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忽必烈進征大理國向來被描繪成是蒙古對南宋所實施的"斡腹"之謀。然而,依據東、西方史料記載差異可知,蒙古人起初並無以大理"斡腹"而搗襲南宋的深遠圖謀。忽必烈之所以往攻大理,是因面對南宋川蜀地區强固防守力量時不得已而采取的權宜之舉。忽必烈長時間未對南宋展開正面進攻,應是引發蒙哥對他猜忌和不滿的主要緣由。蒙哥御駕親征,以川蜀作爲突破口,而此正是蒙古滅宋所長期奉行的固有戰略;忽必烈實早已意識到此戰略之弊,其被徹底扭轉則要遲至劉整降蒙以後。"斡腹"說很大程度上是南宋西南邊鄙帥臣出於對蒙軍軍事行動的本能警覺的反應,其淵源有自。  相似文献   

2.
发生於南宋理宗开发元年(1259)秋冬间的宋蒙鄂州之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指挥入侵的蒙古军最高将领是蒙哥汗之弟、总领漠南漠地军团庶事忽必烈,直接领导鄂州保衙战的南宋最高军政长官则为贾似道。  相似文献   

3.
1259年7月,大蒙古国的第四代大汗蒙哥,在进攻南宋的合州(今四川合川)时战死。翌年三、四月,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林先后自立为大汗。其后,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大内战。阿里不哥终于在1264年战败,投降了忽必烈。关于忽必烈为什么能够战胜阿里不哥以及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问题,前几年有一种说法颇为  相似文献   

4.
鄂州之役是宋蒙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宋蒙双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影响.忽必烈在蒙哥去世后选择率军进攻鄂州,但遭到南宋顽强抵抗,未能攻克.结合对相关史料的考察,贾似道确曾派人与蒙古进行议和活动,但其目的不在求和而在于打探军事情报.双方进行过几次交涉,但谈判尚未完成,忽必烈就秘密北撤.因此,"鄂州议和"确有其事,并非蒙古方面刻意编造的说法.贾似道出于掩饰鄂州议和而拘禁郝经使团的说法早在元成宗时期就已经基本成形.  相似文献   

5.
忽必烈(1215-1294年),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第四子,蒙哥的弟弟)。1232年,父亲拖雷逝世,丧父之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早年就走向成熟。史书记载说.忽必烈18岁以后政治上已趋于成熟。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听别人讲述前代帝王的经历和业绩,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如窦默、姚枢、刘秉忠、史天泽、董文用等人。这些著名文化人.不但为忽必烈灌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帮助他了解中原汉地各方面的情况,而且成了忽必烈的重要幕僚.  相似文献   

6.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西夏灭亡前夕病逝于六盘山,他所奠定的开城行宫得到蒙哥、忽必烈等继任者的尊崇。六盘山的军事地位集中体现在成吉思汗灭金亡宋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出兵大理、迎接八思巴、汗位之争等重大事件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的理由如下: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继承者对六盘山的经营;成吉思汗不会在战争状态下新建"行宫";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之争看六盘山地位和意义;分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有助于灭宋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学者对成吉思汗病逝六盘山的推定;六盘山为陇东与陇西中枢。  相似文献   

7.
元宪宗九年(1259)七月,大蒙古国大汗蒙哥死于征宋军中,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早在此年二月,南宋方面传闻蒙哥被降将杨大渊用匕首刺杀。为探究"杨大渊刺蒙哥"传闻,本文综合考察了杨大渊生平、蒙哥进军情况、《钓鱼城记》载蒙哥中砲风事件。传闻的产生、传播过程如下: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古军包围钓鱼城后,蒙哥前往城西观望城中水源,被守军投射的爆炸性火器炸伤。蒙哥的伤情引起了蒙古军中骚动,有传闻称蒙哥被投降蒙古的宋将杨大渊刺死。前线宋军将此传闻向临安报告。因正处危机,又对杨大渊抱有幻想,南宋朝廷不待核实消息即通报各地,以图鼓舞士气。虽然不能断定蒙哥二月中砲风就是他七月死亡的原因,但是蒙哥的受伤很可能对蒙古征宋各路大军的行动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蒙古汗国是在兼并草原诸部的基础上 ,按游牧民族传统建立起来的 ,具有浓厚的家产制政治特点。这体现在国家分封制结构和汗位继承方式上。忽必烈虽然打败了阿里不哥 ,但作为全蒙古大汗 ,他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全体宗亲的承认 ,拖雷系与窝阔台系以及拖雷系内部的阿里不哥裔、蒙哥裔、忽必烈裔之间此伏彼起的斗争 ,也说明蒙古汗国分裂的事实。进而认为 ,元朝是从蒙古汗国分裂出来并经过扩张后建立的国家 ,与西方蒙古四大汗国建构历程相似。四大汗国与元朝并无宗藩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9.
討論問題     
在紀元一二八○年,蒙古族中的統治者忽必烈征服了中國滅亡了漢族政權的南宋,建立了異族統治的元朝政權,整個中國陷於蒙古征服者的統治之下將近百年《從一二八○——一三六八年共八十九年,铁木真窩阔台、貴由蒙哥等的年數沒有計算在內》,這百年當中,蒙古統治者除了對中國人民施以殘暴的壓迫與‘肆無忌憚’地經濟掠奪進行着慘酷的種族  相似文献   

