄罗斯与美国等各地学者的高度重视。19日全天开会,总共提交12篇论文,论点创新,时地跨越很广,从古代到当代,从华西北到华东南,收获相当丰富。主要演讲者是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的何特勒(Laura Hostet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包弼德(Peter Bol)。20日上午包弼德举行颇有启示的讲座,即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民族地理学的名称、学科属性学术界的讨论方兴未艾。本文从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入手,认为历史民族地理与民族历史地理在概念上并无实质区别,历史民族地理既不应作为历史人文地理的分支,又不具备成为独立学科的条件,而应该作为历史地理学分支的区域综合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的服饰,既积淀了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形成,并深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壮族服饰的形制、色彩、纹样、面料不仅受到岭南地区温热多水等历史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与风俗、宗教、审美等历史人文地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服征。 相似文献
10.
11.
环境史学是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历史学新领域 ,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其中 ,人文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密切相关。从阿·德芒戎的人文地理学思想来看 ,环境史学无论在定义、研究对象还是在方法原则上 ,都与人文地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基础在于它们都致力于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但由于它们对这一关系的具体认识和研究目的的不同 ,二者之间又有差异。认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 ,以推动环境史学在我国学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Leonard Guelke 《History and theory》1997,36(2):191-234
The ideas of Sauer, Darby, Clark, and Meinig have had a formative influence on the making of modern Anglo–American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se scholars emphasized the spatial– and place–;focused orientation of geography, contrasting it with history’s concern with time, the past, and change. Historical geography was conceived as combining the spatial interests of geography with the temporal interest of history, creating a field concerned with changing spatial patterns and landscapes. This idea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voided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by making the historical geographer a kind of spectator to external changes in the ways things were ordered and arranged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This “natural history” view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failed to deal with history conceived as an autonomous mode of understanding in which the scholar’s task is to understand human activity as an embodiment of thought. Historical geography is more adequately conceived as a Collingwoodian–type historical discipline, in which the task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er is aimed at rethinking and displaying the thought of historical agents as their actions relate to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subject matter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is not thereby redefined, but a change in the way geography is seen in its relation to history is necessitated. 相似文献
13.
方志与地志是历史与地理之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的概念诞生于周朝,名日方志,实为古史。历史的概念是由最初的“史”官名,到唐代以“史”命书名,再到明代末年将历与史合成书名,形成今之历史学名。地志是地图、地记、图经、地理总志等书的总称,方志的一种。地理与地志同源共体,只是近代才从地志中脱胎而出,分化独立。因此说,方志与地志是历史与地理之母。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迄今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围绕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对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对象、具体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开创中国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建议,主张对先秦以来中国货币制度中长期存在的货币地域性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以及环境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环境史是在战后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是意识变革的产物 ;现代生态学为环境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对环境史研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4):144-145
边疆理论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成崇德(1·1)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章永俊(2·1)相对成熟的西方边疆理论简论(1871—1945)孙宏年(2·12)冷战期间西方边疆理论的发展董欣洁(2·22)从地理边疆到“利益边疆”———冷战结束以来西方边疆理论的演变于沛(2·31)“五帝”世系与秦汉时期“华夷共祖”思想王文光翟国强(3·1)春秋时期诸侯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吗?———与叶自成先生商榷杨恕王欢(4·1)边政研究新疆与历代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计量分析王尚达杨恕(1·11)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周松(1·17)清末新疆禁毒研究周卫平孟楠(1·26…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4):144-145
特 稿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马大正 ( 3·1 )“东北工程”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李国强 ( 4·1 )边疆学理论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李大龙 ( 1·1 )“边疆”一词在世界主要法系中的镜像 :一个语源学角度的考察张世明 ( 2·1 )中华疆域观念与历代边疆政策———以东北疆域为例张碧波 ( 2·1 2 )边政研究两汉国家边防战略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黄今言 ( 1·1 5)至元末元军征黎时间考辨王献军 ( 1·2 7)蒙藏事务局与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论析孙宏年 ( 1·3 0 )绿营兵与清代的西南边疆秦树才 ( 2·2 2 )论清末东… 相似文献
19.
吴松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1):5-9
近代经济地理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历史地理诸学科中重要的学科方向,并受到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视.对近代经济地理研究进行必要的学术史回顾,为下一步的研究指出新的学术起点,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conceptualizes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Holocaust as a subdiscipline of Holocaust studies. The authors approach this emerging field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with its current interest in the Anthropocene, soil science, forensics, multispecies collectives, and explorations of relations between ecocides and genocides. Proposed approach considers post-Holocaust spaces and landscapes as specific ecosystems and examines relations between its actors (human and non-human) in order to show the Holocaust’s spatial markers and long-terms effects. The article outlines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identifies the central research problems and questions, and discusses sources and methods.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Holocaust applies a hybrid methodology that uses methods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with the aim of creating new theories and interpretive categories and thus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lementary to existing approaches in Holocaust studies. The authors follow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grounded theory in generating new concepts and seeking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s for explaining nature’s role in the Holocaust and how Holocaust has changed nature. The authors claim that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Holocaust broadens Holocaust studies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nd opens up new questions conc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extermin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holistic perspective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nature, genocide and ecocide. The approach proposed here shows Holocaust and post-Holocaust landscapes in terms of ecological/natural heritage,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way these spaces are commemorated, conserved and preserved, as well as used for tourist purpo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