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盐井     
在西藏和云南交界处的澜沧江河谷里.我们不管向谁询问.人们都一致认定.他们的祖先发现和经营芒康的这一得盐井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很久以前直到如今.这里就叫做“盐井”。没有任何记载或传说表明人们是如何找到这片盐井的。也许是一个或几个衣杉褴褛的猎人在追寻猎物时发砚了动物们常在这里流连.也许是牛羊凭着本能嗅到了盐巴的味道而把它们的主人领到了这里。  相似文献   

2.
三色萨迦     
一按常规,探寻红黑蓝色道点缀的萨迦寺历史,应该从亲临萨迦开始。但我的萨迦寺探寻之路,却是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的行政属地芒康村开始,因为萨迦教派的源头,可从这里的木谷龙山谷追溯。走进峡长的谷地,溪水在寂静的河谷中汩汩地流淌着,与八百多年前卓米译师路经这里时一样。据说,当年正是因为卓米译师在这里听到了"木谷木谷"的溪水流动声,才把此地称为"木谷龙"。  相似文献   

3.
去西藏芒康县以前,便听朋友介绍芒康的几大特色:一是芒康县曲孜卡的天然温泉及其洗浴疗养院;二是盐井乡澜沧江边天然盐田的红、白晒盐;三是芒康县的有名小吃“家家面。”据说,凡去过那里的人都要饱饱吃顿“家家面”,算是走过芒康。  相似文献   

4.
土呷 《中国西藏》2008,(6):80-83
昌都地区的芒康,在整个藏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个知名度一是来自于芒康这个地名。无论是西藏早期历史上的"上部阿里三围如池沼,中部卫藏四如像沟渠,下部朵康三岗若田地"也好,还是后期形成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的地域概念中,始终都有"芒康岗"这个古地名。而"芒康岗"的中心即为现在的芒康县。可见芒康的知名度由来已久。二是来自活跃在茶马古道上以邦达家族为代表的善于  相似文献   

5.
西藏芒康山区的盐井,以其沿传数百年的古老晒盐工艺和宏伟壮观的盐田,形成独特的历史地理学,而这里信仰藏传佛教的纳西人群与皈依天主教的藏族人群同住一室,彼此包容的奇景,更使盐井成为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文地域。  相似文献   

6.
西藏芒康山区的盐井,以其沿传数百年的古老晒盐工艺和宏伟壮观的盐田,形成独特的历史地理学;而这里信仰藏传佛教的纳西人群与皈依天主教的藏族人群同住一室、彼此包容的奇景,更使盐井成为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人文地域。  相似文献   

7.
庄园遗迹     
翻开最新版的《日喀则粮食志》,其中一句话引起我们的注意:“粮食业也为地区的文物保护作出了贡献。”——正是因为年楚河谷历来有“粮仓”之用,这里的大批粮食需要宽敞的库房来储存,而普通藏民家中并没有这样的空间,于是在那些特殊而动乱的年代里,年楚河谷里的庄园、寺庙等古老建筑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也就得以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8.
西藏芒康古盐田有着独特的晒盐工艺、悠久的历史,不仅曾满足传统社会经济之需要,而且至今仍沿袭传统生产方式,是古代制盐工业的“活化石”。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古盐田正面临原真性挑战和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9.
须弥,意为“妙光”,是佛教传说中的最高佛山。须弥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齐名,是佛教备受推崇时的艺术作品。同时,它又位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大佛脚下,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道。战争与信仰,都在这里徐徐铺开。  相似文献   

10.
1、得荣的金沙江鱼 芒康、得荣、德钦三县紧邻、分属西藏、四川及云南。这一带是高山魔一丈、深峡道一尺的横断山脉的焦点地段。自然也让我们这些老■小■们的食欲如高山、胃口似峡谷. 得荣号称是“太阳谷”。境内特亮也特热。它西以金沙江与芒康、德钦为界。我们眼前的金沙江,真是黄澄澄的,淘金的倒没看见。看见淘鱼的了.也见到饭馆挑出的招牌:江鱼火锅。这江鱼即金沙江中产的鱼. 我叫不上这鱼的名字。其身形如长梭,背鳍、腹鳍、尾鳍都很发达,并且鱼都不肥,赶情它们总在奔涌的大江中运动。时时刻刻都在长跑呀。而养鱼塘的鱼,饭…  相似文献   

11.
为毛泽东建的一栋住房的代号 赶修“202”,当时战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是为毛泽东主席建造的一幢住房的代号.这是一幢富有历史意义的房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生命垂危时,就是在这里抢救的,也是在这里病逝的. 它是在1974年抓紧建成的.当时正是中南海实施一项重大的战备工程期间,“202”便成为当时这项重大战备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打开上个世纪之门,审视多彩的丝绸之 路;可以看到一段丰厚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 正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那个时 期,伟人毛泽东写道:《诗经》上说的:“嘤其呜 矣,求其友声。’我们正是处在这种时候。” 正是在这种时候,朋友沿着丝绸之路送 来了我们迫切需要的援助。 兰州,这座古道重镇,不可替代地成为国际运输线的枢纽。一车车武器运集此地,一批 批战机飞抵这里,编队后被派往抗日的前线, 投入惊心动魄的空中厮杀。  相似文献   

