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行旅图一直是自五代至清代的画家们青睐的一种山水绘画题材,并且,画家们一般都将画作中的行旅置身于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山水自然之中,流露出画家自身对行旅、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例如,以《雪山行旅图》命名的就有北宋燕文贵、南宋刘松年、元代姚廷美、明代钱榖、明代谢时臣、清代上睿等人的画作;以《溪山行旅图》命名(或被命名)的就有北宋范宽、两宋间朱锐、明代张瑞图、清代王翚等人的  相似文献   

2.
邬建 《中原文物》2006,(4):85-87
《溪山行旅图》,绢本,立轴,淡设色,206·5厘米×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图画见闻志》记载他“仪状峭古”,“性嗜酒、好道”,“理通神会”。就是说范宽能把道之理、物之理与画之理相通,把自己的精神与山林自然之精神相会而融合为一体。在好道之心的驱使下,澄怀而昧象,拒功名利禄、除俗虑杂欲,而专意于山水。一、范宽的“师古人、师自然、师心”范宽的山水画初学荆浩、李成,从《溪山行旅图》上能看出:强调写实,追求理趣,全景式的构图,充实、严密、一丝不苟。坚挺的外轮廓以及…  相似文献   

3.
<正>地点: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时间:二○一五年七月一日~九月二十九日作为北宋山水画大师,范宽(约公元九五○~一○三一年)初学李成、荆浩,后因长年观察自然而独创一家面貌。在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溪山行旅图》是最受肯定的真迹。本次"典范与流传"特展,共陈列画作四十五  相似文献   

4.
苏行 《东方收藏》2022,(12):54-55
<正>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其文化基础深厚而久远,它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体现,是东方的哲学智慧,并以其独有的品格和精神,一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巨树屹立于世界之林。作为中国画体系重要组成的山水画,千余年来发展脉络清晰,至五代、北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董源《夏山图》、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等艺术瑰宝无不以高山仰止的壮美,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巍峨壮观之气。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雪景寒林图》巨幅(以下简称《雪》),有宋人范宽名款。学术界曾提出一种看法,肯定此画是宋代范派作品,但不认为真出自范宽之手。原因是,范宽名中正,字中(仲)立,"宽"是因性格温厚而得的一个诨号;以诨号为款字,是后人画蛇添足的证明。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可以商榷的。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范宽条写道:"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工画山水。"这里并没有说"范宽,名中正,字中  相似文献   

6.
景观与绘画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遇合的成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旅游景观为艺术家的眼睛开拓了一个神奇瑰丽美不胜收的新世界。横跨渺渺几千年茫茫空间,东西方各因自己社会、地域、文化的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在绘画上形成了不同的画种,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等,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光彩夺目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枇杷图》、梵高的《向日葵》、李可染的《西湖风景》等,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绘画作品无一不是作者通过描绘各种人们看到的物象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旅游景观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永恒的创作主题,而绘画艺术更是人对旅游景观与社会的审视与升华。  相似文献   

7.
国宝巡礼     
刘士刚 《收藏家》2005,(2):78-78
《雪景寒林图》绢本墨笔,是一件用三幅绢拼接起来绘制的群峰屏立的大幅立轴作品。画面山石雄峻,崔嵬之山几乎占去了画面的五分之四。高山之麓,溪水之滨,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枯枝老干,苍劲挺拔,山脚云雾迷漾,寒林漠漠,表现了秦岭山川的神姿异彩。范宽生卒不详,约生活于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北宋初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因其性情宽厚,人们称呼他为范宽。他擅长画山水,主张师法自然,所以他经常出入终南山、太华山进行写生,领略大自然的变化而进行创作,并以雪景著称。  相似文献   

8.
《行旅图》是青岛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原件破损严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中间部位有大块缺失,修复难度大。笔者现将在2005年于故宫博物院学习期间主持修复《行旅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出绢本画一整套修复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熊丽芬 《收藏家》2013,(2):82-86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和近代绘画,数量相当可观,时代最早而又最为珍贵的,当推北宋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其他如“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夏永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任仁发的《竹禽图》等,均避国内少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4)
正设色绢本31×226厘米款识:仿松雪翁笔。赵左钤印:赵左藏印:单国霖、洗程万鉴藏印、少唐心赏、云巢心赏、孙玺淮鉴定印、周氏莲父所藏引首:赵左溪山行旅图真迹。戊子夏日,单国霖题于海上。钤印:单国霖题跋:赵左,字文度,万历时华亭人,学于宋旭不轻涉,笔划宗董源兼有倪黄之意,青绿山水烟云飘渺,人物生动。此溪山行旅图卷为其较早年精妙之作也。戊子年夏日,单国霖。钤印:单国霖  相似文献   

