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石匠打开一尊巨岩时,里面的东西让他不禁大吃一惊:那有鼻子有眼的东西不是人么?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口气跑了好远好远,突然想起那个人还戴着一顶帽子,一个灵念跟着蹦了出来:是济公……。有了济公,自然就有了济公山,和您读的这篇“来自济公山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詹雪龙 《风景名胜》2010,(5):144-145
NO1.饺饼筒 是天台特有的、也是最有地方特色的面食,相传为济公所创。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用非常薄的面饼把每餐剩下的菜肴裹住,烤热后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众欢迎,济公因而被提拔为衣钵僧。因此每逢岁时佳节,乡民把“饺饼筒”当作祭品.尤其逢清明节、七月半、大年夜更是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3.
济公大铜章     
恰逢高僧济公圆寂八百周年,特邀请年近八十高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胡建宁大居士精心设计,并请书法家查振梅先生书写了章面印。完善地精铸出了一枚直径80毫米的济公大铜章一套两枚,祈祷大师“乘愿再来”!  相似文献   

4.
济公生平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公是众所周知的传奇高僧,但却很少人知道他真正的身世,甚至不乏误解谬传。笔者作为济公同乡和济公研究会成员,对济公的身世、居里、生年、名号等进行了确切考证。  相似文献   

5.
飞天 《风景名胜》2010,(5):118-119
八百年来,济公精神与济公文化,以各种形式在国内外广为传播,关于济公的民间传说、小说、影视剧更是多如繁星、举不胜举。在Google上输入"济公"两个字,能查找到775万条结果。2006年5月,"济公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特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又再次掀起了一股济公热。  相似文献   

6.
米兰 《风景名胜》2010,(5):106-111
他颠狂冥顽、不守戒律,与传统的僧侣形象相差甚远,但偏偏人们信赖他,喜爱他,尊称他为"活佛"——"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享受着众人绵延八百年的朝觐膜拜。  相似文献   

