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墓志刻饰     
唐代墓志,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但为研究我国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使我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得到充分的反映,而其图案艺术,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绘画,反映在墓志上的主要是图案。图案的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彩陶文化时期,在图案的创作上就饱含了生机,以后在发展变化中更显示了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它由萌芽到茁壮成长,由抽象到写实,由生涩到熟练,始终凝聚着传统图案创作的特点,沿着民族艺术的道路向前发展。到了唐代,便如盛开之花,喷芳吐艳。  相似文献   

2.
王恺 《河洛史志》2005,(1):22-24
从东都建立到唐睿宗明元年(684年),东都洛阳的中央机构主要有东都御史台及一些事务性机构,其职官基本都是实职。东都洛阳的中央职官为区别于西京长安,一股在官职前面加上“东都”、“东京”或“都”等字样。  相似文献   

3.
1986年春在修筑辽宁朝阳市重型机器厂与柴油机厂之间的红旗路时,出土墓志一盒,当时被弃于朝阳市北郊肥料公司垃圾场。后由肥料公司会计孔庆信收存,并送交朝阳市博物馆。墓志长42、宽41厘米,盝顶盖,上面楷书阴刻"杨公墓志"4字,四杀线刻十二生肖图与花卉(图一)。志石镌字粗劣,凡14行。各行字数不等,计282字(图二)。志题"太子家令杨公铭并叙"9字。志文称杨公名涛,字执珪,弘农人。先任安东大都护府户曹参军兼平卢军司马,秩满迁太子家令充节度判官,死后葬于南临狼水、北枕紫蒙的营丘。属款"顺天三年岁次辛丑月倨丙辰丙寅之日"。此志是目前朝阳市所见唐代墓志中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4)
正1992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地区的玲珑公园西墙外,发现了一座四周带有壁画的唐代墓葬。可惜的是墓葬早期已被盗掘,随葬器物早已不知所终。幸运的是在塌陷的墓室四周,遗留下了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精美壁画,尤其是北壁上牡丹芦雁图壁画,被认为是我国北方现存唐墓壁画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以大幅的牡丹花为中心,并在左右两侧配有两只栩栩如生、相互呼应的鸬鹚鸟,以及花草中两只灵动的蝴蝶所组成的生动画面。而根据墓中仅存的题有"唐  相似文献   

5.
唐刘氏墓志,1997年出土于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西窑村北岭上,2001年由孟州市博物馆收藏。墓志为青石质,方形,边长47、厚8厘米,无盖。正书17行,满行18字,计295字(图一)。除个别字不清晰外,余均可辨。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0年夏,洛阳西工区在开辟新马路时,发现一件完整的石蟾蜍,长100、宽76、高45厘米。现陈列在洛阳古代艺术馆。此蟾蜍雕刻概括,形象逼真,腹部外鼓,作蹲卧状;头上双目呈兰角形,两眉凸起,眉上线刻双角,目、眉、角内端刻疣;背上脊椎骨刻划清楚,末端有一卷曲的小尾,张口方唇,腹内空,从口内通向臀部形成一个孔道(见图)。此类石刻所见不多,其时代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可能是唐东都上阳宫里的泻水石蟾蜍,用在宫内溪流处以注水,理由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蔚县一中出土的唐张进莫墓志进行了考释,对"安边郡州"、"左厢虞候"、横野军的治所及其存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墓志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出土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圪坨河村的《唐夏州张宁墓志》记述了墓主参与唐朝镇压南山党项反抗的相关活动,其内容或可与史书相互印证,或可弥补缺失,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7年11月,山东省临邑县双丰乡司光现窑厂的工人在修水道时发现了一座古墓,临邑县文化馆闻讯派蔡凤麟前往作了清理。此墓的墓门向南,高1.9米,发现时拱形门顶已经被破坏。墓门以北为墓室,墓室在清理之前也已被破坏。在墓门附近采集到一些楔形青砖,这种砖上宽17、下宽23、长34、厚6厘米,背面为深而细的竖条纹,当为墓门起券用砖。  相似文献   

10.
墓志一:1982年10月在扬州市城东公社沙口大队东庄生产队一条宽1米的沟内出土.墓志埋深1.5米,出土时志盖相合侧立.从埋藏情况看,应为残墓.墓志盖44厘米见方,厚5厘米,志身41厘米见方,厚8.5厘米.盖篆刻“唐故汝南周府君墓志”三列.铭文楷书,23行,543字.时代为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9年).(见图和附录)墓志二:1984年12月发现于扬州三元桥三元新村玻璃厂宿舍基建工地的一座唐残砖室墓中.该墓只存东端,正东西向,平面作腰鼓形,残长1.0、宽0.6~0.8、残高0.3米.墓壁平砖砌筑,有铺地砖三层,横向平铺,皆用长32.5、宽16.5、厚3.5厘米的小青砖铺成.墓内出土茶绿釉瓷碗一件,直壁,平底,施釉不及底,碗内有许多支烧点,制作极其粗糙.墓志盖44.5厘米见方,厚7厘米,中间篆刻“任府君墓志铭”二列.志身44.5厘米见方,厚9厘米,铭文楷书,25行,601字.时代为咸通九年.(见图和附录)  相似文献   

