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字山战国墓出土的玉石器具体分为玉器、石器、料器,这些玉石器造型优美,纹饰雕琢细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玉器主要是佩饰用玉,也有部分装饰用玉。料器主要是管饰和蜻蜓眼。石器主要是砺石。这批玉石器的出土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玉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方 《中原文物》2003,(5):55-61
西汉早中期玉器组合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装饰用玉器类和数量的消长。西汉早期装饰用玉在整个随葬玉器中占很大的比例,代表了当时玉器风格和工艺水平。西汉中期装饰用玉的数量和种类骤然减少,不但复杂的组玉佩消失,而且玉具剑饰数量也比早期少得多。分析和统计组玉佩和玉具剑饰数目、组合、出土位置及其造型、纹饰,是认识西汉早中期玉器变化的重要参考标准。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对整个汉代玉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玉器的风格是在武帝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以虎为母题的玉器在中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一定的数量,本文对这类玉器做了梳理,将其分为虎面形或虎面纹玉器、片雕玉虎、圆雕玉虎和虎纹玉器等四类,分别就其造型工艺、纹饰特点、时代风格和文化含义做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蔡憬萱 《收藏家》2023,(2):21-28
中国的仿古玉器,始创于宋代。到了清代,仿古类玉器较前代更加成熟,乾隆朝仿古玉更是精品迭出。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清宫玉器,其中仿古玉器百余件,主要为清仿商周至汉代古玉,也收藏有少量仿新石器时代和其他朝代玉器,还有一些仿青铜器类玉器。从纹饰上来看,仿古玉器纹饰繁复精美,有仿生类具象纹饰,也有抽象纹饰。这些器物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纹饰上看,与前朝古器既有相同,又有所变化,说明了清人追寻古风古韵,同时又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5.
山西博物院馆藏一件仿痕都斯坦玉碗,玉质莹白,装饰华丽。痕都斯坦玉器是由南亚、西亚传入我国的伊斯兰风格玉器的总称,由于清高宗对其情有独钟,遂产生了仿痕都斯坦玉器。仿痕玉和痕玉玉料均为和田玉,加工工具稍有不同,器型题材与装饰风格基本相同,器型多为实用器,题材多为蔬果花叶,纹饰繁缛华贵,常用宝石,金丝,玻璃等装饰,精美绝伦。  相似文献   

6.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馆内收藏的清代玉器,以陈设、生活和装饰用玉为主。各种玉器玉质优良,雕琢细腻,造型丰富,力求雅致,纹饰题材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充分体现了运河为沿岸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许晓东 《收藏家》2013,(9):35-43
玉器仿古,古已有之。殷墟出土的仿红山文化玉猪龙,商、周遗址所见仿良渚文化玉琮,可谓早期仿古之例。宋代是仿古的第一个高峰。宋代玉器仿占以仿商、周青铜器以及战国、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如剑饰、棘式佩、带钩、辟邪,螭、云、谷、蒲纹等)为主,这也成为后世仿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对汉代玉器进行综合考察时,发现在丧葬、佩饰、日用及陈设用玉中,有许多玉器无论造型或纹饰都有一定的辟邪厌胜之意。本文通过对这类玉器的研究,试图从玉器角度分析看待当时社会流行的辟邪厌胜思想,辟邪厌胜意义也是汉代用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燕萍 《收藏家》2015,(4):70-74
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就玉器纹饰所表现出的内涵来说,良渚文化明显要比红山文化更为复杂,大概这与当时人群聚居的密度以及气候环境对生存的普遍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玉器质地的硬度对纹饰设计也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良渚文化玉器的用玉除了筒状箍形器的质地硬度较高以外,多是质地偏软的地方杂玉,易于雕刻,  相似文献   

10.
新石器时代我国辽河流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三个地区的玉器,在材质、造型和纹饰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辽河流域的玉器多采用岫岩玉为原料,长江流域的玉器则多用透闪石一阳起石制成,而黄河流域多见绿松石制成的器物;辽河流域的玉器纹饰简单风格朴实,长江流域的玉器器形和纹饰都很特别,黄河流域则多生产工具且光素无纹.此外,玉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内渔猎经济和宗教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可能进入了王权、军权和神权一体化的方国阶段,而世俗权力的独大在黄河流域普遍存在.世俗权力在这一地区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广州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胡)墓出土了240余件玉器,其中多数玉器造型独特,琢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当时玉器使用制度、时代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研究发现,该墓中墓主和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玉器,属于墓主的是葬玉,用玉目的除了彰显权贵更重视护尸升仙;属于殉人的是装饰玉,注重身份高下而忽略了升仙功能。推测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墓葬等级,而...  相似文献   

