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茂华 《铁军》2016,(12):26-27
过去一直认为,苏中四分区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是四分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日伪进行英勇顽强斗争的结果。参加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之后,通过深入学习研究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的有关史料,了解到南通公安机关人员在那场斗争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加强公安组织建设积极做好斗争准备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策划并实施了清乡阴谋。日伪在对苏南实施清乡后,于1943年初将清乡从苏南扩张到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在南通抗日根据地邵铁真1942年12月下旬,邹韬奋由时任苏中行署文教处处长刘季平陪同,来到南通抗日根据地视察。南通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在1910年东进后建立起来的。此时,它正处于反“清乡”斗争和日伪准备大规模“扫荡”的前夜,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为了...  相似文献   

3.
1943年春,日伪在苏南镇江地区发动"清乡"运动,同时重庆国民政府第三战区集结兵力从皖南北上苏南,"进剿"新四军主力,苏南抗日根据地面临极大的困难与危险。新四军主力跳出"清乡"区,留置精干队伍在日伪"清乡"区内坚持斗争。通过汪大铭日记及相关资料,可切实探寻日伪"清乡"区中共干部紧张作战、戎马倥偬的具体面相——昼伏夜出的生活方式,如何攻打日伪据点,开展群众工作,破坏封锁线竹篱笆等。经受反"清乡"历练的中共干部,一方面得益于成功的统战工作与群众路线,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吃苦耐劳和坚定机智,成为深水之鱼,实现在日伪"清乡"区内长期坚持的目标,维持并打开了工作局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由此也约略可见中共中层干部的培养与成长方式以及在困难危险关头,中共抗日根据地苦撑坚持的韧性。  相似文献   

4.
《三百万颗民族心》是一部描述苏中四分区(今通、如、海、启地区)反清乡斗争的纪实文学作品,1993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反乡清乡斗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新四军老战士龚德向新四军将士和根据地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通市(除市区外辖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海安六县市),在抗日战争后期属新四军东进后开创的苏中抗日根据地重要区域之一。它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日寇侵华期间,曾派重兵占领了南通地区的主要城镇。由于政治上、军事上扫荡与反“扫荡”、“清乡”与反“清乡”斗争十分激烈,经济上江淮银行与日伪币争夺市场的斗争形势亦相当严峻。日军大量使用日本军用手票及汪精卫伪政权发行的“中央储备银行券”,抢购他们所需的重要物资。当时南通地区抗日根据地军民主要用苏中统一发行的江淮银行币去占领市场,抵制日伪币。…  相似文献   

6.
1941年下半年,日伪经过密谋策划与周密部署,对苏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清乡”运动。常熟,以其战略上的重要,地理上的优势和经济的富庶,被日伪确定为第一期“清乡”区的重点县。常熟的抗日军民于当年7、8两月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在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清乡”与反“清乡”不仅是地方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即便是在新四军军史、全国的抗日战争史上也是一件不可疏漏的大事。现笔者不计浅陋,将研究所得贡献于此。  相似文献   

7.
1943年春,在苏中抗旧民主根据地,正当日伪纠集重兵发动大规模“清乡”的时候,发生了一起整团地方抗日武装接受汪伪改编的事件。因接受改编的部队是活动在苏中第四行政区的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副团长沈鼎立(沈仲彝),故这一事件又称“汤团行动”。  相似文献   

8.
上海郊县的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42年开始,日伪在上海郊县进行了三期所谓的“清乡”运动,给抗日游击武装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困难。在中共浙东区委领导下,以浦东支队(淞沪支队)为主力,在浦江两岸坚持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在粉碎敌“清乡”计划的同时,逐步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并适时转入战略反攻,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积蓄了力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943年,中共苏中军区党委决定,新四军通海自卫团集体打入日伪军内部从事地下工作。其间,他们控制沿江港口,确保我苏中与江南的交通联系;购买、运输军需物资;掩护我党政军干部过境;搜集日伪重要情报;秘密处决日伪特务等,为配合苏中新四军反“清乡”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167个日夜的特殊斗争,该团“破腹而出”,胜利回归新四军。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以一个团成建制进行的“潜伏”行动,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0.
日伪政权相互勾结而开展的劣迹昭彰的“清乡”运动,曾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屡遭惨重损失。为了摸清敌人的“清乡”部署,我地下人员大胆地打入“清乡”机关,从而改变了反“清乡”斗争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江苏日伪县知事县长群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敏 《史学月刊》2006,(7):52-57
沦陷时期江苏苏中、苏南地区的伪县知事、县长在清乡(1942年)前后有较大的变化。清乡前大多由地方上的耆老、商会会长等头面人物担任,清乡后则主要是由日伪政权机关任命的较为年轻者组成,且相当一部分人出身行伍。清乡前日伪中央政权及省政府并不能有效控制县级政权,之后其控制范围也仅囿于苏南各县;而日本占领者对县级政权的人员任免和控制程度正好与伪中央政权相反。  相似文献   

