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器制造比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久远.在制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制作至今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素以陶瓷生产历史之悠久、技艺之高超蜚声世界.但是在西方,陶瓷工艺技术进步则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2.
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业内外人士称它为神奇的“五色土”,历代造壶之家非常重视选材,往往亲自取色土经粉碎、筛捣、陈腐制备成可以制作紫砂器型之熟泥。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老师的工作室,掀起她制陶的保湿缸,缸中红、黑、黄、白、灰、绿、青、紫……一块块锤炼好的泥,使你目不暇接,彩色的紫砂泥太丰富了。  相似文献   

3.
云南腾冲县至今仍保留传统制陶技术,技艺独特。碗窑村和赵家巷制陶代表了云南汉族制陶的两种类型。碗窑村以快速提拉技术为主要特征。赵家巷则吸收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泥条盘整慢轮修整技术。  相似文献   

4.
1993年春节期间,我曾在海南省黎族地区进行采风,对当地的手工业生产技艺作了调查,考察了昌江县大安、白沙县九架等村寨的制陶工艺。其中九架村妇女的制陶术极其原始,即采用泥片贴筑方法成型,这为探索人类早期制陶方法提供了一个珍贵的例证,现在介绍如下,供专家们参考。一、制陶原料和工具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保存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函丰富多彩,由于生产力低下,加上当地又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少古老的生活器皿长期流传使用。如竹制的水筒、竹釜,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故宫收藏的明清宫廷用紫砂器的归纳研究,揭示了宫廷紫砂器的引进、发展、衰亡的过程。江苏宜兴是民间紫砂器的主要产地,明末清初曾一度辉煌,因此也为宫廷生产茶具和文房用具,这些器物在砂质、造型、工艺上都显示出高贵典雅、富丽堂皇的宫廷特色,代表了同时代紫砂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二道井子遗址作坊区位于居址区南部,与该遗址的墓葬区共处于同一坡地之上,但与墓葬区以沟和空地相分隔,相对独立,区域内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窑址、不同于居住区的特殊灰坑,有淘洗陶泥及储泥的各类遗存。从分布的区域、规模及发现的陶窑、制作陶器的一系列遗存、临时居住的小型半地穴式房屋等遗存状况来看,应属该遗址的制陶作坊区。其发现对二道井子遗址聚落的制陶生产有了基本了解,也表明制陶业在当时聚落中的重要性。同时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坊分布、规划以及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其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制陶作坊的异同也体现了各区域文化、技术的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7.
张潇 《华夏考古》2019,(1):94-102
目前学界对战国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研究多集中在陶窑结构及烧制技术方面,而对制陶工序的讨论较少。文章以民族志材料中陶器生产工序和制陶遗址中遗迹、遗物的功能分区为线索,复原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制陶工序,并进一步讨论了当时陶器生产的专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剑  霍耀  郭梦 《中原文物》2022,(3):49-57+145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的聚落,经过连续的发掘共清理陶窑42座,其中仰韶晚期陶窑33座,陶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密度之大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这为我们研究当时陶器制作与生产提供了实物证据。我们基于周家嘴头遗址发现的陶窑和出土陶器开展了多次的陶器制作及烧制实验,从而对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整个制陶业的操作链技术及生产方式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中科院左崇新老师的指导下,用拣拾到的唐京城醴泉坊三彩窑的残陶范,制作了几件泥坯,不仅亲身体验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而且深深地感受到唐代精湛的制陶技艺。用残范制作的泥坯栩栩如生,在西安举办的首届民间研讨会展出时,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赞叹。 唐三彩的制作,从选泥、雕模、制范,到做坯、素烧、上釉,二次烧造、开相等,许多专家都作过介绍和论述。本文只想谈谈我们在用残范制作泥坯中的一些工艺细节。 一、压泥要均匀。我们从长安县采集到可塑性很强的红泥,反复揉好后,再根据范的大小,用手拍成0.5~1厘米…  相似文献   

10.
古代制陶包括工程和技术两方面:陶窑是土木工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为烧制陶器提供了可以反复使用的固定设施;技术为制作坯体和烧制陶器提供了工艺做法和工艺流程,二者相辅相成。古代制陶技术对瓷器的发明有直接影响,对冶金技术的发明、红烧土建筑技术的产生都有间接影响。研究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的目标是创建中国特色制陶技术考古学。  相似文献   

