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907-1125年)雄踞北方100多载。其自北魏始与中原王朝有往来,及至隋、唐、五代、宋等,政治、经济、商贸往来连绵不绝,并与中亚、西亚诸政权也有交往,从而形成了其所创造的文化和艺术的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几件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的玉盒佩的介绍,以揭示辽代玉器独特的草原风貌及中原文化、佛教文化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佛教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融合体。它既有佛教因子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如易学、玄学、史学、理学等思潮对中国佛教史学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佛教与中土文化融合的大视野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着重阐释中国宋代佛教史家如何将中土传统文化融入到佛教史学视野中,从而成为中国佛教史学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典中含有较多的口语成分,因此在今注、今译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尽量地借鉴和吸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以《贤愚经》、《杂宝藏经》这两部北魏译经的今注今译本为例,选取其中误校、误注、误译六朝词语凡六条.旨在说明.要作好这一工作,必须重视中古汉语词语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冈石窟主要雕凿于北魏中后期,分为三期。第一期及第二期造像为太和改制以前流行的佛衣,多沿袭印度传统,其中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可能是在云冈形成的样式。第二期太和改制以后及第三期盛行的佛衣,偏重汉地传统,大概多与南朝的影响有关。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流行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推测两地早期洞窟中佛像始凿的时间不早于云冈第一期。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的佛衣在龙门石窟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晋南北朝道经属于重要的“古道经”系统,对道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五十年来西方、日本及国内的东晋南北朝古道经研究作了一个简略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此类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及其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史学月刊》2005,(3):106-110
2004年8月在山东聊城召开的“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层面,展示了近一时期傅斯年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汉籍古典名著的今注今译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三国志》而言,近二十年以来,中文及外文译本已多达十来种。然而有些译注者疏于校释,以至时有错谬。日本学者今鹰真等三人的《正史三国志》。(含裴注)日译本,有些地方还胜过了中文今译本。本文对日译本与中文今译本的译文进行了初步比对,从语言解释、底本校勘等角度列举了二者的得失,藉以说明进行汉籍今译工作时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历年考古所见早期刻划符号,文章按其所处的时空和考古学文化类型的不同进行了归纳整理,亦评述了有关汉字起源的各家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王伟康 《东南文化》2003,(11):52-56
《扬州画舫录》所记载的戏曲化珍贵资料,至今对研究中国戏曲史仍极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对英、汉语的翻译。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必须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使翻译真正成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