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5,(3):255-260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是产自福建莆田地区带有地方巫觋特色的民间信仰,始于南宋,至今已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宗法性宗教信仰的体现。佛教自汉朝始传入中国,经过将近两千多年的磨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信仰体系,并且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产生了广泛而深邃的影响,成为最具有宗教性质的思想形态。由于佛教教义补偿了人性中对超世境况的某种渴望,于是成就了它作为异质文化的魅力。多民族的华夏文明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融合性,原始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也能在这样的文明背景下与异质宗教文化相互交融,不断改造自身教义神格,使之适应民众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莆田地区妈祖信仰和佛教信仰的调查分析,从冰山一角窥探中华文明相互包容的和谐共生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这个词以前,我考虑了好久,思来想去,总觉得用“民间信仰”来概括西藏一部分节日的内容更为妥贴。其一,西藏的民间信仰不同于本教、佛教。本教、佛教曾受到西藏统治者的青睐、扶持,并被纳入到上层建筑中去,民间信仰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礼遇:其二,民间信仰与原始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相当部民间信仰缘于原始宗教。但是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不同社会的洗礼和改造,因此民间信仰比原始宗教更为精细、文化内涵 更加深广;其三,民间信仰没有本教、佛教那样严格的教理、教规和信仰体系,而是比较松散的自由信仰,但它仍具有宗教的性质。说了半天,还是让我带你去看看西藏民间信仰节日吧!  相似文献   

4.
李浩 《民俗研究》2013,(5):82-89
隋唐五代时期民间信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其中一支与佛教的异端、民间道教相结合,发展出自己的教义与教团,日益组织化、制度化,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向民间渗透。始终存在的民间信仰传统、佛道两教的深刻影响与隋唐五代纷乱的社会状况,为民间信仰的组织化和民间宗教的形成提供了历史之源。  相似文献   

5.
包括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是为宗教目的而产生的,它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所谓石窟艺术,也就是佛教艺术。佛教在古代被称作“象教”,它利用形象方式宣传教义,树立偶像,“且以形象彩饰,将谐常人耳目”。石窟造像作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它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另一方面,它作为审美和欣赏的对象,也同其它艺术一样,是人们按照美的尺度创造的艺术品。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教逐渐走向衰微,直至最后湮灭,石窟艺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失去了它的宗教色彩,只有在这时,它才被真正当作审美的对象,显示出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宇恒伟 《文博》2007,76(4):92-96
佛教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由三宝构成,是信仰、仪式、象征体系的有机统一.其中,信仰是佛教的内在标志,而仪式和象征则构成了佛教的外在表现,在信仰中,对“法“的崇拜是佛教的核心要素,而佛像崇拜则属于佛宝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周人物     
李阳下一个疯狂的地点会是哪儿?教堂吗?清真寺吗?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皈依佛教,成为方丈释永信的俗家弟子,法号“延依”。宣布皈依后,有人翻出他以前的微博,2011年,他说“我打算信仰和信奉伊斯兰教”,2013年则称“我不信仰任何宗教”。  相似文献   

8.
古代突厥族信仰多种宗教。本文通过一定文献资料,介绍了他们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佛教、祆教和景教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9.
王慧慧 《敦煌学辑刊》2007,54(4):217-221
传统宗教学往往立足于各大宗教与政权建设的关系及宗教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而忽视宗教在民间的发展状况,佛教也不例外,但随着官方主宰下的大传统佛教文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民间佛教信仰及边缘化佛教信仰的研究.因为在关于中国佛教分类方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共识,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其研究角度的不同对佛教进行了或细致或粗略的分类,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看法:许理和先生把中国佛教分为"王室佛教"、"士大夫佛教"、"民众佛教",顾伟康先生把中国的佛教分为雅文化层次的"经典佛教"和俗文化层次的"民俗佛教",李四龙先生认为中国的佛教可分为学理型佛教和民俗佛教.  相似文献   

10.
北朝佛教产生于北方各民族相互征战相互融合的时期,北朝佛寺文化在其产生之初便受到南方和西域佛寺文化的双重影响,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在其具体传播过程中为了使佛教教义更好的深入人心,佛教教义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开始了佛家的世俗化进程。在北魏时期,这种佛教的世俗化——禁咒、信仰、节日已经趋于完备,并对以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朝金瓶制掣签制度的设立及其历史意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廖庆炜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宗派的特有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教义、仪轨和政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协调起来,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传承和延续问题。活佛转...  相似文献   

12.
马真福 《丝绸之路》2009,(24):36-38
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仪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藏民族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更加客观地认识了宗教。本文简要论述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对藏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巴哈伊建筑体现了构成宗教基础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教义和信仰。尽管在年代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这些建筑物特征在视觉上阐释了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通过了解这些遗址和其周边的环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我们将会发现宗教的基本价值观和教义原则及其演化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此外,这些遗址构成了宗教早期就沿袭下来的传统朝圣习俗的实物背景和实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巴哈伊建筑体现了构成宗教基础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教义和信仰。尽管在年代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这些建筑物特征在视觉上阐释了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通过了解这些遗址和其周边的环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我们将会发现宗教的基本价值观和教义原则及其演化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此外,这些遗址构成了宗教早期就沿袭下来的传统朝圣习俗的实物背景和实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16.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6世纪之间,在印度列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纷争之中,佛教诞生了。佛教在佛陀佛教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走向多元化,并走出了自己的诞生之地,流传到世界各地,拥有了大量不同肤色的信徒,随而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教义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6世纪之间,在印度列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纷争之中,佛教诞生了。佛教在佛陀佛教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走向多元化,并走出了自己的诞生之地,流传到世界各地,拥有了大量不同肤色的信徒,随而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教义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10,(20):20-23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公元978年,佛教转化为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西藏佛教,即藏传佛教。它的形成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才完成。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形式方面,具有浓厚的苯教成分;在教义上,特别重视密宗;在政权组织方面,政教合一制度和活佛转世制度是其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由三宝构成,是信仰、仪式、象征体系的有机统一。其中,信仰是佛教的内在标志,而仪式和象征则构成了佛教的外在表现,在信仰中,对"法"的崇拜是佛教的核心要素,而佛像崇拜则属于佛宝的表现之一。按照学术界一般的说法,"公元1世纪以后,随着大乘佛教的流行,信徒开始造像礼拜。"同时,根据原始佛教  相似文献   

20.
马钧 《中国土族》2004,(4):51-56
本教、萨满教信仰与审美体验在自发的原始宗教之后,自为的系统宗教出现之前,存在过渡性的宗教,在西部,就是以藏民族先民为主信仰的本教和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先民信仰的萨满教。本教:脱胎于原始巫术信仰佛教正式传入吐蕃之前,西藏高原各部族信仰本教穴也有译为本波教的雪。这个宗教可以说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的宗教。据藏文史料和有关专家的研究,本教最初是在今天阿里地区的南部,古代称作象雄的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过渡宗教,以后沿着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广泛地传播到整个藏族地区。同时它是一个不断吸引周围原始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