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具是化装的一种形式,自石器时代以来就一直流行于世界各地。面具款式繁多,变化万千,可用来制作的材料极为丰富。一般来说,面具所代表的是超自然的神、人类的祖先以及虚构的人物,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的肖像。因此,面具经常是作为和各种神灵对话的手段,以祈求他们事事保佑,借以抵御难以预料的灾祸。从事面具制作的几乎都是专业工匠或著名雕刻师,有些面具制作者本人即是巫师。面具在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面具艺人通常被认为具有创造某种精神力量形象的灵感。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渗透着某种精神  相似文献   

2.
庹修明 《东南文化》2000,(4):115-120
傩和傩祭,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傩、傩舞是一种驱逐疫鬼的古老的巫术活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文字形成前的母系社会。  相似文献   

3.
4.
契丹面具功能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面具即是我国多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又是中国少数民族文明史、美术史、工艺史等,而且还是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学科的重要资料之一。那些凝聚着"狞厉美"的面具造型,已成为有意味的符号,充分体现了尚神兽图腾的观念和遗风。将危害人们的妖魔精灵驱逐出去以求一年的平安和吉祥。丘北县普者黑仙人洞村的彝族(撒尼人)有多神崇拜的习俗,他们对多神的崇拜又大多通过面具作为载体,并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如招魂、捉鬼、祭天、祭地、打猎、捕鱼、种植、养植等)得以体现。撒尼人不管选用什么面具,挂在什么地方,都是为祈求家里平安,祈求人蓄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制作出的避邪物。它是集文明史、美术史、工艺史一身的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6.
候芳洁 《丝绸之路》2010,(12):32-33
萨满面具的出现依托于某种萨满教仪式,因仪式不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功能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对萨满面具的作用以及体现出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生活状况、思想观念等,也有助于深入开展面具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泛、而又影响深远的兄弟民族。贵州17个世居民族之一的羌族,即是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8.
浅论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巨云 《丝绸之路》2011,(10):65-66
本文概述了群众文化的各种社会功能,分别对娱乐休闲、普及知识、传承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详细剖析,阐明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应运用好群众文化,加快公共文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刘美玲  马学思 《沧桑》2011,(2):163+165-163,165
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诚信文化建立的背景、诚信文化的涵义,进而论述了高校诚信文化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诚信文化的社会功能,即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引领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艾和 《神州》2013,(32):14-15
音乐文化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财富的结晶,创意形态产生的音乐文化艺术作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意特色具有超越性的异质性升华,其构思,创作,演示过程中,有创意因素内涵的音乐作品,具有创新立意的能动作用,在社会文化领域的艺术实践展示中,起着推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普及和提高的现实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旧石器中石器时代里,人们慢慢地学会制造磨光的、比较细致的石头工具,这就是考古学上所说的“新石器时代”。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也曾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现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赫章县的可乐(区),咸宁县的中河(区),毕节(市)的青场(乡)和平坝县的飞虎山。荷章县可乐遗址,是我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距今约四、五千年。1977年由贵州省博物馆和贵阳师院师生组成联合发掘队,试掘了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试掘,先后在文化层中获得石器三十余件,陶器数百片以及其它文化遗物.出土的石器,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丰富馆藏没有丰富的馆藏,"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谈。丰富馆藏任重而道远,因而也一直是档案馆工作者乃至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目前在丰富馆藏工作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二点:  相似文献   

13.
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已会制造石器工具的时期。早期的先人们用砾石为原料,把砾石打成石片,一般不作第二步加工,便成为工具。所以这一时期石器的形状,缺乏一定的类型。他们用这种粗糙的石片工具去制作木棍,或拿去刮割兽皮和兽肉。考古学上称使用这种原始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解放前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处于祖国西南贵州的这片不毛之地,在旧石器时代没有人类生存,“无古可考”。因而对贵州人类史前文化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已重视下,通过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先后发现了20多处人类史前遗址,通过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不同时期的古代墓葬中相继发现了一批黄金面具,这和文献记载青藏高原古代部族中所流行的为具有高贵身份的死者制作"金鼻银齿"用以覆面的情形十分相似。但进行考古学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些黄金面具的形态不尽相同,可以分为"整体型""拼合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各自所蕴藏的文化意义也可能存在差别。这些黄金面具和古代中亚、西亚地区流行黄金面具的习俗之间,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很明显都是通过"高原丝绸之路"发生的相互联系,东西方文明在青藏高原交流与交往,使得青藏高原的黄金面具同时具有东方和西方丧葬习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所有文明民族都会给逝者的面部作礼仪性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覆盖死者的头部,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以前。考古发现早期社会的墓葬用蚌壳、贝壳,甚至石头当为覆盖物,也可能有其它物质的覆盖物,可能是不易保存而没有留下来。中国是文明大国,葬丧礼仪自古流传,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有十分丰富的考古发现。从殷商到宋元(本文讨论到辽金为止)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中原腹地到西北方、北方,地域跨度数千里,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20世纪中叶发现集中在新疆,而且主要是纺织材料以及部分金属材料。20世纪下半叶考古大发现,湖北的马山战国墓、湖南的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材料、广东、河北、江苏等地的玉质材料,新疆地区以吐鲁番为中心的纺织材料等,内蒙古、辽宁辽金墓葬的金铜面罩。可以说五花八门,各有特点。这些考古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兴趣,半个多世纪的讨论,从纺织类覆面转移到玉覆面和金属面罩,新见迭出,有些是细化观点,有些是看法相左。主要矛盾在于西来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程度,从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以来,出现了凡是雷同就是西来的倾向,不适当地扩大了西方文明的力量,在吐鲁番的覆面眼罩和契丹面罩研究尤为突出。相反如何看待中华的覆面与面罩发展关系,金属面罩的各种用途关注的少了。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主,结合历史文献,全面地阐述了幎目、玉覆面、金属面具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发展脉络。它从中原到周边的变异,变异中的外来因素,希望还原其面目。  相似文献   

16.
满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了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本文通过对满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分析,强调了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体能增强,人力资本扩大的一种积极表现,逐渐转变为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特征的显现.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参与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和传承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永强 《沧桑》2009,(3):85-86
和谐文化具有导向、规范、整合、培育等社会功能。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功能,使之转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自觉的行为规范,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目标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妈祖和妈祖信仰 1、妈祖的生平和传说。妈祖原名林默。福建莆田湄州岛港里村人。根据《敕封天后志》与《天妃显圣录》等书记载,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九日。林默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一生。传说中她是其母吞食观音菩萨所赐药丸所生,出世时祥光异香充溢整个房间,且一声未哭,故而取名为“默”,  相似文献   

19.
客家廉洁文化是客家人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文化总和。它主要通过族谱、家规、诗词、戏曲、儿歌、典故等形式,从一些典型的格言、俗语和杰出人物的言行上表现出来。客家廉洁文化为廉政建设和廉洁教育尤其是为推进反腐倡廉提供了丰富的伦理资本与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张黎明 《神州》2011,(20):161-162
群众文化这一古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渗透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活动之中。不同时期群众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群众文化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