10.
浅议元中都的兴建及对保护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元历史上,曾先后建造了四座都城:即建于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的现蒙古国的哈刺和林城,忽必烈建于宪宗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现内蒙古正蓝旗的元上都,忽必烈建于至元四年(1267年)的现北京的新都元大都和元武宗建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的现张北...  相似文献   

11.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陵墓均有史可查,有处可寻,而唯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葬身之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就连他的后辈儿孙也是如此,诸如忽必烈蒙哥汗,直至元朝末代皇帝的王陵均无处可考。没有什么犹如埃及的帝王谷,或类似我国明十三陵等具体遗址,有的只是茫茫无际的荒野。绝不起坟山大冢,仿佛他们已经重又和浩淼的大草原融为一体了。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3,(4)
姚天福(1230—1320),字君祥,元朝开国功臣,世居山西稷山县南阳里(今南阳村)。据《元史》和有关古碑记载,系唐朝宰相姚崇的后代。他的伯父姚敬、父亲姚居实,都是未出仕的读书人。金朝末年,姚居实为避兵乱逃到雁门,住在进士赵泰家,和赵泰女儿结婚生天福。姚天福小时候,聪颖过人,受父母教育熏陶,早有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后被怀仁县选为县吏。期间,苦读《春秋》,深通大义,见识远远超越常人。宪宗蒙哥时,有一天,身为皇弟的忽必烈,带兵来到白登(今山西阳高县南25里之白登堡)。姚天福随怀仁县令携葡萄酒进行宫敬献。忽必烈问起怀仁事,姚天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方面编成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3月第一次入缅对日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由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无论前方作战或后勤保障均无向例可查。在粮食补给方面,为了给远征军提供充足的保障,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调动国内各方面资源,一方面积极联络英缅当局予以协助,利用陆运、空运运送补给,基本满足了该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军粮供给。本组史料选取了中缅运输总局、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为军粮购办事宜与粮食部等来往函件,及中国远征军军粮筹办补给经过节略,从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该时期军粮筹办与补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蒙哥去世时为止(1206—1259年),蒙古汗廷的统治中心一直在漠北的和林,实行怯薛守护斡耳朵和扈从大汗的宿卫制度。忽必烈即位之后,鉴于形势的需要,在传统的蒙古宿卫体制之外,仿照中原王朝常设的中央禁军体系建置了一支新的宿卫部队——武卫军。  相似文献   

15.
孙明 《丝绸之路》2012,(9):52-57
张掖大佛寺是一个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的降生、马可波罗的光临、南宋末代皇帝的吊死,给这个地方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相似文献   

16.
贵由汗时期忽必烈在漠北的领地“禹儿惕”大体在西起杭爱山北侧的察罕鄂伦河西岸,东到忽兰赤斤东或偏南的陀山腹地三、四百里处的范围内。蒙哥即汗位后,包括哈刺温一只敦的漠北草原领地依然长时间保留。位于漠南爪忽都金莲川的新“禹儿惕”领地,是随着忽必烈奉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的使命而增加的。爪忽都金莲川与哈刺温-只敦,无论地域概念抑或实际空间范围,都是两回事。忽必烈在和林以西不远处拥有领地“禹儿惕”,显示了拖雷家族在夺取汗位以前已经具有的权势实力和战略眼光。此举直接占据了和林以西的站道冲要,又可以从东南方拱卫或监视和林。一定意义上,它似乎又是拖雷系与窝阔台系争夺漠北本土的产物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南宋抗击蒙(元)战争中,播州杨氏及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川钓鱼城之战中采用了播州谋士冉进、冉璞的计策,筑山为城,击退了蒙古军队,使蒙哥受伤而死,取得了在西蜀战场的重大胜利,延缓了南宋朝廷的灭亡。并挫败了蒙古人想通过贵州进攻湖南的“斡腹之谋”。  相似文献   

18.
从10世纪到13世纪初的300多年间,我国一直处在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局面。1260年,忽必烈接蒙古国大汗位后,他顺应时势,推行汉法,改革旧制,于1276年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新的大统一。当时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超过了汉唐盛世;对外交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极盛  相似文献   

19.
查洪德 《文献》2005,(4):213-217
元代僧人、政治家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是一位不动声色的风云人物,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当时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7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后去职,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乃马真后元年,从禅宗大师海云法师晋见忽必烈,留忽必烈幕府.秉忠博学多能,善谋划.曾上万言策,进说忽必烈:"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建言革除弊政,建立制度,如定爵禄,减赋税,劝农桑,兴学校等.后从忽必烈征云南、征鄂州.秉忠为元朝营建上都、大都,立朝仪,定官制,建议以大元为国号等.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令其还俗,复刘姓,赐名秉忠,授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卒赠太傅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应该亲民爱民,和我们今天的以人为本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生活在金元之际的郝经,在少年时代树立了"道济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得到忽必烈的召见后,建议实行仁政和"弭兵息民"的政策,并亲赴南宋希望换得停战和平。本文将对郝经民本思想形成,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