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嚈哒与辽东鲜卑族源相同,属于东胡族,讲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西方史料称之为"Hephthalitai"。~①公元1世纪末,在东汉和南匈奴的联合打击下,北匈奴西迁中亚,嚈哒与辽东鲜卑诸部落则借机西迁塞北(今内蒙古汉长城以北)草原。公元126年,嚈哒8个主要部落从塞北草原西迁天山北麓,协助东汉王朝抗击阿尔泰山北匈奴呼衍部,史称"八滑"。嚈哒在天山北麓与车师后部长期为邻,故史书称嚈哒为"车师之别种"。嚈哒主力西迁天山北麓之后,仍有残  相似文献   

2.
<正>崇正源出儒家思想对正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推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精髓,是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财富。客家人"根在河洛",虽经历次大迁徙流播南方,延及海内外,但始终心怀故土,近代后以"崇正"为天下客家的大旗,成为客家精神最精辟最集中也最有号召力的体现。考"崇正",《晋书·顾和列传》有:"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以一其统,斯人伦之纪,不二之道也。"[1]这里所"崇"的"正",指的是"正礼""正统"。同时,  相似文献   

3.
李鹏 《北方文物》2017,(1):86-92
经考证"松漠"是北魏时期对科尔沁沙地的泛称。从东晋建元二年(344年)起,至北魏太和三年(479年),135年的时间里,契丹在"松漠"中的分布地域,基本没有变化,即今通辽市中部的开鲁县、科尔沁区和科左中旗及周边地区。大黑山是奇首可汗的出生地都菴山。奇首可汗的龙庭,是通辽市的福巨城址。契丹在"松漠"中活动地域的中心,位于通辽市西辽河平原腹地的科尔沁区,这里是契丹真正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4.
在古往今来的《山海经》研究中,出现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以"泑泽"为"罗布泊"即其中之一。本文利用《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提供的"河源"走向,结合有关地质学理论,以"河出昆仑"为支点,断"泑泽"为星宿海,"敦薨之水"为黄河北源,"不周山"即今布喀达坂峰东北侧的博卡雷克山,为重新破译《山海经》做出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5.
朝鲜李朝文人所说长白山八名,不咸、徒太、太白、白山四名皆见于中国史籍,是历代对长白山的不同称谓,不是同时存在的异名,清代称"歌尔民商坚阿邻",是将长白山一词译为满语。"盖马"一名出自李朝文人对史籍的比附,不是现实中应用的名称,且证据不足无法成立,白头山一名才是朝鲜人对此山的称呼。中国史籍称此山为长白山始于《辽史》,朝鲜李朝早期已采用中国辽金时期的名称,称此山为长白山。但是,朝鲜史籍中的长白山更多的是另有所指。以今白头山脉、赴战岭山脉、咸镜山脉为同一山系,称白头山东麓,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反映出朝鲜李朝早期的疆域观念。  相似文献   

6.
幞头是西夏法典规定的文官朝服首服。流行于西夏的幞头主要有软脚幞头、硬脚幞头、展脚幞头、直脚幞头、交脚幞头、无脚幞头和长脚罗幞头等。西夏幞头基本上沿袭了唐宋汉族文官幞头的形制,没有明显的党项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文王伐崇,是商周史上一桩大事。它是武王伐纣的前奏,为商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从此周族势力蒸蒸日上,版图辽阔的商殷帝国一蹶不振,曾几何时,不可一世的帝辛,经过牧野之战,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落了个鹿台自焚的下场。研究商殷灭亡史,文王伐崇是其关键性的一章,由于崇的地望问题与伐崇关系甚密,历来史家争讼颇多,故而在此一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羊马城是一种修造于大城与城濠之间的辅助性城防建筑,由于筑城技术的发展与复杂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唐末五代及宋代掀起了修筑羊马城的高潮;明清时期,因爆炸性火器的大规模应用和砖城的广泛修筑,羊马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唐孟知祥曾建造成都羊马城,其城筑于清远江(今府河)与罗城之间,距罗城并不远,符合当时的筑城理论;其长度也仅约九里,只是包围罗城北墙。这一形制与当时孟知祥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颍川荀氏自东汉兴起,历经东汉末年的鼎盛,至曹魏、两晋时期。这一时期,凡史书中所载的荀氏家族中显要人物的籍贯,皆出自颍川荀氏。荀岳墓志的发现,不仅为考古工作者堪查晋文帝的崇阳陵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成为记载荀氏家族重要的文献补充,对于研究西晋时期颍川荀氏家族提供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丧和噩本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字,丧的本义为哭丧,噩的本义为哗讼。长期以来,人们或以二字同源,并据此讨论鄂国历史的变迁,造成误解。本文通过古文字研究,在正读丧、噩二字的基础上,根据青铜器铭文考证西周丧原地望,钩沉古人以丧字从桑从数口构形的人文思考,揭示桑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家迎新的独特内涵,进而探讨丧礼的起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7,(3)
"土人"即"土著",史志所载"土人"多为中原汉人对少数民族、域外之人、土官(土司)及其属民的称呼。在较大区域内,"土人"是泛称,但在小区域内"土人"可专指特定少数民族。《秦边纪略》、乾隆《西宁府新志》等所载河湟"土人"与当地其他民族并称,但并非单一民族专称,其主要含义为土司及其属民。宋代灵州一带的"土人"确系吐谷浑人,如若(顺治)《李氏世系宗谱》、(宣统)《李氏家谱》等所记可信,那么西夏亡国后灵州一带"土人"西迁河湟也是有可能的。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河湟"土人"主要由蒙古、汉人、西域缠头回构成,这些原有族属十分明确的族群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在长期的民族杂居过程中,他们往往脱离或疏远原生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及宗教习俗等有趋同的倾向。河湟"土人"是今日土族的上源,地域上与河湟及甘肃永登一带的土司分布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物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旧有的传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民族传统被击打的支离破碎,但是没有传统的民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尤其是我们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自有其精华,自有其值得后世借鉴吸收的地方,所以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自谓关东人,生卒年月不详.唐文宗时即从事著述.自云大中九年(855年)登进士第;广明元年(880年)诏赴唐僖宗岐陇行在,授职方郎中、上柱国;中和四年(884年)遍阅平生所著,集其可观者三十五篇,自编成十卷本《孙可之文集》.因此他大约生活于晚唐时期,历经文、武、懿、僖宗诸朝.他以文学见称,并以韩愈再传弟子自  相似文献   