7.
曾文军 《文史月刊》2008,(10):57-57
民国时期,上海新舞台曾演出过一台“济公活佛”的戏,由于这出戏的卖座率很高,故一连编到三十几本。有人不解,就问编导:“你干吗要编这种迷信的戏呢?”编导笑道:“你以为演济公是迷信吗?济公活佛能使受冤屈的人抬头,使霸道的人无奈,给穷人抱不平,这就能使民众大快人心。过去我们只是借助包龙图这个人物,但他能力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8.
李国平  叶文 《人文地理》2002,17(4):34-37
本从游客对旅游形象感知的角度,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一种模式探讨——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从潜在游客对“灰度区”的心理感知分析入手,针对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的内涵,探讨了其操作过程及技巧。最后,以曲靖市为例,作了游客感知“灰度区”旅游形象策划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续修天台县志(1989-2000年)是在继承方志传统和前志优点诸如体例规范、结构合理、方便查阅的基础上,根据“认准地情特色、牢记时代特征、浓墨发展变化”的续修县志要求,记载好济公故里--天台县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的时代,全县上下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和把天台建成浙东南中等化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新变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国假传体小说中,“酒”的拟人化形象屡屡出现,并经历了一个由中立形象到正面形象再到负面形象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酒”形象在小说中不同的象徵意义与儒家思想内涵,而这些不同时代小说中对“酒”形象的差异化塑造也印证了儒学在韩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与营销推广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流行的趋势.本文以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例,就大会期间举行的FISU学术大会与会者的旅游动机、综合形象感知以及后续旅游意向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双变量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1)与会者的旅游动机不仅与学术大会本身有显著的关系,同时还会对更大范围内的赛事以及整个目的地认知形象产生更大的影响作用;(2)受大运会作为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中心事件”的影响,与会者对赛事的认知形象可以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后续的目的地旅游意向产生作用;同时,会议型旅游者对深圳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认知也多集中在“节事”这个维度,并进而对目的地情感形象以及旅游行为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发展事件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以来,摩醯首罗天形象逐渐适应中国的审美观念.明清时期,“菩萨相”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常见于水陆画中,其形象带有浓厚的汉地风格.“菩萨相”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可以追溯到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17窟中的形象,该窟中的摩醯首罗天应是内地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是旅游营销领域的热点问题.相比于现实游客对现实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其行为意图研究,潜在游客对潜在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其行为意图研究较少.本文选择江苏作为潜在目的地,港澳居民作为潜在游客,通过开放式访谈构建出港澳居民对江苏的认知形象量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在游客-潜在目的地”视角下的熟悉度、形象感知及其行为意图之间的逻辑因果框架.研究表明:其一,港澳居民对江苏的熟悉度越高,认知形象就越积极,且通过认知形象的中介作用对行为意图产生显著影响;而熟悉度对情感形象的影响不显著.其二,对行为意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认知形象,影响效果达到0.74;其次为情感形象.其三,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效果达到0.94.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了君特·格拉斯作品中“丑男”的美学价值。本文首先从君特·格拉斯作品作品中的“丑男”形象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深入研究了其“丑男”形象中所想表达的原罪,分析了其“丑男”形象中所展现的人物形态。其次,文章在上述基础上对作品中的“丑男”进行反思,以“丑”审美,独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对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小鹤 《丝绸之路》2012,(10):72-75
中国的女性形象很早就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女性的衣着、发型、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变化。“文革”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女性形象被束缚在特定的“文革”模式中。相比“文革”时期的英雄化、戏剧化和主题化的女性形象,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更侧重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土性的关注,饱含了人们对已失的残酷青春的追忆,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女性的人性价值。把画面的主题扩及到女性,女性形象的自我回归,说明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憧憬,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对“文革”后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寻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在时代发展中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余琴 《旅游纵览》2022,(13):40-43
借助网络文本数据分析温泉类旅游目的地形象,能进一步丰富温泉类旅游目的旅游形象提升研究的成果。以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灵秀温泉为例,分析携程网旅游攻略网络文本数据得知游客对于灵秀温泉景区最深刻的印象为“温泉”“池子”“环境”,认知属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温泉的设施设备、温泉体验,温泉环境、温泉时间等方面;情感形象均以积极情绪为主,游客对灵秀温泉的满意度较高;社会网络结构图呈现以“温泉”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形式,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温泉-池子”“温泉-服务”“温泉-环境”,百度指数反映出游客对其关注度较高。为构建灵秀温泉良好的旅游形象,提出应突出温泉特色品质,塑造医疗康养形象;加强环境监管,重视服务质量管理等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庞庆艳  刘春娟 《神州》2014,(12):30-30
本文通过对二战后美国三部名著中的蓝领形象进行分析,总结了二战后美国名著中蓝领形象的作用与意义。二战后美国名著中的蓝领形象,是对社会和个人的出路抱着悲哀和失望态度的年轻一代的形象。借用美国女诗人格特鲁德?斯坦的“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的语句,“迷惘的一代”后来演变为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也成了那些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人的总称。  相似文献   

18.
苗学玲 《旅游科学》2005,19(4):64-70
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收录的185篇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学术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归纳的方法,由表及里梳理10年来国内这一方面研究的发展脉络,聚焦核心理论的演化,揭示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研究发现,文献篇名以“形象定位和设计”最为普遍,形象策划是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主题;“城市形象”、“企业识别系统”和“市场定位”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策划理论形成的基础,并从已有理论中归纳出了“旅游形象策划的简化模型”。文章最后指出,由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转向形象管理,更多关注形象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将是国内未来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宏新 《风景名胜》2010,(5):112-115
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济公和尚,就出生在赤城山脚下的永宁村,山上的瑞霞洞,曾是他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从三星堆出土文物来看,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发掘出土之物多与祭祀相关,青铜器、象牙、玉璋等物都极具神秘色彩,并且反映了广汉三星堆的“巫祝”集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为了更好地了解“巫祝”形象在三星堆遗址中的地位,作者以三星堆出土的“巫祝”人像为主,分析“巫祝”形象在古蜀国中的地位、身份,从“巫祝”这一形象入手,来看三星堆文化中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巫祝”人像身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