11.
在2007年春季举办的上海东方国际四十四届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了一件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绘画作品。这是一幅扇画,内有纳兰隶书题识:“甲寅新秋仿云林溪亭秋色小景”,钤“成德”印。此扇面曾为已故文学家、翻译家施蜇存先生收藏。“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成德仅二十岁,此画当为他的早年习作。“云林”即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之号,倪瓒为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他继承发展了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开创的山水画格法,以冷逸荒寒的画面和萧疏清远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并影响着后世。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以有无收藏云林画为清浊、以能否摩仿云林画为雅俗。受汉人风习影响,纳兰成德对云林画极为欣赏,他曾收藏过倪瓒的《溪亭山色图》和《溪山亭子图》(参见拙作《纳兰性德书画收藏录》),尤其是《溪山亭子图》,原为都尉耿昭忠(信公)收藏,纳兰成德曾多次向他借观,并在与张见阳书札中谈及此画,邀其鉴赏,最后竟购入“通志堂”。纳兰成德喜好云林画,不仅是因为深染汉人风习,还由于他的江南情结。成德结交的朋友多为江南名士,其中又以无锡人为最,所谓“平生师友尽在此邦”。他生平仅去过一次无锡,而且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随康熙南巡到过无锡。此前,他对无锡的了解,仅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日本美术界对夏圭绘画的研究现状,进而对日本收藏的《山水图》、《江城图》与台北故宫所藏的《溪山清远图》做了对比研究,指出了三图的相互关联与区别,为夏圭山水艺术与南宋宫廷绘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何白云 《东方收藏》2023,(12):22-24
“关山行旅”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也是历代画家笔墨经营的重要对象。然朝代不同、社会时势迥异,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也会呈现不同的气象。五代乱世,此时文人多隐逸于山林,反映在绘画中就是关仝笔下文人游历的《关山行旅图》。而戴进出身低微,虽努力上进为身后赢得巨大声名,但生平坎坷只得以卖画为生,其《关山行旅图》就是庶民艰辛生活场景与个人愿景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1月下旬,备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拍卖第一案──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拍卖纠纷案,最终以原告获胜而结束。其间,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功、常务委员刘九庵在内的全国11位专家,对最高人民法院送鉴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进行认真鉴定后,认定此画是伪作,才为这场历时4年的打假案划上圆满句号。且不说赝品如何逼真,其实张大千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叫绝的仿摹名作高手。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9,(2)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的元代倪瓒的设色山水《水竹居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倪瓒的传世作品中,多为水墨山水、竹石,其设色山水仅寥寥几件。他在晚年所画的一幅设色山水《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原藏故宫,现藏台湾,相传是他的得意之作。据《清河书画舫》记述:"《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大幅。纵横满纸,层叠无穷,且设色脱化,较‘城东水竹居小景’尤觉近自然。当为迂翁晚年第一名品。"另有一幅设色山水《山阴丘壑图》曾见于著录,但已不知下落。因此这幅《水竹居图》就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5,(3)
高克明,绛州(今山西新绛)人,生卒年不详。他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入画院,皇祜年间(1029—1054)还曾受命画过《三朝训鉴图》,作画以山水为主。《圣朝名画评》中谈到他的为人处事时说:“好义忘利,性多谦损。”评论其画艺为:“自成一家,当代少有。”但《图画见闻志》则认为他的画以巧密见长,缺乏“飘逸之妙”。他的传世作品有《雪意图》,又称《溪山雪意图》。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1~3日,故宫博物院接连举办了"赵孟頫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千里江山图》暨青绿山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荷兰的四十三位代表参加了两个会议。其中十九位学者在有关《千里江山图》的会议上发言。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千里江山图》及有关宋徽宗朝青绿山水的研究;二,青绿山水画演变的关键阶段和青绿山水画史的建构;三,其他青绿山水画家及作品的个案研究。第二三方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9,(10)
范宽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山水画家,名中正,字仲立,《图绘宝鉴》说他"其性最缓,故以宽称之,詎知中立不以名著耳。"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常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喜画水墨山水,初学荆浩、李成,后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山、太华山,常在岩隈林麓之间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徘徊凝览,以发思虑。从此脱去旧习,对景造意,写山真貌,终于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9.
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一轴署名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一幅优秀的古代山水画作品(见《文物》1979年第10期),它在"文革"期间被意外地再发现之后,引起海内外有关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近几年来对范宽作品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件作品  相似文献   

20.
《积雪凝寒图》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蓝瑛创作的一件山水作品。蓝瑛工书、擅画,尤长于山水。其画风融合南北二宗,属文人画的职业画家。作者通过对蓝瑛的传世作品及其绘画风格、特点的分析,试对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积雪凝寒图》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时代进行品鉴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