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坊(里),是唐长安城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外郭城中商业市场,寺观庙宇、居民住宅的分布区。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各五十四坊总计108坊,东属万年县,西属长安县,布局方整对称,街衢宽直。这些坊(里)的名称和位置,宋人宋敏求《长安志)中已基本载明,成为研究唐长安城坊的权威性著作。但此书的宋刻本早已失传,现在通行的是清乾隆四十九年毕沅任陕西巡抚时所刻印的灵岩山馆本,此本朱雀门街西  相似文献   

2.
吴小龙 《文博》2021,(1):78-87
唐长安城安仁坊内曾聚集很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皇家贵戚、世家大族、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等等。他们不仅重视自己的宅第建设,而且对阴宅的建设也极为重视。但受政治身份、经济实力、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葬地的择址和修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年来,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表明安仁坊居民葬地的分布有着一定规律,呈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征,既有长安城居民葬地的共性,也有此坊居民葬地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3.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在武周与唐中宗、睿宗时期极为显赫,长安城里有豪华的宅第。究竟有几处?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一书中记载有四,分别在兴道坊、平康坊、兴宁坊和礼泉坊。但将这些坊里中太平公主宅第的有关记事进行比较,发现平康坊和兴宁坊指的应当为一处宅院,不应该分处两坊。《唐两京城坊考》记述平康坊与兴宁坊的太平公主宅第内容如下:平康坊:万安观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其地西南隅本梁国公姚元崇宅,次东即太平公主宅,其后敕赐安西都护郭虔,后悉并为观。兴宁坊:华封观天宝六载骠骑将军高力士舍宅置…  相似文献   

4.
唐长安城发现坊里道路遗迹赵强,李喜萍,秦建明1992年3月,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施工至雁塔路段,自今西安市和平门始,沿道路东侧人行道,向南开挖管道沟至西安测绘研究所,此段工程共长2200余米,宽3米,深3米。上下穿过唐长安城平康、宣阳、亲仁三坊并永宁坊...  相似文献   

5.
对唐代各个时期河东裴氏家族成员的宅第进行研究,有助于细化对唐长安城官员宅第的认识,并为唐代家族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河东裴氏宅第的分布受政治中心变更的影响,又表现出其独具的特色。初唐,裴氏宅第呈现出以大明宫为轴心的分布格局;盛唐,在金光门、春明门大街以南的矩形外郭城中裴氏宅第呈椭圆形散开,表现出住宅区较强的拓展性;中唐,裴氏宅第趋于集中;晚唐,宅第数量减少,分布零星,反映了家族势力的衰落。河东裴氏的建宅特点表现为:政治性、通达性、临水性、聚居性、精神性。  相似文献   

6.
陈忠凯 《文博》2001,(2):70-76
《唐会要》卷十九《百官家庙》载:长安外郭城“近北诸坊,渐逼宫阙”,又载:“近北诸坊,便于朝谒,百官第宅,布列其中,其间杂以居民。”《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来庭坊》云:翊善、来庭皆逼近东内,故多阉人居之。《唐两京城坊考》卷二《开明坊》云:自兴善寺以南四坊,东西尽郭,率无第宅。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均揭示了唐长安外郭城区域结构的梗概。笔者依据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资料,特别是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发掘队对唐长安城的实地勘察发掘资料,认为皇宫、皇城的所处位置及当时的等级观念、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诸因素,对唐长安外郭城区域结构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国强 《文献》2007,(3):16
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论及"归德坊"时说:"长安、洛阳均有归德坊,因坊名相同,故易致误.录以俟博考."①但据《唐两京城坊考》(以下简称《城坊考》)②,两京坊名相同者有安业、崇业、道德、道政、敦化、归义、通济、延福、修行诸坊,但无归德坊.杨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窦培德  罗宏才 《文博》2006,(5):80-85
兴庆宫是盛唐时期的皇宫御苑,也是唐长安三大宫殿区之一,在今西安城的东南约1公里,位于唐长安城春明门偏北一坊的兴庆坊旧址,东与东外郭城相接。  相似文献   

9.
三与慈恩寺、大雁塔有关的文化活动①玄奘的活动:唐长安城内佛寺、道观很多,慈恩寺并不是面积最大的,如靖善坊的大兴善寺、保宁坊的昊天观、和平庄的庄严寺、永阳坊的总持寺、崇义坊的玄都观等,都各占  相似文献   

10.
<正> 宋敏求《长安志》卷七记载:“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一十三坊,……每坊皆开四门,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城之南,东西四坊,……南北九坊,……每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现代考古发掘也表明唐长安城各坊四周都筑有坊墙,除朱雀大街两侧的四列  相似文献   

11.
西北大学校园里的唐代遗迹与遗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北大学校园里的唐代遗迹与遗物李怀清历史文献和考古探测证明,西北大学校园座落在唐长安城太平坊的废墟上,那是历史与文化的废墟。当年琼楼玉宇,笏满床,歌舞场已无迹可寻,它昔日的繁华和绮丽像一阵风般刮过去,直到20世纪初期西北大学建校时和50年代扩建校园时...  相似文献   

