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这是一件闻名世界历史的盛事,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率领规模浩大的船队,对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在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在福建停留候风和进行补给,在福建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经历途程之远,持续时间之长,遍访当时的亚非国家之多,影响当时及后世之大,都是空前绝后的。对建立和发展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郑和下西洋不仅仅是“明初盛事”,实在是迈越千古的壮举。郑和对世界航海史,实乃开辟了一个历史新时期的伟业。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遍访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船队船舶性能优良,组织系统严密,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批统领船队的杰出的航海家。在指挥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论及永乐、宣德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时,却很少研讨王景弘在下西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充分肯定王景弘的历史功绩。这不仅对王景弘这个历史人物是不恰当的,而且郑和下西洋研究因此也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王景弘的研究,不仅是要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使其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应得的一席之地,而且也有助于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侯飞 《郑和研究》2001,(2):33-39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在15世纪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伟大的航海壮举,使我国当时的航海事业遥遥领先于西欧各国。史学界对于郑和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对于郑和下西洋与中国海权思想发展有关问题(包括郑和下西洋以谋取海权的目  相似文献   

5.
《郑和航海图》(下称海图)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经验的结晶。据称:“这一部地图昕表现的大概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郑和最末一次下西洋,图上的航程、地理,与祝允明《前闻记》所记宣德一次下西洋相合。”  相似文献   

6.
酝酿点校《龙江船厂志》是在1984年初夏,即“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之前,本是江苏古籍出版社主编的“江苏省地方献丛书”之一。具体安排我点校的是南京大学邱树森同志,他当时是“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委会”成员。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国乃至世界史上 ,郑和下西洋是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明朝永乐三年 (1 4 0 5年 )至宣德八年 (1 4 33年 ) ,郑和以明王朝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 ,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规模庞大 ,历时 2 8年之久 ,“涉沧溟十余万里” ,遍及亚非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极为壮观的远航 ,充分证明了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能力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 ,达到了古代航海史上的巅峰。英国业余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于 2 0 0 2年 3月 1 5日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他的新观点 :是郑和首次环球航行 ,发现了世界。 1 …  相似文献   

8.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当时与郑和同行的王景弘,由于《明史》中无为之作传,故其事迹大多为郑和的光辉所掩盖,鲜为人知,这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本文拟就王景弘在下西洋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东南亚有关王景弘与郑和随从的某些传说作一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杨斌 《郑和研究》2001,(1):49-51
明永乐、宣德间郑和七下西洋,影响之大遍及中外,在国内其开拓精神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在国际上常有海外人士来我国参观,考察郑和及其下西洋时留下的遗迹。南京中保村宝船厂遗址就是其中之一,英国探险家瓦纳知道郑和事迹后深受感动,他怀着对郑和敬仰的心情乘一条长约20米的“宝龙”号木帆船,计划1999年11月下旬从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远航阿拉伯国家和非洲,也就是沿郑和当年下西洋的航线,再“下西洋”。  相似文献   

10.
杨波 《郑和研究》2006,(1):92-93
众所周知,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他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等下西洋谕访各国,郑和受命后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开航,船队达福建长乐后等候季风,季风来临后,船队开洋,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并在古里立碑。永乐五年九月初二,船队回到国内。  相似文献   

11.
《郑和研究》2005,(3):19-21
“郑和七下西洋”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郑和是中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和七下西洋”具有“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航海600周年的纪念年,积极宣传郑和伟绩和大力弘扬郑和精神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对周边各国实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自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的28年间,郑和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7次下西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为明初睦邻友好的外交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始发港,太仓刘家港是郑和船队的出海港。郑和在江苏生活了34年,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省委书记李源潮最近批示,“纪念郑和下西洋,要启迪公众的开放意识。”我刊特意召开专题组稿会,组织5位专家学撰写章,以纪念郑和这位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组稿过程中,得到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组成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季士家先生的热忱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  相似文献   

13.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东吴时期(公元222-280年),朝廷曾派康泰、朱应出使海南诸国和南洋群岛,先后出访了100多个国家。南朝时期对外交往大为增加。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波斯(今伊郎)都有密切往来。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与南京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七下西洋”的基地就在南京。郑和出使西洋乘坐的“宝船”,绝大部分是南京龙江船厂制造的。史载郑和最后一次从南出发下西洋的时间是在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1月19日)。为了纪念郑和航海平安回国,明王室在南京建成了“静海寺”…  相似文献   

14.
走进马府街     
因为要写一本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长篇小说,所以对郑和的踪迹很感兴趣。那天,我观南京市地图,发现当时我住的徐州矿务集团南京办事处,离郑和(即“马三保”)的府邸“马府街”很近,于是晚餐后便信步来到了马府街。  相似文献   

15.
明代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其结果是中国与亚非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次经济化大交流。所以郑和下西洋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超前轶后的壮举。郑和成为震惊世界的海上巨人。在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长达28年的航海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访华,不幸病卒于德州便是其一。成为中国与菲律宾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纪念苏禄国王访华60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观点,为的是让更多读者去了解这段历史。也对现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15世纪的亚非海面上,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船队,肩负着明帝国君主所赋予的重任,冲破狂涛巨浪,克服重重困难,奔波于各国,从事外交活动。郑和七下西洋,历时近30年,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不屈的斗志取得了外交上光照史册的成就。伟大成就的取得,不只是郑和个人的功劳,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仅从政治方面对此作一探析,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18.
刘淼 《南方文物》2005,(3):i0004-i0004
郑和下西洋在中外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在这期间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时网罗回各国方物。对于瓷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从而使青花瓷器在永、宣时期出现了独特的风格: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多为伊斯兰国家,为了适应外销,在瓷器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于是,郑和下西洋使得永宣青花瓷器在与伊斯兰艺术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特色,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的“青花瓷之冠”,在中西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推动和平外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由中国侨联、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办,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支持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于2005年5月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宾馆举行,论坛主题为:“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发展”。来自海外和全国各地从事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嘉宾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致开幕词。出席论坛的还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20.
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洋大海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寻踪郑和航海遗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六百年前那段历史的壮阔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