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员参与,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位结合,有效地改正行为偏差学生的不良行为,让他们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赵志杰  李娟 《神州》2013,(9):241-241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工具,已成为"90"后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媒介。然而由于他们仍处在青年初期,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没有完全成熟,缺乏自制约束力,因此网络在带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也使其更快的沾染上不良的网络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其心理特点,以及网络行为特点,提出了规范"90"后学生网络行为的几点建议,以期网络能够真正为学生所服务。  相似文献   

3.
事件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政府部门公布了一批河南省内当天免费开放的景点,其中有新密黄帝宫。但当天,它却未能对游客免费开放。新密黄帝宫称他们是"以风景为主而不是文物为主",拒绝免费开放。风景区一负责人说:"我们根本就没有申报,也没打算宣  相似文献   

4.
黄芳 《神州》2014,(9):83-84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双元制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现实问题为内容,开展“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所采用的教学技术不同,教师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他们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表现为自主性的活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也正日益受到中国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笔者曾参加了胡格先生主持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系统培训,并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中进行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方面,应该标本兼治。"治标就是对表面问题加以快速的处理","治本就是从根本上对问题加以处理,促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治标就通过种种外在的措施迫使学生放弃某种问题行为;而治本则是找出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然后消除引起学生这种问题行为的种种心理原因,进而使学生从内心理真正认识到错误,不再犯错。  相似文献   

6.
Zheng Min 《神州》2014,(8):151-152
由赛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本文首先诠释了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表达形式与功能,然后针对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怎样应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技巧的应用各种英语句型来表达他们的说话意图,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一些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有时候想乞丐是没落一族。也许他们曾经并不是乞丐,或者他们的祖先也不是。直到他们就沦为乞丐,即便在圣地拉萨,也未能改变他们没落的命运。 我们真的很难统计拉萨街头到底有多少个乞丐,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行为"一词英文译为"Problem Behavior"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对问题行为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他们给问题行为作出了不同的界定。一、职高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林格伦觉得问题行为是一切引起麻烦的行为,或者可以说这种行为的发生会产生麻烦。我国学者对问题行为的关注开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学者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了充分的探索,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常听一些农村基层老师感叹科学实验课上学生的活动秩序差,学习行为混乱,更有一些公开观摩课中,学生的操作实验活动凌乱无序,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表达交流环节不清晰,抓不着要害。课后,执教教师也是一脸雾水,一边抱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一边还非常惋惜地认为自己还有好几个得意的环节设计没时间展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不少学生也承认科学课的秩序乱,有些科学现象没探究明白。分析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活动秩序差,效率低的原因,主要  相似文献   

10.
王珑 《神州》2013,(7):153-153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们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我们的学生中有叫"秦始皇"、"张骞""明智天皇"的也就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11.
杨振国 《沧桑》2008,(6):97-98
法律是对各种行为的规范,法律行为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法律研究的重点。刑事诉讼行为是诉讼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刑事诉讼行为的研究有其必要性。但对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价值,学者们的研究似乎还不够深入;对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和生效要件也未作相应区分;对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的分类研究较多,但就分类的意义却少有涉及。  相似文献   

12.
在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高校知识分子干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由于知识背景、身份地位、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的参政行为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高校知识分子干部参政议政在客观上也对党的决策和国家政治生活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不仅恶化了党与高校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而且造成了许多高校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这也是党在领导高校工作中必须吸取的一个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教师就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方法,脑中有思路,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也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三次走进课本,三次利用课本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红罡  唐香姐 《人文地理》2015,30(4):129-135
打工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人口流动现象,本文通过对大理古城32位打工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发现他们在"工旅结合"动机和有无薪资的工作特点上存在分异,据此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研究其在大理的行为表现。结果表明,打工旅游的出现促使工作、旅游和休闲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打工旅游者在大理的日常活动中,一方面表现出类似游客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又在大理过着悠闲懒散但与日常相似的生活,这种行为的双重性表明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将不断表现出"主"与"客"的身份转换,并据此提出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大礼 《神州》2011,(7S):74-74
从分析内隐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内隐攻击性行为的解释出发有针对-眭地提出矫治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措施及策略;同时本文还指出,学生的攻击行为对其心理健康和行为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5个朋友组建了一家发展迅猛的公司,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他们曾经想卖掉公司,但一直未能如愿,反倒最后收购了当年想收购自己的公司。伴随这个戏剧过程的是他们颇具争议的公司行为  相似文献   

17.
赵忠信 《神州》2013,(12):119-122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涉及到诸多学科、诸多方面的知识,可谓海纳百川。科学课的这种综合性和包容性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的。同时,当前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开始了微妙的转变,他们渐渐地从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挣脱出来,开始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课的理论,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上,并开始表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欲望,而不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这种转变和打造高效科学课堂的考虑,我们提出了实施全程助学的理念。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科学课堂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并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在科学课堂上实施全程助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全程助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提出了全程助学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朱瞻基,看客也许满脸惊讶,这是哪方神圣啊,报纸上没登过,电视里也没播过。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个皇帝,更进一步告诉你他就是明宣宗,你一定不会陌生。明代有所谓"仁宣之治",明仁宗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了,"仁宣之治"主要是明宣宗"治"的。从大体上看,朱瞻基确实应该算是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任用杨士奇、杨荣、夏原吉等贤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施政比较理性。他招人垦荒,多次减免天下赋税;他大力控制公务员队伍,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客观上节省了国家财政资金。有个故事颇能说明朱瞻基的通情  相似文献   

19.
李德龙 《史学集刊》2013,(3):117-122
尽管最可信的商代文献《尚书.盘庚》篇中出现了十个"德"字,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德"字乃至德观念应当是周代新创,并对周代的"德"观念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商代的甲骨文中的"徝"即为"德"字前身,符合汉字的演进规律,其内涵与周代的"德"字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着"德"观念,《盘庚》篇十"德"的主要意蕴尚处在其原始义——行为的阶段,并包含了王德、臣德和民德三个层次,而周代的更为理性"德"是对殷代的"德"观念进行扬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消费时代的博物馆将展览视为吸引观众的主要手段,观众观展行为研究成为展览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以广东省博物馆临时展览"相看两不厌——馆藏明清瓷画与绘画展览"为例,对观众观展行为的研究采用了参与式观察法来收集观众行动信息,并借助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收集观众对展览各要素的评价。质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观众对展览的印象和评价,取决于他们在展品前停留的时间、吸引他们的展品数量以及他们的观展行为。相较于内容和展览逻辑,观众对展览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由视觉效果决定,然而,对观众吸引力高的展品并不是观众"凝视"持续力强的展品,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视觉取向意味着不同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