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中,江姐的名字“江竹筠”被读作“江竹(云)”,但据著名学者邓遂夫的说法,这个字应读“(君)”。理由如次:一、从五岁发蒙读书开始,他父亲给她取的正式学名是“江竹君”,这一点可从她当年的修业证书和大学入学登记表中得到证明。二、她被捕入狱后填表时才把“君”字改为“筠”字,意在突显革命者永葆青春的情怀,无他意。依江姐家乡自贡乡音,“君”“筠”同音。三、《说文解字》中,“筠”字原注为“竹皮也;从竹,均声”。无论是作为人名还是作为地名的“筠”字,其意均与竹有关,即“筠”字的本意,亦符合当年父亲给她取名“竹君”的本意。  相似文献   

2.
愫曲 《文史月刊》2011,(4):60-61
江姐是如何被捕的,和前不久电视剧《江姐》中的描写出入很大,她是在万县的法院街,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的。  相似文献   

3.
在那个年代,她的剧照挂满了大街小巷,她那略带弯曲的短发也成为时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杨春霞的人气一点不亚于现在的“超女”。她在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塑造的党代表——柯湘,红遍大江南北,《家住安源》、《黄莲苦胆》、《乱云飞》等经典唱段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在那个年代,柯湘的剧照、宣传画挂满了大街小巷,连她那发脚略带弯曲的短发,也被人们追捧模仿,“柯湘头”风靡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1962年,全国各地各类剧团争相排演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戏剧,其中由空政工团排演的歌剧《江姐》风靡一时。其实,在此之前,武汉话剧院已推出了定名为《江姐》的话剧,据说此剧曾受到名剧作家夏衍的赞赏。话剧《江姐》公演时,还在武汉的交通要道武圣路挂出了  相似文献   

5.
提起在美国《世界日报》副刊《贾奶奶信箱》栏目中担任主持人的“贾奶奶”谢冰莹,或许有人感到陌生。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她已蜚声中外文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十年代中期,她曾从戎加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北伐。1937年“七&;#183;七”事变后,她组织妇女抗日队伍,开赴枪林弹雨的前线,被誉为新时代的“花木兰”。近十几年来,《世界日报》副刊的青年读者朋友,所以称冰莹为“贾奶奶”,缘于60多年前冰莹与山东青州人贾伊箴喜结连理之故。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2000年11月,在福建龙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深圳大学的刘丽川老师提交了题为《“客家”称谓年代考》的论文(以下简称“刘文”)。该文后在《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上发表,并收入她2002年6月出版的《深圳客家研究》一书中。  相似文献   

7.
歌剧《江姐》是空军创作人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开国上将、空军司令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初稿后,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8.
如歌 《纵横》1997,(12)
在延安时,她演过《农村曲》,被人称为“春姑”;到国统区后,她担任了周恩来的秘书,以《新华日报》记者的身份,将一大批聚集在重庆的文化界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个独特的位置,带给她很多独特的经历。《张颖:抗战时期党与文化界人士的联络人》将把您带回那个年代,带向一个伟人的身旁……  相似文献   

9.
她叫戴安妮·范·弗斯滕伯格,上世纪70年代的“纽约时装皇后”,曾因风头盖过福特总统而成为《新闻周刊》封面人物,今年1月担任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日前,她在纽约向本刊透露了自己走过的历程,以及她将到中国发展的计划。  相似文献   

10.
李秀明30年前因出演《春苗》红遍全国,后来转行经营薯片,如今——李秀明,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的中国影坛,算得上是一个“时代人物”。甚至有人说,那时中国人在银幕上唯一见到的明星脸,就是有着一双水灵灵大眼睛的她。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珍藏着当初对她的那份纯真而美好的记忆。为了追踪她的“足迹”,我们数度试图联系采访她,都被告知,她已经彻底告别影坛了。  相似文献   

