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唐宋时期的碾茶具康煜茶圣陆羽的《茶经》,对唐代采茶、制茶、饮茶的过程和方法,及所应用的生产工具、饮茶器具等部有精辟的阐述。《茶经》论述茶之采制分为七道工序,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制成后的茶是"茶饼",而饮用时的茶则需要用...  相似文献   

2.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事以《茶经》等茶学专著为基础,在唐代饮茶风尚的影响下,陶瓷茶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由于茶事的发展和斗茶之风的兴起,黑釉瓷成为饮茶的主要茶具。  相似文献   

3.
乐素娜 《收藏家》2016,(8):73-77
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盖碗的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合一之意。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盖碗亦然,反映了中国器之道的哲学观。盖碗的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托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  相似文献   

4.
李竹雨 《收藏家》2022,(6):54-58
<正>唐宋时期流行的团饼茶发展至元代已日渐式微,而散茶逐渐在民间流行。明朝初期仍旧以上贡建州茶为主,直至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由此散茶才大规模地走上了历史舞台。散茶的烹试之法较简便,唐宋时期茶事活动中的碾、磨、罗、筅、汤瓶之类的茶具皆不再需要。陈师《茶考》记载晚明饮茶方式:“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矣!”“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明代茶具也相应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梅花山上“博爱阁”文/寿魁成由台湾爱国人士捐资兴建的"博爱阁",于1993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27周年纪念日,在中山陵梅花山落成。"博爱阁"是由东南大学建筑系刘叙杰教授设计的,位于梅花山顶,高12米,面积为80平方米,红楹绿瓦,流光溢采。阁...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9,(11)
<正>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由他设计或归整的"二十四器",这便是组合茶具之始。此后,历代茶人对茶具在形式及功能上不断创新发展,并融入人文精神,出现了许多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组合茶具。一个时代的茶具往往是当时饮茶方式的直观体现之一。如唐宋时期饮茶需要将茶饼碾末,故而成套出现的唐宋茶具文物里,除了碗、盏等,往往还会有碾茶器。又如  相似文献   

7.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10,(1):160-161,I0002,I0003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已有饮茶的习俗,茶作为日常饮品,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并随着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8.
郭丹英 《收藏家》2015,(2):61-66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国茶叶输入英国,茶叶成为商人、贵族等上流社会消费的奢侈品。伴随着茶叶的消费,英国人对中国茶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景德镇瓷茶具和宜兴紫砂茶具与茶叶一起,一路漂洋过海到达英国,成为贵族茶桌上的主角。在这些外销茶具中,有一类漂亮的茶叶盒尤其得到女主人的青睐,且每件茶盒都配上精致的小锁,钥匙只掌握在女主人手中,那就是产于中  相似文献   

9.
徐梦鸽  高翔宇 《沧桑》2012,(1):89-91
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产生了一年一度对"五四"的纪念活动。从1939年陕甘宁边区青年组织确立五月四日为"青年节",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式确立该节日,"青年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共产党诠释的"青年节"精神不仅作为抗战时期动员的一种手段,还体现了民主、科学、爱国等意义;国民党除了对"青年节"体现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赞同外,还对节日精神持若干批判态度。作为一种政治话语",青年节"的演变过程成为了反映国共关系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0.
金陵“瓷痴”胡学义文/龚学明《天亮了》周国桢作图为收藏家胡学义(右)与著名陶瓷艺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施于人(左)的合影中国有"二都",一曰陶部,一曰瓷都。陶都指的是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茶具等名闻遐迩;瓷都系指江西景德镇,以所产的瓷器饮誉...  相似文献   

11.
清宫茶具     
茶具一般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有时也称做茶器、饮具等。从古至今,中国的茶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檠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2.
王照宇 《南方文物》2023,(6):143-14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茶事中核心和非核心茶具这两种研判维度,对宣化辽墓备茶壁画所见饮茶方式进行了再研究,认为壁画所见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整体来看宣化辽墓备茶壁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点茶法较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清宫茶具及茶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具,广义上讲,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盘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主要有银、铜、玛瑙、水晶、脱胎漆、陶、瓷、竹、木、贝壳、椰壳等,贵重的还有金、玉茶具。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磁州窑博物馆与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黑白之美——磁州窑茶具展成为“第十一届国际西湖茶会”的新亮点,以白地黑花为装饰特征的百余件磁州窑茶具精品,带着北方民窑特有的粗犷与质朴,展示着北方茶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4,(7):34-35
旧时有不少小食品,与茶沾不上边,但是因为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也以"茶"称谓它们,从而产生不少不是茶的"茶"。北方有一种炒面粥叫作"面茶"。《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到尤氏洗漱后,与李纨、薛宝钗一起吃"面茶",吃得津津有味。据记载,这种"面茶"制作非常简单,就是把面粉温火炒熟,然后用开水调和,加盐或加糖后拌成稠粥状,就是"面茶"了。  相似文献   

16.
不染纷华别有神,草原深处吐清新 享用"有机食品",享受"有机生活",正成为现代人对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当下生存在"钢筋丛林"里的都市人,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相似文献   

17.
罗忠胜 《攀登》2010,29(5):57-62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总的原则和基本标准。从毛泽东提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到胡锦涛明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探索经历了在表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的发展演变过程。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德才兼备标准的基本"内核"是相同的,即要求干部必须德才兼备;而区别就在于"德"与"才"在具体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晓龙 《丝绸之路》2011,(16):65-66
和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等美誉。近年来,和政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编制旅游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五彩扇形"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不深,旅游产品单一,对外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引进旅游娱乐项目,建设高标准的宾馆饭店,亮化、美化、净化和政县城,在古动物化石博览苑设立"和政县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全县乃至全州的旅游集散中心;在松鸣镇建设"松鸣岩大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全力开发古动物化石资源,将古动物化石品牌打造为和政县的旅游名片;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潜力,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灵魂;建设高档次的花儿剧场;邀请著名导演创作"古动物的伊甸园新花儿的狂欢节"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节目,使其成为和政县的文化形象;开发太子山森林寻宝、登山探险、金顶观光等旅游项目,再创和政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官僚经商的文化透视王剑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商品经济在前几代的基础上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以及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的出现,封建社会原有的一些经济观念: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君子轻不言利"等...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限购令",其实从汉朝到民国的老百姓,对当下这个"时尚词汇",早已"耳熟能详"。延续近两千年历史的"限购"方式,是"限成交",即购房者事先须征得出售方的亲戚、邻居同意,否则成交无效。其目的主要是限制百姓流动,以使政府在收税、征兵等管理上"省心"。然而,即便是如此"限购"政策,对于元朝到清朝以来的官员,也无权"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