12.
黄敏 《四川文物》2020,(2):71-76
东魏北齐邺京里坊的设置沿袭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文献记载往往以里或乡里形式称谓居住地。然而有4方东魏北齐时期墓志,志文记载墓主的居宅异于常例,为某行某里,或某行某坊。通过对墓志时代及墓主身份等因素的综合研判,并结合史书记载,可知东魏初至北齐末,某行某里(坊)是邺京里坊称谓的一种常用格式。"行"的称谓源自邺京行经尉制度,行名与里(坊)名的连用,是基于城市治安管理角度所产生的隶属关系的呈现,在名称上反映了某行区域内里的管辖情况。且行名与里名存在一定关联,将行名与里名对照,可知邺京部分行名与里名相同。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新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郊,北邻新桃园住宅小区,南邻赵家坡村,西邻西安带钢厂图一)。原为唐长安城崇化坊的一部分,清代以来一直是烧制砖瓦的窑场,当地人称“宋家窑”。由于长期取土,对遗址中部和西部的破坏极为严重,至今遗留有宽数十米、深10余米的大坑数个,地面和断壁上到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宗教发展的昌盛时期,长安又是全国宗教活动的中心。当时,长安城之寺院几乎遍布在其各个坊里,而且宗派之多,建筑之宏伟、装饰之华丽、占地之广、信仰者之众均是历代所罕见的。唐长安城的宗教发展之所以如此兴旺,是同唐朝的国力强盛、人民富足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唐代帝后多对宗教的崇信态度分不开,和隋朝宗教事业的迅速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其提供便利的  相似文献   

15.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南望龙门,北依邙山,东逾湟水,西至涧河,洛水横贯其间。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中国隋唐两代的东都城遗址。195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勘查;1959年,调查了宫城、皇城及周围诸小城的平面布局,确定了一些门址的位置,并发掘了皇城南墙的右掖门;1960—1965年,考古工作者继续调查了街道、里坊及市场的位置,同时发掘了宫城。  相似文献   

16.
隋唐洛阳城实行了严格的里坊制,普通百姓的居住区被限定在里坊内。里坊基本呈方形,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设有坊门,坊门严格按照律法定时启闭。以隋唐洛阳里坊门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壁画、碑刻等材料对坊门的记载,以及唐代建筑研究成果,可以推测隋唐洛阳城里坊门有单层式与城楼式两种样式,坊门屋顶采用级别较低的悬山顶。  相似文献   

17.
由厢统坊之厢坊制是继坊市制后一种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傅宗文认为厢坊制始于宋太宗至道年间 (《宋代的草市镇与扩城建郊》,《社会科学战线》(长春 ) ,1988.4 ) ,陈振也曾认为厢坊制是始于北宋的制度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 7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 ) ,后来他修正了该观点 ,认为厢坊制至晚始于后唐的洛阳 (陈振 :《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据《五代会要》卷 2 6《街巷》:“据左右军巡使奏 :诸厢界内 ,多有人户侵占坊曲内田地 ,盖造房屋 ,又不经官中判押凭据 ,厢界不敢悬便止绝 ,切恐……厢界难以止绝。”这是后唐长…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20,(1)
2018年1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项目二工区A5段(西安市东郊高楼村西侧)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ⅢM48是一座带台阶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遗物包括塔式罐、人俑、铜镜及铁器等。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其年代在盛唐时期,为研究当时丧葬习俗提供重要资料。这座墓葬距离唐长安城东城墙约2.5公里,对探明唐长安城东城墙遗址以东区域墓葬的分布状况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润雨 《东南文化》2023,(2):100-115
受中国“中世纪都城”形制影响,新罗国从6世纪中叶开始对其都城“王京”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王京内实施了里坊制度。除文献记录中与王京里坊有关的史料外,近年来韩国庆州地区考古发掘工作也确认了多处统一新罗时期前后的王京里坊遗址,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果。尽管如此,在新罗王京里坊的内部结构、数量及规模问题上,学界仍存有争议。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文献史料的梳理,可知既有研究成果中新罗王京一里坊140米见方、内部没有十字街道等观点存在问题。结合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对新罗王京里坊的规模、内部结构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即新罗王京的一个里坊普遍以280米见方,其内部结构与隋唐长安城、洛阳城的里坊一致。  相似文献   

20.
北魏洛阳里坊制度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考察全部已知的北朝墓志 ,结合有关文献记载 ,认为北魏洛阳里坊数以《魏书·世宗纪》之 32 3坊的记载最为近实 ,里坊名称已知 92里 ,以选取反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及其褒义词作为里坊命名的基本原则 ,里坊的管理者是洛阳令及下辖文职官吏 ,其管理制度是魏晋南朝向隋唐过渡的桥梁 ,洛阳现存的乡、里名称 ,反映出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承袭晋制而向隋唐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