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的残本《永乐大典》中,所存《宋会要》引文107篇,除去非宋代事而《大典》误标《宋会要》书名的4篇外。其余103篇,本人已据以写成《宋会要辑稿校补》一文,收在《宋会要辑稿考校》中,共补佚文44篇,校舛误者59篇。1984年,中华书局又将搜集到的残本《永乐大典》67卷影印出来,因得接续取校。共得《宋会要》引文18篇,其中17篇见《宋会要辑稿》,一篇虽不见于《宋会要辑稿》,但《辑稿》中却有出自《永乐大典》他卷更详细的复文,所以没有辑补的必要。这次校勘的主要收获,除校正一些文字上的舛误外,还搞清了《辑稿》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明初所修《永乐大典》,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它汇集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古籍,特别是宋元人的著作最多。清代学者法  相似文献   

2.
《宋会要辑稿》可以称之为宋代史料的渊薮,研究宋太祖至宋宁宗这十三朝历史不可或缺。然而,“书经三写,鲁鱼帝虎”。现行的《宋会要辑稿》,经历了由《宋会要》编入《永乐大典》,又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的过程,其间脱衍舛误,比比皆在。近年来,我在作《宋宰辅编年录校补》过程中,有机会较多地翻检了《宋会要辑稿》的《职官》部分。比勘群书,校出《宋会要辑稿》的一些讹误。《宋会要辑稿》中的脱衍舛误,虽多系传抄而生,固未可苛加指摘。然而,有关乎史实之误,则不可不正,以免贻误。这里列举出的三十余条,以宰辅罢免的时间讹误居  相似文献   

3.
李晓明 《文献》2001,(2):184-192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曾从《永乐大典》中辑集宋元及明以前亡佚和世所罕见古籍,.或收入《四库》,或列于“存目”,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统称为“永乐大典本”.然辑得的数量,自《四库》问世二百多年来众说纷云,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6)
四库馆臣以两淮盐政采进本《江湖小集》为参照,将《永乐大典》中引载的不见于《江湖小集》的江湖佚诗辑录出来,形成《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入编于《四库全书》中。将四库本《江湖后集》所载诗歌逐一进行检核,可发现其中存在许多漏辑、重辑、误辑之处,这些疏误的造成不仅由于辑佚过程安排不够妥善,或者四库馆臣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永乐大典》编纂和抄写过程中存在误抄、阙抄等情况。认识清楚这一点,有助于进一步整理和利用四库本《江湖后集》。  相似文献   

6.
复原《宋会要》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各类下诸门的门名及排序。以往研究对《永乐大典》事目及《宋会要》辑文所留存的指示门名的种种标志进行了较充分的利用,但对其他相关文献的利用,尚嫌不足。本文针对《宋会要》礼类,尝试在这方面做初步探索。文章发现,在现存文献中,与《宋会要》礼类诸门门名及次序最接近的,应当是《中兴礼书》及其《续编》所载各门门名及次序,其重要性超过《永乐大典》事目。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收录的《新安志》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此志久已亡佚,《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收录该志的部分佚文。本文从现存徽州方志中摘录了几条朱同《新安志》的佚文,以为辑补。  相似文献   

8.
前北平图书馆和中华书局两次影印的《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辑稿》)是嘉庆十四年(1809),徐松在全唐文馆任职期间,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原稿。徐松生前曾经根据《玉海》有关《宋会要》分类的记载,进行过一些排次和校订。其后,广雅书局的屠寄等人,又对帝系、后妃、礼、职官四类作了整理,并誊出清稿一百零九册。民国以后,稿本归嘉业堂,聘刘富曾等,在广雅稿的基础上,编成《清本宋会要》。由于刘氏未打算保存原稿,“将全部徐氏原稿,痛加删并”且有所丢失。后由前北平图书  相似文献   

9.
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相似文献   

10.
编纂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征录地方志在1000种以上。许多方志久佚于世,赖《大典》得以重现。本文作者自1987年开始对现存797卷《永乐大典》中的方志进行辑考,共检得宋、元、明初方志780种,约5400条。这些方志尽管多是零章片简,但对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化、地理民俗,了解方志学发展变迁,以及辑补古代方志,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4,(3)
<正>《永乐大典》(下文简称《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11095册。嘉靖末年,宫禁失火,明世宗为防备不虞,命馆臣重抄一部,历时五年于隆庆元年(1567)抄成,《大典》于是有永乐本、嘉靖本两部。明亡之后,永乐本不知所踪,一般认为是毁于明末战火;嘉靖本也没能逃脱被毁散佚的厄运。入清以后,由于官员监守自盗,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已丢失1000馀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嘉靖本《大典》惨遭劫  相似文献   