13.
陈平  陈红 《文史精华》2011,(8):55-58
从抗战的烽火岁月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的一批美术家和北平、天津的进步画家来到河北石家庄。正是因为他们的到来,使得这里汇集了中国最杰出的一批美术家。他们与武强年画艺人相结合,成立了“冀中年画社”、“大众美术社”.形成了新木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一支劲旅,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传世名作。由此,这里也被誉为“新中国美术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桑落洲洲尾还有一个叫“汇口”的地方。这个地名很重要,它指明这里正是九江东汇大江的地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桑落洲是指黄梅县杨家穴以东、宿松汇口以西的桑落洲,而不是长江中的江洲、新洲)。如此三证足可以表明寻阳之九江乃是《禹贡》之九江,其起止范围:西始武穴东,然后呈分汊水系,《禹贡》谓之“九江”。这个“九江”不一定就是九条江,所谓“九”者,极数也,言其甚多,不必限于“九”这个界限,这也符合“九江孔殷”之意。这些纵横交错的分汊水系到了桑落洲就全部汇集于大江。传说中的禹疏九江,就是对这些…  相似文献   

15.
《山茶》2010,(10):44-45
在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坐落着巴里坤草原,这里海拔近2000米,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人们称这种美景为“天山淞雪”。正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马背民族——哈萨克族。  相似文献   

16.
在千里河西走廊中段,古丝绸之路上,有一重镇——张掖。历史上称为甘州,今甘肃省的“甘”即取于此名。它南依祁连山,北傍合黎山。因其富饶、美丽,又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有诗云:“若非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正是那“祁连山顶雪”,才将张掖点缀得美如江南。凡未亲临张掖的人不会相信这里有一块绿洲,而亲临绿洲的人又难以相信它竟在千里河西戈壁滩之中。由于张掖处地优越,天然俊秀,所以引来了许多骚人墨客的吟咏赞赏,经世代颂扬,凝炼  相似文献   

17.
拜读洛阳历史文物考古所编纂、副所长张纯俭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令人追寻失落的历史,感悟河洛,纵横古今,重新认识、发现古都洛阳这个“中华民族的圣地和圣城”。就像仝红星、郑贞富《简论洛阳的朝圣旅游》一文所说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里起源和形成的,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圣地,这才是真正的洛阳形象,朝圣旅游才是洛阳旅游业真正的价值取向所在。”记得十二年前,我接待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教授时,他曾虔诚而风趣地说:“我是到洛阳‘朝圣’的!”(《洛阳日报》,1988年7月17日)  相似文献   

18.
李姣 《世界》2012,(12):224-229
“只要摇晃就好,不要搅拌。”当詹姆斯·邦德在灯光离的吧台前,缓缓地地调酒师说出这句经典台词地时候,第一位观众都会被带入作者伊恩·弗莱明在伦敦公爵酒店的时光。正是这里的酒吧给了伊恩灵感,  相似文献   

19.
去年夏天在一位老朋友的引见下我认 识并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局阿布局 长,与他一席谈真是让我开阔了眼 界、增长了知识、明白了林业局不光管植树保树伐树,他们管的挺宽,事情蛮多,任务还挺重呢。 那时正是要求退耕还林之时,我问局长,西藏打算还多少林?从哪儿着手? 阿布拉笑着说,西藏退耕还林任务不重,更重要的任务是造林护林。去年我们做了个十年计划,其中之一就是长江上游芒康、贡觉、江达三县的“天保工程”中心内容就是要下大气力保护天然林资源,计划投资5亿多。其中有森林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及保障体系建设等工程; 另外…  相似文献   

20.
古人早就知道芦蒿好吃。《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句子。苏东坡诗云:“初见萎蒿美,初见新芽赤”、他这里说的萎蒿即指芦蒿。美,在此是形容味之鲜美,而“新芽赤”正是芦蒿中常见品种之一的“红蒿”。南京人尤爱食芦蒿。民国时期,它位居市民口传“春蔬八鲜”之首。但大规模种植芦蒿,使之成为上市量最大的地产野菜,却还是近几年才有的事。芦蒿旺长时节,我来到本市芦蒿种植最集中的八卦洲乡。这里大棚刚刚掀去,主要靠根繁殖的芦蒿一簇簇连成片,长得密密匝匝的。一眼望去,蒿地里葱绿茸茸,如一床长毛绒的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