11.
正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空政歌舞团创作员阎肃在1962年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的故事,单独改编而成的。此剧于1964年公演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那一曲"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红梅赞》,成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经典歌曲。提到歌剧《江姐》的创作和公演,这里面还有一串鲜为人知的故事。一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十岁时随父母远走巴山蜀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并于1948年考入重庆大学。在重庆大学,阎肃做了  相似文献   

12.
提到旧日京剧名伶享有女“梅兰芳”之称的陆素娟这个名字,可能都会感到陌生。但她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却是京、津地区相当走红的名角。《京报》、《世界日报》、《天津时报》、《北平晨报》等争相刊登她演出的消息、剧照、评论、花边新闻,大有不让当年四大名旦之势,她的过早逝世令人扼腕痛惜。姑苏美少女因家贫被卖入妓楼陆素娟是苏州吴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家贫苦家庭,家里人口多,靠租种几亩地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仍是入不敷出,度日艰难。她7岁时,父亲无奈把她送到苏州城里一家茶楼当丫头。陆素娟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老板看出她有灵气,…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一位文艺界人士告诉我:1983年11月初,有人看望丁玲,发现她特别高兴。来人自然感到诧异。丁玲开始笑而不答,后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来人还是不解,她才神秘地说:“等着看这几天的《人民日报》吧!”来人困惑不解而去。11月6日,《人民日报》登出了周扬答新华社记者的  相似文献   

14.
岁月的流逝已让她逐渐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恐怕只有李维康了。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  相似文献   

15.
张春杏 《文史月刊》2010,(11):22-22
<正>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江姐》。片中江姐的坚贞不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知道"江姐"的本名叫江竹筠,其实"江竹筠"这三个字,本应为"江竹君"。江竹君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那  相似文献   

16.
忆江姐     
多少年来,江姐(江竹筠)的事迹曾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人们大多都已了解江姐在狱中的英勇事迹,但她在入狱前的革命活动,却鲜为人知。为此,我们专程走访了四川内江六中退休教师杨韵贤老人,年已高龄的杨老师曾与江姐共同生活了一段相当长的岁月。回忆起往事,杨老师激动地追述了江姐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和斗争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文史》刊物的前身是《贵阳文史资料选辑》,从1981年创刊,到现在已是二十年了。看到这份刊物的茁壮成长。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因为她的成长,标志着由敬爱的周恩来主席倡导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山城贵阳生根、萌芽、开花并结下了硕果;汇集了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们的关爱和扶植;凝聚着我市广大文史工作者的心血。作为她的“保姆”,亲身经历了她的孕育、诞生、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逐步成长的全过程,在她二十岁生日时,有很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世纪20年代的大上海,有一种很畅销的香烟,叫“黄慧如”牌,烟盒上印着一位身着旗袍的大家闺秀的侧身像,她相貌俊美,装扮时尚,她叫黄慧如.据说,这种香烟之所以畅销,并不是因为质量特殊,而是由于“黄慧如”这个名字,以及印在烟盒上的黄慧如的照片.黄慧如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就缘于她是当年一桩名扬全国的“主仆情奔案”的主角,有的媒体甚至戏称她为“情奔皇后”,《申报》《民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竞相派员采访,报道真相,并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在民国引起一时轰动.  相似文献   

19.
《新女性》的公演与舆论界的“公愤” 1935年春,《新女性》在上海公演。她像一道挟风夹雨的雷电,震动了上海滩。大报、小报,街头巷尾,议论的主题只是一个——《新女性》。 《新女性》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优秀代表作之一,由孙师毅编剧,蔡楚生导演。影片  相似文献   

20.
程太生 《文史月刊》2014,(10):16-22
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人们对小说和有关影视《红岩》中江姐形象的深刻印象。历史上的江姐,已在2009年被推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然而,江姐在渣滓洞监狱秘密策反看守的传奇故事,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为此,作者参考有关资料,特撰此文,可使读者看到另一个侧面的江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