11.
独孤夫人墓志是1993年11月在打击盗掘走私文物活动中查获的。该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西郭村东北1.5公里处。地表已无封土,随墓志同出土的文物还有将军俑、侍俑、铜镜等。现依据调查情况对墓志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祥辉 《四川文物》2021,(2):101-107
长孙楚璧墓志追溯了长孙家族的基本历史,并描述了自己的官职迁转及家庭状况。志文中长孙晟的相关称号、长孙楚璧为长孙泽第三子等信息,订正了传世文献中的某些错讹。关于长孙楚璧子仪、子俊、子良三子的记载,为我们了解长孙无忌第四代增加了一些材料。另外,从墓主的任用流转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废王立武"事件对长孙氏家族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李献忠因当年参与剪除诸韦的宫廷之变而赢得了睿、玄两帝的垂青。李氏父子两代一门四人供职于唐廷之宿卫,且其父考李求“因公之效”获赠以司马。  相似文献   

14.
扬州唐、五代墓志概述吴炜目次一、志石概况二、墓主籍贯、性别和寿限三、墓主与撰文者的身份四、从墓主葬地看唐代扬州三县之区分五、其它江苏扬州唐、五代人墓志,据笔者所知,有扬州博物馆历年来出士的志石四十六方(内含十方拓片)、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十九方墓志拓片、...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武威地区出土的唐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志记载了墓主的家族世系和入侍经历,填补了吐谷浑王族世系的空白.志文首次提及吐谷浑王族又一先茔"大可汗陵"的存在,明确了吐谷浑王族在武威地区至少存在两个陵区的事实.志石侧面还发现有两列未能释读的文字,初步推测应为失传已久的吐谷浑文.该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吐谷浑王族历史及游牧民族文字构造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刘复兴 《西夏研究》2020,(2):99-103
《罗璋墓志》记述了信仰摩尼教的西域胡人后裔罗氏家族在安史之乱后的斥胡风潮中,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在河北藩镇迁徙流转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归宗中原长沙罗氏来掩盖其胡人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执着坚守三代"同名"来体现其家族对"拂多诞"这一摩尼教教职身份和地位的认同及强调。《罗璋墓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居住于河北三镇的胡人艰难生存的处境和不断汉化的事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代折冲府“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其中,“每校尉,旅帅二人,每旅帅,队正、副队正各二人”。可见,团、旅、队、火为折冲府的基层组织,团之校尉、旅之旅帅、队之队正、队副为折冲府的基层带兵将领。既然如此,他们的官称性质如何?[日]西村元佑根据大谷文书第一二六号认为:唐代折冲府队副有上、中、下三等,因此推测折冲府校尉也有上、中、下三等;如果是上队副,就是从九品下的职事官,如果是其以下的队副,则是流外官了。大陆学者李方认为:折冲府之中府或下府“队正也应无品级,校尉则为品官”,“旅帅以下非官员”。以上学者的观点存在出入,事实上,“诸卫和折冲府的校尉、旅帅、队正、副队正是卫官”。  相似文献   

18.
唐《李荣墓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曲阳县燕赵镇郑留营村发现唐代李荣墓志一方,志文记载了李荣家族的渊源及一家四代人的概况。通过李荣一生戎马生涯的职务变迁,反映了唐代中期河北一带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真实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19.
华阴发现的两方唐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庚浩  王京阳 《文博》2000,(2):61-64,78
今陕西省渭南地区华阴县,唐时曾为华州(武周时一度改名为太州)的治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省文物商店曾从当地农民手中购得唐墓志两方,一方是《大唐故游击将军洛州金谷府左果毅刘君墓志铭并序》即刘观墓志,一方是《唐故华州司仓参军萧公墓志铭并序》即萧赞5墓志。这两位墓主的官位虽不显赫,但墓志文中记录的一些史实却为唐书所不载,值得介绍出来。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雁塔区出土的唐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处在西安市雁塔区裴家孔村进行文物调查时,征集到一合保存完好的唐墓志,即《大唐监察御史裴炎故妻刘氏墓志铭》。现将墓志详情叙述如下: 该墓志并盖一合两石,正方形,盖呈复斗形,顶边宽为32.5,底宽41.5,高10.5厘米。盖正中阴文篆刻三行九字“大唐裴炎故妻刘氏铭”。篆文四周饰以阴线雕刻的蔓草花纹,四刹阴刻四神——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图一)。这在唐代墓志中是较为常见的形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