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曾经历过艰难的历程,现在开始繁荣起来了。在中国的现代史当中,恐怕现在研究民国史的人是最多的了,出版的资料与著作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繁荣的现象呢?当然,首先是因为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拨乱反正,使科学事业的发展有了空前良好的环境,没有这一条繁荣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这些搞民国史研究的工作者,一直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点对民国史的繁荣,恐怕也还是有一点作用的。从五十年代反右派以后,民国史就成了禁区。五六年,规定要写民国史,但是五七年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史研究在中国大陆起步于1972年,兴盛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历经40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最具活力、成果最为丰硕、研究队伍最为广大的学科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是民国史研究的开创者,由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2011年7月,《中华民国史》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共计36卷,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海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几位在民国史研究领域造诣高深、学养丰厚的研究专家,就《中华民国史》出版的学术意义、其成就与不足、尤其是就民国史学科的当下发展及其未来走向,贡献他们的意见,俾可引发学界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将民国史研究继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来,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为代表的民国档案史料集的出版,为中华民国史的学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仅为民国史研究论著的撰写提供了便捷查阅和征引的档案史料,也有助于对于中华民国史对象和体系的再思考。而近年来民国档案史料刊行和开放的新局面,无疑有助于将民国史学科发展提升至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1998年4月30日下午,本刊记者就民国史研究的现状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现将张教授答本刊记者问记录稿择要整理发表,供民国史学者及爱好者参考.记者:民国史属于前朝史.我国有一个良好传统,就是一个新的朝代开始,总要给刚刚被推翻的朝代修史.朱元璋登基当年(1368),就筹备编修《元史》.次年二月正式下诏纂修,当年八月修成.洪武三年下令续修,当年七月告竣.作为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是很重视为前朝修史,借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出研究民国史的任务,还是比较早的.当然对民国史的重视程度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如何研究民国史,有一个摸索过程;这一研究所必须的外部条件,也是经过了多少年方才具备的.90年代以来,民国史研究进展很快.张教授,能否请你谈谈近年来学术界对民国史的研究有何新的成果、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费正清等人著的《剑桥中华民国史》是国外研究中华民国最有份量、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但是由于受到研究方法和史料等方面的限制,这部书也和国外其他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一样,存在着观点和史实上的失误。本文仅就书中若干史实上的失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此书译文版本较多,本文根据的蓝本是《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8年重印)、《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相似文献   

6.
郑会欣 《世纪》2022,(1):47-51
<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术界的思想也日益解放,许多过去不能或不敢接触的禁区也慢慢被打破,其中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现象,就是民国史研究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然成为目前史学界著述最多的学术领域之一。而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最初在南京召开的两次学术会议,即1984年5月的"全国首届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和1987年10月的"民国档案与民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推动民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组织和培养民国史研究队伍逐渐成长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新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构建新的解释体系与加强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是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惯常的经历和感受。日常生活史在研究内容上与社会生活史有类似之处,但它主要强调站在日常生活经历与体验的立场上观察历史、叙述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日常生活既是民国历史的影子,也影响了民国历史的走向。与民国日常生活史相关的研究,多发表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近五六年之间。这些研究大致涵盖了日常生活史的各个主要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国史研究中日常生活史的失语状态。但就总体来看,自觉地以日常生活的视野进行研究者较少,尤其是缺乏个人经历、心灵体验以及对生活表象背后的意义的挖掘。  相似文献   

9.
一近年来,随着台湾海峡两岸政治气候的缓解,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给我国学术界带来了一股新风,即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的好势头。许多关于民国史领域的专著、文章如雨后的春笋般竞相出现。其中有代表性的首推李新同志主编的多卷本的《中华民国史》,目前正陆续出版。1985年,张宪文同志等又付梓了50万字  相似文献   

10.
江沛 《史学月刊》2003,(3):102-108
2002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从提交此次会议的论文可以看出近年来民国史研究的几个基本特征:民国政治史在致力于突破,民国外交史因新史料的出现而凸现新意,民国社会史的研究日益深化,民国经济史的研究更加细化,民国思想文化与教育史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拓宽,民国史料的不断发掘与学术史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奎相  陈涴 《史学月刊》2003,3(12):104-110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0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改革史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改革史”学科范型基本构成;社会改革作用、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改革成败规律等史学理论问题有重大突破和发展。“改革史”研究方兴未艾,必将继续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国史是近十余年来勃兴的一门学科。为帮助近现代史研究者、有志于该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爱好者了解该学科的来龙去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伍野春等九位青年同志通力合作编著,万仁元副馆长审定的《中华民国史研究综述》今年九月将由天律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1912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民国史研究的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内容包括民国史研究的回顾为展望、大事记、重要问题研究概述、资料和专著书目、论文索引(书目、索引均为他书未编者)。本书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身。一  相似文献   

13.
对民国史研究工作的进展,应有一个大致的估计。自七十年代至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属开拓性质。但近两年,如何打开民国史研究局面的议论减少了,议论较多的则是:如何把研究工作深入下去,迅速提高学术水平。这表明: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新学科的民国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筚路蓝缕阶段,开始走向繁荣。自1984年5月首届民国史学术讨论会以来,关于民国史的新课题不断被开拓,研究工作有了多方面的进展。从宏观来说,以下三方面比较引人注目:一、断代通论著作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50年来的中华民国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国史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发端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78年以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民国史学科得以真正建立、发展和繁荣。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笔者希望以本文有限的篇幅,为民国史学科50年的发展勾画出大致的轮廓,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简略的评论,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适度的展望,俾研究者有所参考。①一、民国史学科的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还在民国当年,已有学人开始搜集整理有关史料,并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但就总体而言,1949年以前,国内…  相似文献   

15.
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曲折的研究道路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以来,民国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71年,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的提出阶段。1949—1955年,除普遍学习中国革命史外,谈不上有什么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更没有中华民国史研究这个学科。195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现代史》,由于学者们对分期问题认识不一致,因而由李新主持编写的这部书定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仍然沿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对地方志学科属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汉代,郑玄把方志视为古国史。唐代,颜师古把方志视为地理书。宋代,多数学者认为方志为历书书。清代,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地理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历史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民国间,出现了方志是“亦史亦地”的说法。对于方志的学科属性,有  相似文献   

17.
欧洲赋税财政史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已发表、出版多种著述,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概念,建构了一定理论。在学科体系上,除了开辟赋税财政史研究领域本身,还衍生了西方宪政史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科体系中世界历史重大事项的缺位与不足。在比较的意义上,为中国赋税财政史的研究提供了参照,中国史学者或将在参照系中思考本土赋税财政史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在现实层面上,则有经世致用的意义,可为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当然,这一方向还存在若干不足,这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逐渐得到弥补或改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级学科的世界历史,不仅要有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有反映学科发展方向的标志性课题和示范性成果,有一支在国内外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研究队伍,同时也应有系统的世界史学科的学术史.包括世界历史在内,任何没有学术史的学科都不是完整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学科. 20世纪以来,海内外已有多部《中国史学史》问世,但无论是多卷本或单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包括高校的《中国史学史》教材,都没有中国世界历史研究的内容,似乎中国历史学仅仅是研究中国历史进程,不包括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研究;在中国,从来不曾有人进行过世界历史研究,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步有了明显的加强。而民国档案的日益开放,也促进了民国史的研究工作。现在不仅专门的历史研究机构、党史军战史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历史研究部门、抗日战争史研究部门、档案部门,而且还有海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学生、艺工作以及其他单位,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