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个世纪50年代,作家高云览创作的小说《小城春秋》以其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情节曾吸引过无数的读者.这部描写早期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故事的长篇小说.取材于作者的家乡厦门,其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大劫狱斗争就是发生在1930年5月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近日.笔者通过阅读档案,了解到这一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曾写过《(西厢记)对(金瓶梅)的影响》一,列举了“磬槌打破老僧头”、“莺娘”、“下截”等词汇为例证,说明《金瓶梅》的作对《西厢记》十分熟悉,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不知不觉使用了《西厢记》的某些语汇,甚至在细节描写上也有参照《西厢记》之处。应该说,这些方面的借鉴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在延安解放区乃至整个中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历史沉淀下来,再细细品味这篇小说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作品。本文就将从其创作过程、人物形象塑造、文本影响来浅析小说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绍筠 《古今谈》2000,(2):47-49,53
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最早是从杭州的“街谈巷语”中诞生的,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创作、演绎,逐步丰富起来,后义有文人介入。参与小说创作的四位作家,都是杭州人,或长期生活在杭州的人。今传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最先也是由杭州的印书铺《容与堂》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出版的。因而《水浒传》无论其创作思想倾向、社会生活环境、语言特色等都与杭州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海派文人”之称的秦瘦鸥,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译作《御香缥缈录》声名鹊起;40年代初又因创作长篇小说《秋海棠》走红全国,这部小说被誉为“民国第一悲剧”、“民国第一言情小说”、“民国南方通俗小说的压卷之作”,它感动了千千万万多情男女,也奠定了秦瘦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研究奇人苟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启贵 《江淮文史》2004,(2):107-119
明代的《金瓶梅》,作为我国第一部人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被研究与西方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相提并论。相比后,《金瓶梅》的流传版本复杂,其作之谜,自明以来聚讼  相似文献   

7.
方蓉 《神州》2014,(11):2-2
《聊斋志异》是一部描写鬼魅狐妖与人类的短篇志怪小说,是清代蒲松龄的代表作。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原因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受到生平、性格、仕途不顺以及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可以说是蒲松龄整个生活的真实想法的深刻映射,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包含着作家个人对于生活以及命运的各种思考。  相似文献   

8.
林佩芬是满族台湾作用,她创作了一系列长篇小说,120万字的《努尔哈赤》是其中重要的一部。作对该小说的创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前后共用了18年的时间。小说选取了公元1583-1626年共43年的历史,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场景。以错综的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为依托,描绘了女真英雄努尔哈赤从起兵到统一女真各部。进而征战明朝的艰辛与辉煌的历史过程,刻画出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小说的历史性与学性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副刊部主编穴吹史士、摄影记者白谷达也,在山东枣庄学院古文化研究所所长李锦山的陪同下,来到淮安河下古镇,探寻《金瓶梅》创作的地理背景。《朝日新闻》来淮的缘由土生土长的山东枣庄人李锦山是山东"金学界"的异类,有别于山东"金学界"金瓶梅的创作背景地为山东"东平"、"临清"之说,他认为金瓶梅的创作背景不是在山东,而是在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淮安,先后发表了《〈金瓶梅〉地理环境"淮上"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于大正5年6月在第四次《新思潮》第一年第四号上发表的小说《酒虫》,取材于中国清代初期怪异小说《聊斋志异》的同名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王怡晨 《丝绸之路》2014,(24):48-49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学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颜一烟是中国现代坛上知名的作家,1928年开始创作学作品,早年在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后赴延安参加革命。《盐丁儿》是作家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本不仅对小说全进行了独有见解的评析,而且介绍了作的生平经历与小说主人公--盐丁儿的关系。同时通过小说展示的革命与反革命背景环境的分析,以及学性、思想性的分析,阐述了小说所具有的社会深度和学深度,因本非常重视作家以数十年前的经历作为创作素材,故取名为“精神备忘录”。  相似文献   

13.
话奇谈怪成为晚明文人交游雅集的新风尚,王同轨的《耳谈》正是在这种风气大盛的背景下生成。王同轨通过与胡应麟、屠隆、江进之、李维桢、梅鼎祚、丘长孺、李维寅、顾朗哉、孙鹏初、朱汝修等活跃于文坛的文人名士交游雅集,激发了其小说创作的原动力,为其小说创作提供了各色素材,由此更赋予了小说文学与史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较早的长篇小说,1954年1月最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们喜爱,被誉为与《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齐名的"红色经典"小说。据统计,《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5.
卢淼 《炎黄春秋》2004,(2):23-26
《红岩》是部享誉国内外40多年的长篇小说,从问世以来,已经累计发行千万册以上。以小说为依据进行的文艺再创作,包括电影、电视、话剧、歌剧等,早已风靡全国,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红岩》及其所表现的历史场景、所描绘的故事和人物为几代国人耳熟能详,它以潜  相似文献   

16.
甘博源 《丝绸之路》2011,(10):71-72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在主题思想上一脉相承,创作构思如出一辙,艺术手法亦有颇多相似,表现出鲜明的继承性。而相比《归田赋》,《归去来兮辞》全面描写了山水田园之乐,特别是躬耕生活首次进入文人创作之中;隐逸思想更加成熟,人生追求诗意化、哲理化;艺术水平达到物我同化、真淳自然的圆融境界,体现了六朝辞赋对汉赋在思想内容拓展和艺术手法提高方面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古远清 《炎黄春秋》2001,(11):66-67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中,称旅美作家於梨华为“没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她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充分体现了这位作家“觉得别人都是有家可归的,而我永远是浪迹天涯”的这一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8.
罗鸣 《巴蜀史志》2014,(5):34-36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文艺界卓越领导人、著名戏剧家阳翰笙,一生主编了《流沙》《日出》等进步刊物;创作了“华汉三部曲”、《前夜》《塞上风云》《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两面人》《槿花之歌》等20多部小说、大型话剧和电影剧本:创作和领导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北国江南》等优秀影片,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9.
贾广瑞 《沧桑》2009,(3):214-215
清代车王府曲本《三国志鼓词》是从民间口头说唱抄录而来,其中关羽除暴安良的故事情节是文人创作的《三国志演义》中所没有选取的,这一题材的选择反映了不同于文人创作的民间创作思路,体现了异于文人层次的思想观念及审美需求。本文从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和文化功能三方面分析了除暴母题的选择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20.
风流文采引凤来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领军人物,一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有104部之多,如《春明外史》《八十一梦》《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另有短篇小说集《弯弓集》、散文集《山窗小品》与《水浒人物论赞》。在1949年前的30多年中,写下的总字数超过2000万,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