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武功赫赫的明成祖朱棣驾崩于亲征漠北的返京途中,几个月后,温文敦厚近似懦弱的嗣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又于北京故宫钦安殿中晏驾。对二帝之死及与之有关连的一系列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2.
写一人之史,绘时代图卷──《宣德皇帝大传》评介高寿仙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代历史上一位很受推崇的皇帝,史家常将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比拟于周朝的成、康,汉代的文、景,由此可见瞻基在史家眼中的地位。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赵中男著《宣德皇帝大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3.
程彩霞 《文史春秋》2007,(11):42-47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嫡长子,生母张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生于北平燕王府。其时,祖父成祖(朱棣)为燕王。永乐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册为皇太孙。仁宗即位后  相似文献   

4.
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君主统治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凡有明一代,经十六帝,历年号十七,享国运二百七十六年。其间所铸造的钱币如"洪武通宝"、"万历通宝"、"崇祯通宝"数量及版式众多,均为古泉界耳熟能详之物。但大明王朝第四代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在其所统治的洪熙年间究竟是否铸造过"洪熙通宝"历来是学术界未解之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版《辽史》卷一一五《高丽传》有两处都因一字之错,致使与同书《道宗纪》所记史实相互矛盾。其一,《高丽传》错载,高丽国王王勋览,辽廷于“大安元年。册勋子运为国王”。但是《辽史》卷二四《道宗纪》四则记,大安元年十一月。丙辰,辽廷二遣使册三韩国王助弟运为高丽国王”。是子或是弟,孰是?查《高丽史)卷八得知,高丽文宗死,其子王勋继位,称为顺宗。登基一个月后,顺宗又死去,所以记“八月顺宗掩,弟国原公运即位”。史称宣宗r.据此,王运是王勋之弟为是。其二,《高丽传》错载,寿隆元年十一月,高丽国王“王显病”。辽廷“命其子顺权知…  相似文献   

6.
朱权事迹及宁王家族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明  刘茜 《南方文物》2003,(3):79-81
明朝分封在江西境内的有三大藩:在南昌地区立国的是以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为首的宁藩王系,在波阳地区立国的是以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淮靖王朱瞻墺为首的淮藩王系,有南城地区立国的是以明宪宗朱见祐深第四子益瑞王朱槟为首的  相似文献   

7.
在川端文学中,死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曾描写过“死的秘密的纯洁”(《化妆与口笛》),“冰一样透明的死的世界”(《临终的眼》),“平稳如镜的海般的死”(《绿色的海、黑色的海》),“新娘一样美丽的死”(《禽兽》)。他也曾指出:“人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他觉得对死比对生更了解。”(《末期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后期,处于长江下游的吴国,曾赫赫一时,然史籍记载其国君错乱乖误之处颇多,今就在位年代,缕述如下,以供参考.一、余祭和余眛的在位年代.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吴王余祭(一作“戴吴”、“句余”)自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至昭公十一年(前531年)在位17年;吴王余眛(一作“余昧”、“夷末”、“夷眛”)自鲁昭公十二年(前530年)至鲁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在位4年,《中国历史纪年》即以此为依据编辑该二国君纪年,其后《中国历史年表》和《中国历史纪年表》均因袭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于公元前531年条下书作“吴王余祭死,在位17年”,注中说:“《春秋》谓余祭于公元前544年被阍所杀.此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又于公元前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戏剧里有一个剧目叫做《打龙袍》,说的是宋代清官包拯查访到当年被刘皇后诬陷而流落民间的李宸妃,即仁宗皇帝的生母。后来经太监陈琳作证,说明当年刘皇后命郭槐以狸猫换太子陷害李妃的经过,仁宗皇帝命斩郭槐迎母入宫,李太后封赏包公,并命包公责打仁宗皇帝不孝。包公只好把仁宗穿的龙袍当作皇帝来打,  相似文献   

10.
杨淑霞 《神州》2012,(32):17+19-17,19
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讲过这样一段话:“情不知所起,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复生。生不可逾死,死不可复生者,皆因情所不止也。”为此,他在他的《牡丹亭》中,让杜丽娘或生或死,或死复生。全由“情”所左右。真乃大家手笔。其实,这一“情”字,直达中国戏曲之命门,亦是中国文化之密码。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同样提出了“以情悟道”之说,实乃异曲同工之妙哉!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先生认为:“司马迁之死是有问题的”,他很可能在写作《报任安书》之后“再度下狱致死”。(《关于司马迁之死》,载《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郭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是汉人卫宏的《汉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句下裴骃《集解》注引)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徽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答曰:“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那太好了。”他的老婆因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  相似文献   

