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4,(2):F0002-F0002,F0003
正舒君奇峰不时给我以惊喜,去年底他又来电话说,收到了贵阳乐家旧藏的《中兴名臣尺牍》,其中有湘乡曾氏兄弟的手迹。我说想一睹为快,过两天他就送到我办公室来了。我带回家中玩赏了个把月。这是一本折页,手札都粘贴在上面,上下两面是布套木夹板  相似文献   

2.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2,(3):1+131-F0002,F0003
这三通莫庭芝致王个峰书,今藏贵阳五之堂主人舒奇峰处,我在几年前的一篇旧文里提到过.这是贵州师范大学李独清教授旧藏,李先生归道山后,为舒君收得.  相似文献   

3.
4.
王启初 《收藏家》2003,(2):41-47
清末著名学者、爱国主义者、金石学家、书法家、甲骨学鼻祖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孺,号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读,卒谥文敏。《清史稿》谓王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王汉章于其纂辑之《王文敏公年谱》五十三岁条记云“公性嗜古,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钩稽年代,补证  相似文献   

5.
陈子凤 《收藏家》2007,(7):13-18
信札八:纵23.8、横12.4厘米,纸本。炎之五兄大人史席:去腊奉到手书,因鹿鹿未及作覆,惶悚之至。比惟书中秘,誉闻日隆,至以为颂。《集韵校本》定已录出,望即惠寄。郑伯更云及,亦尝从黄子寿编修录得一本,不知与此本同异如何?拟并附本书之后,与海内共之也。伯更昨已移榻,敝斋正在校订《说文考异段注匡谬》,已付梓人,须夏间方能竣事。《石鱼题字》上年为刘四所误,竟未拓全。祀灶后闻双鱼纹见,已遣人前往,尚未摹归,容检齐即照录寄上。原文仍依前说寄呈姻丈,不致误也。《类篇》等三种已成,兹上一分(份),祈察阅。又一分(份)并《系  相似文献   

6.
《吴斋尺牍》第二册二五下——二七上是陈介祺针对第七册七、六下——九上吴氏陶文释文所做的批语,并非吴氏本人所写。  相似文献   

7.
卢坡  江小角 《文献》2023,(1):169-184+2
姚鼐部分手稿流传于亲友弟子间,因手稿的书法与学术价值而被珍藏。陈用光颇为留意姚鼐信札的收藏,装潢成十册,并邀法式善、英和、王芑孙、鲍桂星等人题识;姚鼐次子姚师古将姚鼐家书汇编为二册,乞管同题识,邓廷桢等二十七人观览记名,倪道杰作跋述其购此手稿且拟付诸景印;此外,另有零散姚鼐手稿为马其昶、沈曾植、姚豫等收藏,吴汝纶、范当世、姚永概等人为之赋诗题跋。如上题识虽多为附骥之作,但因载有姚鼐古文及书法等方面的评论,为姚鼐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亦为探究桐城派传衍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陈子凤 《收藏家》2007,(6):9-14
姚觐元(生卒年未详),字彦侍、彦士,晚号复丁老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官至四川川东道、广东布政使。家学渊源深厚,其祖父姚文田(1758-1827年),字秋农,号海漪,为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以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居官清正,博览群书,精于考据之学。  相似文献   

9.
刘荣华 《收藏家》2007,(3):73-79
信札十四日前送上书画扇,亮尘高鉴。嗣音阙然,深用皇迫。拙鉗遗在斋头,有良朋久失之慨。前闻香田述及,极为低回(故人云壶遗迹可念),兹再瑽一舆走索,即乞检还,以慰神鬃。幸甚幸甚,此承  相似文献   

10.
刘家军 《史学月刊》2007,(4):131-133
秋瑾,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籍贯浙江绍兴,出生于福建厦门(当时属同安府)。(郑云山:《秋瑾生年辨》,《杭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1907年7月15日,秋瑾被当局杀害,成为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妇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第一人。《明夷女史》中的《敬告女界同胞——为浙江明道女  相似文献   

11.
宣和御府印格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现代考古学“类型学”的方法,转用到印章学的研究之中,对所见宣和御府诸印逐一进行了样式分析与位置比较,指出,见于传世品上的宣和印,分别出自50方彼此各异的印章;并通过与《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的对照,辨析出宣和真印、伪印;在此基础上,确认了每一种宣和印的“标准位置”以及宣和印的“常规组合”。还论及宣和印的钤盖原则、仿刻印与原印、宣和印的诸多称谓,以及宣和“五玺”、“六玺”、“七玺”与宣和装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故宫所藏俞樾“门下士”.“群经”二札.被定为是俞樾写给曾国藩的.通过考证.笔者认为是写给祁隽藻的。其内容涉及了《群经评议》的刊刻。《群经评议》为俞樾经学的代表作。“门下士”,“群经”二札反映刊刻过程的艰辛。  相似文献   

13.
龚文 《东南文化》2004,(1):84-85
本文论述篆刻艺术家方介堪先生的艺术成就,并重点从鸟虫书印和印学著述两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河南博物院收藏明清时期的印章加以论述考证,概括它们各时期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凤墅残帖释文》中有朱熹书信二通,为各种朱子著作所未收,乃其佚文。它们分别作于淳熙六年(1179) 八月和冬天,均系致其弟子刘清之之书。此二通书信,对研究朱子的生平事迹,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盘庚迁都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1,(2):16-21
盘庚迁殷,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自奄迁于今之安阳洹南之殷墟,即今之小屯村一带.然而在今之洹南的考古发掘中,很难找到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文化遗存和遗物.随着考古发掘的扩大和发展,我们认为,盘庚始迁为漳南洹北的殷墟,历经小辛、小乙时期,至武丁时,都城稍稍南移,遂移至今洹南殷墟.盘庚始迁之漳南洹北,文献上称之为漳南之商丘,又可称亳、称殷.它与洹南之殷墟合则称之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墟),析则分别称亳与殷.由于盘庚、小辛、小乙居洹北仅二十多年,析称的史实遂被“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所湮没,致使人们忽略了盘庚始迁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绘画创作中,李流芳的山水画在晚明画坛颇具代表性,其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已呈平面化趋势,树木山石的画法也具有某种符号化的特征,这种为追求形式之美而舍弃写实的描绘与明末形式主义画家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王符将历史学看做经验性和思想性的学问,其对象是"前言往行",其任务是"蓄其德"和"明真";史学的功用在于增智修德、学习往圣先贤和掌握历史与未来。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人民才是历史的决定力量,精神的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认识主体应该具备正确的态度,应该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客体,典籍是其中介;历史认识方法就是观察;其检验的标准一是理论的即要符合往古圣人的意见,二是实际的即依据历史主体的行为。史学研究法主要是历史辩证研究方法、历史批评研究方法和历史个案研究法。王符史学思想的性质是政治的、民间的。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在此次会议上 ,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就政协宪草原则和东北问题发生激烈争论 ,蒋介石亦表现出政治动摇。各种矛盾冲突最终形成巨大的政治破坏力 ,使蒋介石、国民党从政协会议全面倒退 ,由此构成国共两军四平决战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朋僚信函反映了清末这一世纪变革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回籍养疴的三年期间的通信往来展示了袁世凯及其同僚在这一时期的蛰伏状况。这组信函为研究清末历史、袁世凯及其朋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