11.
肖桂芹 《东南文化》2003,(10):28-35
紫砂器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说法。传说,宜必紫砂泥最早是由一个异僧先发现的.随后他便沿利边走边喊:“卖宝贵去”,见村里的人不理睬,又嘁:“不买贵.那买富怎样?”村人见奇.就跟着他走,而走到一个山洞.果然发现有五色斑斓的泥土,很适宜制陶.从而发现了紫砂泥。可惜的是,这个传说没有年代.我们不知道它是发现于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2.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的新窑村,尚有现代制陶作坊存在.这些制陶作坊均采用快轮制陶技术.此次,对其进行的考察主要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阴干及烧制等方面.考察的结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陶荫室起源于何时?本文提出从考古学上辨识制陶荫室的标准,梳理商周时期的制陶作坊材料,辨识出5处制陶荫室,发现:至少从西周早期开始,制陶作坊中已经有荫室的设置;制陶荫室主要用于泥质陶的晾坯;周代都邑的制陶作坊尤其注意利用这一技术保证陶坯质量;制陶荫室的辨识增加了我们对当时制陶作坊生产组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出过一批雍正珐琅彩瓷器,笔者有幸观赏,大开眼界。雍正珐琅彩是在康熙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帝王喜爱,于是便邀请了具备珐琅制作技艺的洋人入宫,设置珐琅作坊,研制出用珐琅彩料在瓷胎或紫砂胎上绘制图案。雍正年在怡亲王监理下,研发出珐琅彩料,令景德镇窑厂烧制出莹润薄透的瓷胎,由宫廷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12日,第三届无锡太湖博览会艺术展主会场,宜兴紫砂艺术大展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这次展会集中了紫砂界所有的大师、高工以及由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许多著名教授参与设计的作品,分量之重、艺术品位之高,是多少年来紫砂界未见的空前盛况。展会正厅一幅3米高、4米宽的巨幅壶照立于中央,真是满堂富贵,令人聚焦夺目。为何要选用这件作品作为展会主展厅宜兴紫砂标志性作品?因为该作品的原创者是蒋蓉大师。她于1956年就受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与朱可心、顾景舟等七位老艺人同为"紫砂技艺辅导"。这个任命,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可是工艺美术界最高的荣誉和待遇了。  相似文献   

16.
王海珠 《文博》2008,(3):87-91
清代前期紫砂陶呈现出由朴而华、日渐巧丽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紫砂工艺的传统风格及精神内核,清中期文人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并影响紫砂陶的制作,掀起了紫砂行业的复古之风,即"文人紫砂热"现象.笔者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并试图得出文人群体性参与紫砂陶艺的活动对紫砂陶、紫砂艺人和紫砂风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葛韬,字耕陶孺子,号泥夫。出生于具有600年制陶历史的陶业世家。著名工艺美术师。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从紫砂历史、紫砂原料入手。学习传统技艺。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造型指导。  相似文献   

18.
葛军匈平     
《神州》2010,(1):F0003-F0003
近二十年来,潜心于紫砂的科。研、开发、设计,独创“色饰法”装饰技法,使紫砂艺术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19.
孙金立 《神州》2012,(34):222
随着紫砂行业的兴起,紫砂壶已经作为一种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并存的工艺品。主要是因其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紫砂雕塑与紫砂壶的不同在于,紫砂壶在设计制作中要受到实用性的束缚,而紫砂雕塑只是单纯的工艺品,所以其造型设计也更为灵活,艺术性也更加强烈。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地区的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制作方法不一,其中以分体拼接工艺使用较多。分体拼接工艺结合了轮制法、模制法和手制法,操作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体位置、制作分体、拼接、修整、装饰等多个环节。分体拼接工艺具有时代演变性,制作标准化、模件化与效率化,以及器物生活化、复杂化的特点,它不仅影响了丧葬习俗的发展,也推动着汉代制陶业的进步,相关内容对于研究汉代制陶史、丧葬文化以及考古修复工作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