12.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注文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注文中除心传的原注外,还搀入不少后人的注文。心传的原注文大致可分为考异、附注、存疑待考、间有议论几大类。后人增入的注文,一是明修《永乐大典》时增入的注文,其中大部分是转引自《增入名儒讲义中兴两朝圣政》、《宋史全文》两书中的议论。清四库馆臣在整理《要录》时,也加入了不少注文。大致可分为:“改动违碍之字”;改动金国人名、地名、官名的音译;把避讳的字改回;以有关文献考核《要录》等。区分原注与后人增注应以成书时间为主,注意有无“案”字,再从语气上判断,综合考察以得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徽州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知,《永乐大典》收录的《徽州府新安志》应该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朱同的《新安志》在《永乐大典》中有三个书名,《永乐大典》存在着著录文献不严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代表作之一。是书为编年体,二百卷约一百九十余万字,记载了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们今天所见《要条》,是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其中没有作者本人的序或跋。在李心传其他流传至今的著作中,有关《要录》的编著情况也涉及不多。以往,人们在评价《要录时,主要以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李心传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书名、方志编修源流和其他文献资料的佐证,《永乐大典》收录的《旌川志》应该是宋代绍熙年间李瞻编修、绍煕三年谢昌国作序的八卷本的《旌川志》,此志早已亡佚。李瞻所著的《旌川志》是安徽旌德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其内容具有开创性价值。《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4条《旌川志》佚文。笔者从现存安徽方志中查找到21条李瞻《旌川志》佚文,作为对该志佚文的补辑。这些佚文包括19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2条经济类资料。这些佚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永乐大典》的亡佚,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对于研究元史来说,损失则尤称惨重。清代开《四库全书》馆及《全唐文》、《全唐诗》局,曾从《大典》中辑出四部书数百种,其中多数是世所不传的元以前古籍秘典,功绩之著自不待言。但是,清初学人对元史不甚经心;嘉道以降,虽逐渐有所重视,然《大典》深藏翰苑,外间人阅读非易,遂使诸《经世大典》这样有关元代史实典章的一代巨制未被及时辑出,造成元代史料殊多阙略。解放后,经国家积极搜求,浩劫之余星散海内外的《大典》残籍,又稍稍聚集起来。这部分《大典》残籍,以一九六○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七百三十卷而论,虽然仅占原卷帙的百分之三强,但其中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事目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明朝与前代的行政区划。现存《连筠簃丛书》所刻《永乐大典目录》与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永乐大典目录》在这些行政区划的著录上存在部分的偏差。而刻本与抄本目录所载事目相同之处,也不意味着《永乐大典》正文便是如此,还应思考《永乐大典目录》与其正文的名实相符问题。因此,对于《永乐大典目录》中行政区划事目的勘误,可以从刻本、抄本目录“共误”之处入手,分析其中的行政区划单位错误与行政区划名称错误。从而进一步考察刻本、抄本目录各自的问题,由此深化对于《永乐大典目录》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9,(6)
重庆图书馆藏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十二卷,实为《永乐大典》辑佚本。其证有三:其一,《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此书系"四库馆抄出",《永乐大典书目(残本)》著录"杨简《春秋传》";其二,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中僖公、襄公合三十五年经传皆阙,而这是《永乐大典》辑佚本《春秋》经解著述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其三,更重要的是,《永乐大典》残卷今存《慈湖春秋传》原文十一条,而此十一条皆在郑氏注韩居抄本中,文辞几乎全同,仅有数字讹脱之异。特别是郑氏注韩居抄本所载双行小注,尤为其从《永乐大典》辑抄的确证。同样是《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四库馆抄出"的敬铉《春秋备忘》,亦当为《永乐大典》辑佚本。  相似文献   

19.
姚广孝是明初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策划和参与了朱棣的“靖难之役”,而且营建了北京城、天坛,铸造了永乐大钟,担任了《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编修,甚至还影响与推动了郑和下西洋。  相似文献   

20.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 30 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 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 1 首。光绪间瑞安孙氏编印《永嘉丛书》,孙氏父子指出《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中有佚诗 3 首,林表民《赤城集》与刘安节《刘左史集》中各有佚文 1 篇。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全宋诗》,辑得佚诗 10 题共 13 首。潘猛补辑得佚诗 2 首。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佚文 3 篇。今从《东瓯续集》辑得《过闲心寺》1 首,从《刘左史集》辑得《祭刘左史文》1 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林居士墓志铭》1 篇,但散见于他书的佚文还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