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福建省高度重视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以年鉴精品工程和全域年鉴精品工程为抓手,建立完善年鉴专家队伍,助推全省年鉴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增强了年鉴编纂工作者的精品意识、提高了年鉴编纂队伍的业务素质、改进了年鉴编纂人员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
品读中国精品年鉴要加强对精品年鉴的编纂理念、框架设计、资料选择、内容安排、行文特点、观点表述等方面的精读、细品、深悟。通过品读精品年鉴,明确工作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年鉴工作实践,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新时代、把握新时代、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通过品读精品年鉴感悟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新时代之鉴”的主题主线,充分发挥其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通过品读精品年鉴感悟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质量第一观念,将开拓创新精神贯穿打造精品年鉴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应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年鉴事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学习借鉴精品年鉴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彰显新时代主旋律;全面记述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年鉴编纂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年度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努力提高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打造“精品”、留存“经典”,充分发挥年鉴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全国年鉴工作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和《福建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相关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努力编纂精品年鉴,着力推动全省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指示精神,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2016年3月印发了《福建省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我省年鉴精品工程试点  相似文献   

5.
推进年鉴编纂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品读中国精品年鉴,借鉴其优长,完善其不足,可以有效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笔者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分类分层加以研究,总结归纳出《北京朝阳年鉴(2020)》等4部中国精品年鉴框架结构科学合理、条目编写堪存堪鉴、专题图片兼顾资料与审美、体裁运用形式多样等编纂方面的优长之处,同时指出其存在个别条目编纂质量不高、人物类目收录标准未明确、索引编制范围过窄、编辑说明不够完善等有待改进之处,对于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中国精品年鉴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地方综合年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稿件,是不可能成为精品的。多年的编纂实践证明:必须从源头抓起,注重撰稿员和编辑队伍建设,在组稿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才能提高稿件质量,把年鉴真正办成精品,年鉴事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编纂年鉴就像修一座文化长城,随着我国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座信息链的长城会越来越长。而年鉴的使用价值,则取决于它所载有效信息的质量。质量是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年鉴的生命。一部高质量的精品年鉴,无不以真实、准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时代的地方志踏上新的征程,年鉴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由依法编鉴阶段进入依法治鉴阶段,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图书出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在原有一些制约年鉴事业发展的老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出现了年鉴出版书号申请难、出版费用上涨等新情况,与"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构成了亟待解决的新矛盾。面对新挑战,年鉴工作者要创新思想,科学谋划,依法治鉴,在紧抓年鉴前期工作如规划、征稿、编纂等环节质量进度的同时,也应在年鉴后期工作如排版设计、出版印刷等环节"掌握时间主动权",前后相辅相成、无缝接轨,力促提质增效,打造精品年鉴。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精品年鉴引领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为充分发挥中国精品年鉴的引领作用赋予了推进动能。发挥好中国精品年鉴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把握中国精品年鉴精髓,从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设计3个方面实现认知升华;其次要通过融会贯通,在严守规范、系统全面、开拓创新上实现感悟提升;再次要在编纂实践中以中国精品年鉴为引领,通过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实现超越,开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沧桑》2011,(5):134-135
刘业林在《湖北方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宜昌年鉴》近年的编纂历程,既是贯彻落实《条例》精神,逐步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又是不断提高年鉴质量、努力打造精品的过程,更是年鉴事业持续发展的过程。1.树立精品意识,创新年鉴的编纂工作。注重年鉴框架结构的创新,注重年鉴内容的创新,注重年鉴编纂方法和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沈乔 《史志学刊》2022,(1):31-35
《山西年鉴》从1985年创刊,沧桑发展30年后,创造了2016年版至2020年版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精品年鉴的优良成绩。本文系统分析其发展路径,并提出若干思考,以期为其他年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方志编撰也开始近代转型。“志图”是方志一项重要内容,因地理学在古代中国的滞后,一直缺乏科学性,不仅地图要素有历史化特征,绘制方法上则着意突出礼制布局、景观意境等,在具体方位、比例上只是大概,而非写实。1917年山西省公署颁布郭象升《山西各县志书凡例》,在吸纳章学诚、徐继畲等方志思想基础上,接受近代地理学成果,提出“志图”要用“新测绘法,务须精审”;同时,因山西省城镇发展落后,城镇图志编绘理论又存在明显不足。毋庸置疑,郭氏理论在山西地方志近代转型中具有开山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霍宪章 《中国地方志》2012,(7):33-37,3,4
目前河南史志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三大趋势、三大挑战和三大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七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要做到“志、鉴、刊、报、网、库、馆、研、用”九个方面协调发展,切实处理好史志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十大关系,树立战略思维观念,为史志事业长远发展确立战略目标,以创新精神推动河南省史志事业科学发展。要实现河南省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创新史志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从方志发展历史来看,方志文化已远远超越狭义的物化文化范畴,广义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建设方志文化要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物质文化上,以志鉴为中心,开发多元方志产品,为方志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在制度文化上,依法修志,创新工作机制,为方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上,内修志德,外营识志、用志氛围,推动方志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方志文化研究论述焦点主要是从大文化视野看方志的文化属性,从软实力角度看方志的文化功能,从创新思路谈方志文化的开发利用。方志文化发展要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又好又快多出以志书年鉴为主打、多元化的方志文化产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方志文化建设;以开放促发展,加强方志界的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山南道”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南"在两晋、北魏之世,主要指今南阳、商洛地区;西魏、北周时代,渐扩展到荆襄、梁汉及巴峡,包括今陕豫二省南部、湖北与重庆大部及川东地区。唐代的"山南道",实为承绪西魏北周以来"山南"的地域观念和政治格局而来,并非仅据"山川形便"所划定。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格局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已经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转变为产业结构层次的差距及由此引起的增长质量上的差距。可见,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下,西部地区需要重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筑低碳型产业体系。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测算西部地区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趋势,进而探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提出构建低碳型产业体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谨豪  刘儒  刘启农 《人文地理》2020,35(3):123-130,160
本文构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均衡度与空间均衡发展度两个指标,衡量了2017年陕西10个地级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结论如下:①陕西经济发展质量呈西安与榆林“两极驱动”的空间格局;社会发展质量呈“中心化”发展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发展质量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②空间均衡视角下,陕西高质量发展呈现以西安为增长极,西安以东以南地区空间均衡发展度低,西安以西以北地区空间均衡发展度高的空间格局。在发展意义上能达到空间均衡状态的只有西安,其他地级市均处于不同程度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田亮 《中国地方志》2012,(5):44-48,4,5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部分的地方志事业,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世界,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工作定位要开放。《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工作的范畴从单纯的志书编纂扩大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全新境域,从而使地方志工作从封闭转向开放。二是工作主体要开放。地方志的工作主体是人才队伍,为适应工作定位从单纯的编纂工作到建设开放的地方志事业的转变,地方志需要一支开放多元的人才队伍。而这需要通过创新用人机制、拓宽用人视野、完善培训工程来实现。三是工作机制要开放。通过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区域联动机制、合作研究机制、对外学术交流机制、品牌运作机制,形成一种有凝聚力和辐射力的工作机制。四是资源成果要开放。通过开发志鉴衍生产品、优化公众传播渠道等,推进地方志资源成果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实施省志编纂是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第二轮省志编纂工作的全面展开,各省都在积极探索组织推进的方式、路径。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做法是:围绕政府主持做文章,抓住社会参与谋思路,借用市场运作出实招。依靠政府,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体系;面向社会,建立精干多元的修志参与体系;借鉴市场,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行监控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省志编纂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