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民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影响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乃至全国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潮。如果从历史的横向考察,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的平民思潮影响广泛,它几乎裹挟了不同派别、不同倾向的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从历史的纵向剖析,又可以注意到五四时期的平民  相似文献   

2.
今人已在思考怎样继承“五四遗产”,然而不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五四”,不仅未到盖棺论定的程度,甚至还有一些基本史实没有搞清楚,仍是一个言人人殊的状态。从“五四”时《新教育》上老师辈的即时观察和事后反思看,“学生”这一近代新教育的社会成果日渐脱颖而出,体现出群体的自觉,并被赋予救国救民的重任,却也越来越疏离于教育和学术本身。“五四”本身及后人认知中的“五四”那丰富多歧的面相,也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钱穆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受1930年代后钱穆自己关于五四的历史叙述影响较大,以至长久以来他基本是以一个五四运动的反对者的形象出现的。这经常让人忽视一个逻辑即真正的反对者需要"资格准入"。钱穆其实是在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之后,疏离和反思了五四运动。对于这一过程,前贤多有发见,不过从目前各种新发现的钱穆早年史料出发,他与五四运动互动的一些面相,如新思想潮流怎样影响了江南地方社会?钱穆以何种方式介入了五四运动?从"看《新青年》"到"决心重温旧书"的内在理路为何?外部环境又对这种转折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均可以做更为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一个同质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无意中形成,也包括时人和后人的构建。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观察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探索后者究竟是外来冲击的反应还是自我的觉醒,并考察民初新旧之争怎样发展为向"文化"开战、一体两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坏与建设,以及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影响等面相,进而从后五四时代的认知去检视新文化运动的遗产,可以看出五四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正元朝的帝师之家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之始,吐蕃王朝不复一统,处于许多大小不一的世俗政治势力割据而治的局面。刚刚复兴的西藏佛教,也难以齐心协力,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派别。萨迦巴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萨迦巴创立于阿底峡入藏后噶当派的兴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冯敏 《民国档案》1999,(2):69-73
"五四"前后,我国出现了教育改革的新高潮,它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而发展的.它不仅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方英 《安徽史学》2012,(5):107-115
太平天国时期,安徽士绅阶层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环境,在地域政治方面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出现了严重分化。本文考察了战争期间安徽士绅的诸种面相,分析了影响士绅行为抉择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政局走向、地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诸平 《攀登》2007,26(5):96-99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的激荡,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各种社会派别力量及阶级(层)的斗争,分别形成了中国文化不断演进的思想、经济及政治基础,它们共同构成中国文化不断演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邵力子的妇女解放思想张朝凤"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变革时期,各种形式的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妇女运动也一改过去的沉寂局面,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政治舞台。这种局面的形成,是与众多的仁人志士的提倡、宣传分不开的,邵力子就是其中之一。邵力子...  相似文献   

10.
陈文联 《安徽史学》2007,1(6):90-94
在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新青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青年》对妇女问题的探索,可以分为发生期、发展期和深入期三个不同阶段.三个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共同推动了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与发展.这三阶段的演进过程,鲜明地反映了《新青年》对时代主题的新思考、新选择,以及在对历史反思中和在新思潮影响下,价值取向的新确立.  相似文献   

11.
凌叔华是20世纪30年代初独自引领了一个派别的新闺秀派作家。她选取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向人们讲述“五四”妇女之外的闺门故事,表现系列温婉女性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际遭遇,形成了独特的女性角色人物画廊。尤其是通过少妇形象的塑造,既揭示社会角色对女性生存样态和心态的规定作用及强制效果,又为女性寻求拯救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一书系为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寿辰而编的美国史论文集,本书内容涵盖美国政治史、社会史、外交史、妇女史和文化史,时间跨度从殖民地时期直到本世纪初期。它们是各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材料翔实,立论精审,对美国历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美国历史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3.
1946-1948年北平学潮: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处置的歧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海建 《民国档案》2008,(1):104-110
随着内战的全面爆发,国统区的学潮风起云涌,国民党高层对学潮的政策也日益严苛,采取种种高压手段镇压学潮.北平作为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学生运动备受各方瞩目,但是北平当局内部处理学潮的态度却不尽一致,国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在北平并不能完全得到执行,在学潮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北平出现了中央系与非中央系在处置方式以及效果上的不同,这种歧异实际上折射出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势争夺的特殊面相.  相似文献   

14.
章清 《近代史研究》2004,(6):122-160
“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的走向,与《新青年》群体的分化息息相关。分化后的《新青年》群体,其同人各自搭建起新的发言台,汇聚成不同的政治力量。只是,此时对思想派别的识别仍保持着鲜明的“化色彩”,“思想界的联合战线”之议,即表明思想界仍维持“我们”与“他们”的区分。随着中国社会进行重新组织,“思想界”也被重新定位。思想界的“分裂”在1920年代后期愈发突出,实际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同步。追踪《新青年》同人思想的分化,对“后五四时期”(主要是20年代)中国思想及中国社会的走向,或许也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丽霞 《沧桑》2010,(6):118-119
国粹派是清末中国革命派队伍中出现的一个派别,他们多是一些具有不同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国粹派在中国的出现是当时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追求中国社会的民主化,但更关切传统文化的命运,孜孜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从忧国的维度对明代宗室进行考察,“藩禁”下的宗室沉沦者确实很多,“弃物论”有一定的根据。但“弃物”并非宗室全部,“藩禁”的绳索尚未完全窒息其报国之志和忧国之心。不少宗室在朝廷经费匮乏时,捐金捐物,解国家之困;在朝政混乱、国家治理出现严重弊端时,犯颜进谏,或冷静分析,提出治理方案,勇气和才干不输朝中大臣,甚或过之。“弃物”仅是明代宗室多元面相中的一种,忧国是明代宗室多元面相中的另一种面相。  相似文献   

17.
马超 《文物春秋》2013,(4):79-80
山海关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尊清代铜鎏金尊胜佛母造像,三面八臂,面相和手持法器各不相同,分别代表不同的功德,是密宗的重要佛母造像之一.造像的工艺精湛,从其艺术风格分析,应是乾隆时期所造.  相似文献   

18.
张春海 《史学月刊》2006,(10):25-29,56
平卢军是一支胡化程度相当深的队伍,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忠于朝廷的势力中又分化为“胡化汉人军事集团”和“营州高句丽武人集团”两大派别。在两大派别陆续南下的过程中,他们都把胡族文化的影响输入到了中原地区,并使一部分地区(淮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胡化倾向。军队或地域的胡化现象是淮西和淄青两镇得以长期割据、对抗中央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情势,淮西的胡化现象有逐渐加深、趋于河朔化的趋势;而淄青地区的平卢军人则胡化程度逐渐减轻,并最终被完全汉化。淮西和淄青两地不同的胡化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唐时期的局势,甚至还影响到了晚唐时期的政局。  相似文献   

19.
周祯祥 《文博》2003,(1):18-33
宗教的组织和制度是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和制度。同一种宗教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又有不同的组织制度;同一宗教内部的各个派别各有自己独特的组织制度,而同一种组织制度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唐代景教的组织和制度理当模仿基督教聂斯托利派(Nesto-  相似文献   

20.
工读主义的兴衰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蒋建农工读主义是五四时期对青年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是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新思想"与五四时期的政治形势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五四时期的一代学人,无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师长,还是努力追寻救国救民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