13.
在宋元传记资料中的夏竦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英宗忌惮仁宗旧臣,为援引亲信张本,在《夏竦神道碑》中塑造了东宫旧僚的夏竦形象,并对《仁宗实录·夏竦附传》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夏竦在对夏问题上与神宗开边之策不合,导致了神宗时期《两朝国史·夏竦正传》中夏竦形象的“奸邪化”,而此时曾巩在《隆平集·夏竦传》中塑造了别于国史的夏竦形象,却秘而不宣。王称在《东都事略·夏竦传》中将夏竦与庆历诸君子的矛盾描写得更为丰满。元朝史臣对《两朝国史·夏竦正传》作了细节修改,最终形成《宋史·夏竦传》。了解夏竦的形象塑造及其政治文化背景,既可重新认识夏竦及仁宗政局,也可观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蔡龙云是我国名武术家和武术理论家,曾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武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了《武术运动基本训练》、《华拳》、《少林寺拳棒阐宗》等十余部专。1953年11月,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他以运动员身份参加比赛,他表演的“华拳”和“峨嵋刀”荣获金牌奖。故国家体委曾授予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荣誉章”和证书。  相似文献   

15.
一、“丑”的原初意义。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与死有“关”,渗杂着人们对死的畏恶感。《塔夫论·德化》有一句话,叫作“美考终而恶凶短折”。意思是:在从《尚书》开始的人们的习俗观念中,长寿或寿终正寝是美的和值得称美的生命形态,而吞噬人们生命的灾凶或人的天折、短命则是丑恶的形态了。汉代许镇又这样解释“丑”(配)说:“可恶也,从鬼。”他把“丑”同习俗观念中侵夺,害人生命的鬼较搭上了勾。于是死连同导致死的事物、阴影都在人们的忌讳、厌恶之列,都难免不是“丑”的原初成分。民俗观念中审丑意识的原初意义,还带有嗅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河北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寺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五台山是分布于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的太行山支脉,为区别于山西省境内的五台山,故称小五台或东五台。清乾隆《蔚县志》卷五“山川”记“(五台山)在城东一百里,其山五峰突起,俗称小五台,又东五台,以别于晋之清凉山。”金河寺为辽代小五台山名刹,圣宗、道宗都曾亲临该寺。《辽史》卷十三《圣宗纪四》“(统和)十年(992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辽史》卷六十八《游幸表》“(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幸金河寺。”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名寺的有关情  相似文献   

17.
马仲明同志在《云南文史丛刊》1999.4的文章:“有关天虚的资料二则”,详细叙述了天虚英年早逝的经过。这篇文章勾起我对战友的无限怀念,也对他旧病突发的导因及死亡的痛苦经历感到不能容忍的愤慨,不得不公之于世,使世人得知这位被郭沫若誉为与聂耳齐名的“滇南二士”之一的天虚是怎样被突如其来的变情、阴险的欺骗,公然的愚弄,残忍的践踏含郁而死,我说含郁是他死前对这沉重的灵魂创伤未置一辞,从不提起,这是因为他秉性刚  相似文献   

18.
说唱艺人仁孜多吉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而奇幻的说唱艺术世界。迄今为止,仅他能够说唱的格萨尔史诗分部本《墨日器宗》《日巴器宗》《日朗器宗》《木雅器宗》构筑了他的说唱艺术地位。美国美学家布·洛克说:“艺术品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1)对于仁孜多吉而言,这种独特的人类观就表现在他对史诗艺术审美意识的把握上。进入新时期以来,尽管仁孜多吉说唱的三十多部分部本中仅有《墨日器宗》被抢救整理以外,其余各部均流散于民间,但是,他说唱的一部部风格独异、空灵的史诗分部本在众多的听众中掀起阵阵波澜,他的说唱以其丰厚的文化意蕴获得了世人的认同。仁孜多吉历经痛苦  相似文献   

19.
《晋侯苏钟》记周厉王三十三年的历日 ,与公元前 846年历日正合 ,证明厉王 3 3年就在公元前 846年1。按此顺推 ,则厉王 3 7年当公元前 842年。这年国人暴动 ,厉王逃跑 ,那么逃到什么地方去呢 ?他想起四年前曾和晋侯苏同去“东国南国”巡视 ,晋侯与他还有交情 ,于是直奔晋国的彘地避难 ,住了十四年 ,最后死葬于此。厉王奔彘后的十四年 ,周王朝的政务由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故称“共和”。由此可知 ,厉王实际在位的三十七年 ,是由公元前 878年至前 842年。前 841年已属共和元年 ,厉王已不在位 ,故知把厉王 3 7年定在共和元年 (即前 841年 )则…  相似文献   

20.
朱蒙之死新探——兼说高句丽迁都“国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史籍“王莽朝记事”的辨析,认定中国史书关于高句丽国王“驺”的记载实即朱蒙,从而证明《三国史记》关于朱蒙之死时间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朱蒙应死于王莽在位之时,在此之前,琉璃王仅是“摄政”而已。至于迁都问题,学界亦多有误解。琉璃王是将首都迁到了霸王朝山城,而后由大武神王将首都从霸王朝山城迁到了国内城(今集安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