15.
熊长云 《文博》2015,(2):32-34
秦"封陵津印",为新公布的秦代津渡用印,与黄河著名津渡风陵渡颇有关联。关于风陵渡之名,戴延之《西征记》云有风后女娲之墓,故称"风陵",然此本是晋以后附会的说法,不足为信。"封陵津印"之发现,则可证实秦时已有封陵津。《史记·秦本纪》、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均载封陵,为魏国故地。而文献所载封陵与风陵渡位置,大致重合。又因"风"、"封"二字均属帮纽,古音可通,《宋书》载"封陵堆",《魏书》作"风陵堆",可证封陵、风陵至中古时期本可通假,故二地虽属异名,实本当一处。今以"封陵津印"为新证,则风陵津其名的真正来源,当出自至少在秦时已有的封陵津,远承魏国之封陵故名。而风陵为女娲之陵的说法,则本属典型之层累古史,由是推出的关于女娲墓的种种考证,皆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16.
传阎立本《步辇图》是一幅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描述了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使者历史场面。该作品中包涵的有关隋唐时期服饰方面的图文信息,对于中国服装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唐代服色制度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考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就图中引班使者的礼官所着官服之色名、品级以及该图中所绘场面的具体时间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元代监司的诸多研究已经成果颇丰,但是在有关元代二十二个监司道的区划方面,虽已有不少局部的推进,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元史·地理志》的重新解读,再结合元代相关的台宪、法律文书,对有元一代的监司道区划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元代西南夷地区的政区设置历来尚少定论,为了对此处的监察区设置情况作出判断,文中亦对此地行政建置作出了新的考订。本文同时指出,基于三台的监察区区划,元代的疆域可以被划作六大政治泛区。  相似文献   

18.
广泛分布于蒙古高原的石雕人像是中世纪考占学研究的重要遗存,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石雕人像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石雕人像的起源、族属以及羊群庙遗址出土的汉白玉石雕人像的性质与渊源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认为,羊群庙遗址是元代皇家和贵戚为祭天和祭祖而建立的祭祀场所,4处大型建筑基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的宗庙遗址,4件汉白玉石雕人像代表燕铁木儿三代祖先及其本人。  相似文献   

19.
封禅考──兼论三星堆两坑性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封禅,是中国上古时代一项极为重要的典礼.所谓“固把之殊礼.名号之秘祝.把天之壮观”①。系指朝代更迭,“受命而王”者遍沓天地诸神而举行的大祭,近乎干后世的“开国大典。”汉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上古曾实行过封禅礼.盖因去古米远.口碑流传.故时见于先秦典籍所载。汉代以后.始有人对此产生怀疑.封禅说遂成聚讼之事。上古时代有否实行过这项至高无上的祭扫大典呢?这些年来‘随着历史研究及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古社会的轮廓已日见清晰,我们认为,已初步具备考察封禅礼的条件。一、封弹古说封禅说最早见于《管子》,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反驳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花木兰故里在河南省虞城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河北省完县、陕西省延安市等说法,并通过《木兰诗》中提及的“天子”与“可汗”关系以及木兰行军路线,断定花木兰应是内蒙古准格尔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