12.
庄奂 《大江南北》2023,(5):9-11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以后,陈毅命令陶勇率新四军第三纵队乘胜挺进通如海启(南通、如东、海门、启东),开辟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节刚过,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同年3月撤销,成立中共苏中第四地方委员会)调周一峰任南通县委书记,重建中共南通县委。南通县委重建后,一直重视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并贯穿于反“清乡”斗争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1943年,日本侵略军对我苏北盐阜地区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就是烧、杀、抢,妄图一举消灭我苏北盐阜地区的抗日部队、摧毁我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来势汹汹,不可一世。我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全民总动员,针锋相对地进行反扫荡斗争。我们将部队主力化整为零,白天分散,晚上集中。军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挖了许多交通壕,村村相通,空室清野,藏好粮食。广大民兵、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搞情报。  相似文献   

14.
<正>江淮银行成立于1941年4月1日,是华中抗日根据地苏中行署区的地方性银行,直属新四军军部领导。后为适应"反扫荡"斗争的需要,江淮银行改归苏中行署领导。江淮银行1942年发行江淮银行纸币,该纸币成为苏中解放区的本位币。另外江淮银行还发行过有加印"苏中""盐阜""苏浙"地名的纸币以便分区使用。1945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江淮银行与盐阜银行、大江银行等根据地银行一并归入华中  相似文献   

15.
三炸蒋村桥     
正1941年3月到1943年,是定襄抗日斗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定襄纵横五十里的平川及边坡地带,日伪据点多达19处,把守着全县的山口要道。1943年秋,日军开始了第三次大"扫荡",敌人从同蒲路北段和忻窑铁路通过火车昼夜疯狂地运输军用物资,进攻我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定襄县武委会樊书喜同志专程送来的县武委会给我的一道手令:"为配合我晋西北军区一二零师及晋西北人民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铁路员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团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配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7.
正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我国最富饶的中部地区创立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和鄂豫边等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广大地区开展了艰苦卓绝、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同时,新四军与侵华日军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货币战。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以战养战",破坏中国抗战经济,设立银行,发行伪币,掠夺物资的罪恶行径,新四军采取灵活策略,针锋相对与日伪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斗争,抵制敌伪钞票,保护  相似文献   

18.
“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皮里”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为了摆脱其日益困难的处境,对其占领区实行大规模的“清乡”政策。他们以苏中为“清乡”重点,并选择了临江濒海的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四县,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日本侵略军从苏南抽调了第六十一师团四个联队和部分宪兵,整编和强化了伪军、地方伪组织,搜罗了一批社会上的渣滓,组成“清乡队”,并在“清乡区”边缘构筑篱笆,修建碉堡,增设据点,严密封锁,妄图隔绝“清乡区”内外联系。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苏中区党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抗战已到相持阶段,敌…  相似文献   

19.
沦陷时期日军对吴江的粮食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派驻作战兵员多达百万,其军粮全赖沦陷区供应,以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阴谋。吴江县处于太湖之滨,盛产稻米,被日伪当局划为苏浙皖28个“米粮丰沛县”之一,成为侵略的军粮之源而予取予夺。日军始而将田赋中之绝大多数充作军粮,继而低价压级强制收购稻米,最后甚至派军警宪特下乡抢粮,致使农民工人城乡百姓食不果腹,遍受饥饿之苦。“清乡”期问,日伪当局在加紧掠夺、无情榨取的同时,还实施粮食禁运和“缉私”,切断抗日部队的粮源。本综合吴江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及其他有关献资料撰成,以揭露日军在吴江地区掠夺米粮的罪行。  相似文献   

20.
战斗在苏中抗日前线的油印︽江潮报︾吴健“北有《拂晓报》,南有《江潮报》”,这是40年代初期华中抗日根据地人们对这两张油印小报的评价。《拂晓报》是新四军四师和淮北地区的报纸,《江潮报》是新四军一师一旅和苏中三分区的报纸。从地理上看,前者偏北,后者稍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