12.
陈路遥 《神州》2013,(24):41-41,43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f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历史不断地发展,玉文化从产生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本文将从玉器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来论述和分析玉器及在不同时期造型及纹饰的用途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赵雁平 《收藏家》2006,(8):10-16
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萌芽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孕育、成长、嬗变、发展、繁荣、兴盛六个历史时期,为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商代,有属于生产工具、礼器和装饰玉器,如玉刀、玉斧、玉铲、玉璧、玉璜、玉琮、玉圭、玉璋、玉瑗以及单体动物的玉鱼、玉鸟、玉兽。商代礼玉是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传承和延续,它具有代表神灵的功用。工具类玉器大多并非实用,仅作象征之物。常见纹饰有饕餮纹、斜方格纹、弦纹、云雷纹。到了西周,大…  相似文献   

14.
任伟 《东南文化》2000,(9):83-92
殷墟玉器是研究殷商社会生活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利用考古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殷墟玉礼器的演变发展、定名、造型、纹饰及其用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商人的社会意识、生活习俗、用玉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陈设玉器是指专供居室内摆设观赏用的玉器,与玉工具、礼仪玉器、装饰玉等同为玉器的主要种类之一。陈设玉器对所用玉料的成色要求极高,虽然需要的玉料体量相对较大,但玉质和玉色的等级绝不亚于其他玉器种类。相对于很多传统玉器,如礼玉、玉工具等,陈设玉流行得较晚,一般认为它们在汉代以后才逐渐形成规模和一定的标准,在唐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到明清两代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6.
洪石 《华夏考古》2022,(1):69-83
秦汉玉容器有杯、高足杯、角形杯、觯、碗、盒、辟邪形壶和琮形器八类,以高足杯、觯、杯为主。根据考古类型学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玉容器在数量、种类、纹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即为秦汉玉器总的发展变化规律。秦汉玉容器的构成材料以单一玉料为主,其次是玉料与金属材料的结合。造型设计多以祥禽瑞兽为主题。并对秦汉玉容器的出土地点、数量多寡、产地和功能,以及使用者的身份等都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曾侯乙墓是我省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一座大型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其中仅玉石器一项就有528件[1],种类繁多,制作得十分精美。特别是可以活动折卷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采取了透雕、平雕、阴刻、分雕连缀等多种雕刻形式制成。全器合为一条龙、作为龙身的各节饰件上,除透雕龙凤形和壁、环形外,还阴刻龙凤蛇纹,并辅以谷纹、云纹和装饰线条,形象生动,纹饰繁缛,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江汉地区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从制作工艺上对这件玉挂饰作一初步探索。一、结构概述十六节玉挂饰出土时完整,青白色,出自墓主下颌,并作卷折状放置。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约一万年前,玉器就已脱胎于石器,成为祭祀用品及装饰品。玉器的制作由商周发展至明清,深入社会生活各层面,历久不衰。汉代是玉器雕刻的黄金时代,而清代则是中国玉器的另一巅峰。清代,随着新疆回部、准部的平定,和田玉供应不绝。清代皇帝喜爱精致艺术品,尤其是乾隆朝,由于乾隆本人对玉器的偏爱及其深厚的美学修养,玉雕工艺经过漫长的成长与发展,至此臻于圆熟。此时期的宫廷玉器,在玉材、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都是  相似文献   

19.
无锡鸿山越墓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贵族墓葬,墓葬年代为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该墓葬出土了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随葬器物千余件,其数量之多,器类之全,为江浙一带越国贵族墓葬之最。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玉料精良,造型奇巧,工艺细腻,纹饰繁缛,神采灵逸,寓意奇幻,显示出超然的个性。鸿山玉器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有龙纹玉覆面、蛇凤纹玉带钩、龙凤首玉璜、双龙首玉璜、龙首玉璜、螭凤纹璧形玉佩、出廓龙纹璧形玉佩、双龙管形玉佩、兽面纹形玉佩、凤鸟形玉佩、盘蛇神兽纹玉管、云纹削形玉佩等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玉器中独领风骚。鸿山越玉精美、流畅、灵逸、奇幻,不仅有着繁缛细密的局部纹饰,还有着流畅不滞、纤若毫发的"微雕"工艺。  相似文献   

20.
宿晨 《收藏家》2006,(8):29-34
国人尚玉已有8000年的历史,中国玉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它那浓厚的艺术风格也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中与政治、宗教、道德、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独特的玉文化。如:玉之五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都反映了我国爱玉喜玉的特殊感情,也是其他艺术品所无法比拟的。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玉器琢制工艺方面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的先民不但已经熟知寻找玉矿、开采玉料、掌握了切割钻孔技术,而且在玉器表面上还熟练的实施了阴刻、减地、碾磨、抛光等装饰手法。器物造型更是丰富多彩,有圆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