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磊 《旅游》2015,(5):90-93
面条在中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而据传牛肉面起源于唐朝。目前有史料记载的兰州牛肉面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牛肉面以它的清淡爽口、价廉物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兰州人,成为兰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大多数兰州人的早餐和一部分兰州人的午餐。随着中国的发展,无数的兰州人走了出来,把牛肉面带到了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这个味道。兰州牛肉面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中华第一面",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丹 《丝绸之路》2014,(2):22-23
作为西北边陲重地、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兰州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是黄河之滨的重要工业发展基地。鉴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的悠久性,国家在“一五”计划期间将多个重点项目放在兰州。勤劳的兰州人民同援助兰州的工业移民一起共同创造了那一时期兰州工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1941年7月1日,兰州市政府成立,这是兰州城市发展历程当中里程碑式的大事。兰州设市虽然筹备已久,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在抗战期间迫于形势,最终成功成立市政府。当时谷正伦(1890—1953年)作为甘肃省主席,无疑对兰州设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兰州市政府的成立,对于兰州乃至甘肃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不难发现,兰州市政府是在战争的冲击下成立的,体现出一定的战时特点。  相似文献   

4.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教育中心。兰州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兰州这座古老的丝路重镇和新兴的中心城市增添了耀眼的光彩。一以官办书院和民办私塾为主体的古代封建教育汉唐时期的兰州是军事重镇,战乱频仍,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情况史无记载。元代以后地方官学逐渐兴起,至清代中后期,兰州教育才步入鼎盛时期。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创办的金州儒学为兰州最早的官办学校,以教授儒学。元顺宗至元五年(1339年)又创建兰州州学。明景泰五年(1454年)段坚创办容思学院,聚徒讲学,宣扬封建理学,是兰州最早的书院。明清时期,兰州共建书院11所,其中清代所  相似文献   

5.
曾磊 《西夏研究》2022,(2):110-116
地方“八景”是基于地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景观塑造和意象表达,不仅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特质与变迁,也是地方精英表达乡土认同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明代以来,肃藩移兰带动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兴起。以肃王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通过景观书写,塑造了兰州城市的地域形象,兰州“八景”开始成为兰州城市意象的文化表达。清代陕甘分治后,兰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沿用至民国的“八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在地方文人的推动下,兰州“新八景”的评选凝练出新的城市形象表达。历代兰州“八景”的塑造,不仅是知识分子对地方景观的建构与认同,也反映了兰州地域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水经注》和有关历史记载,结合兰州的地理实际,对汉金城县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实际考察和分析研究,认为今天的兰州古城是在汉金城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兰州古城就是汉金城县的治所。  相似文献   

7.
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从交通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推动和谐兰州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兰州通史》别开生面,以多维视野、多元化书写、长时段考察兰州的历史轨迹与阶段特征,梳理兰州城市历史的肇启、变迁历程;立体式绘就兰州的文明演进史、社会发展史及兰州人的生活史;揭示了兰州城市演变发展的文化内涵、地位和作用以及规律性与特殊性,古今紧密衔接,为兰州的未来发展爬梳依据。新写法的运用带来新的收获,著作在理论视野、书写路径、编纂理念与学术观点方面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对丝绸之路城市史的编纂与书写具有切实可行的借鉴作用及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耿明志  李豫 《世界》2004,(9):52-54
安宁之于兰州.犹如浦东之于上海。兰州市安宁区是甘肃省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同时也是兰州市城市建设第二中心新城区的重点建设区域.占兰州新城区规划面积的四分之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已经成为兰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城市发展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相似文献   

10.
杨波 《丝绸之路》2011,(22):66-67
因土地面积限制,兰州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为对接好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办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叠加政策,规划建设兰州新区,欲将兰州建成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和现代新城,以便有效解决空间制约和动力不足问题。本文针对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建设兰州新区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搪瓷工业发展迅速。兰州搪瓷的制造及其工艺设计,是特定时代下多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它不仅给兰州人民带来了现代的消费时尚和日常生活的便利,也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的需求。本文在梳理兰州搪瓷业发展光辉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搪瓷制造工艺设计中的纹样类型与艺术特色,以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2.
路过兰州     
火车途经兰州的时候,我突然生出去看看兰州的想法。我曾经在兰州附近的永登当过三年兵,那三年来,我与兰州虽是咫尺却又仿佛是天涯。当兵去永登时要路过兰州,回家探亲时也要路过兰州,退伍回乡时还要路过兰州,西出阳关时,又一次路过兰州。兰州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3.
周新宸 《丝绸之路》2011,(24):50-51
本文以甘肃兰州特有的说唱艺术——兰州鼓子所具有的基本文化属性为依据,从兰州鼓子的历史演变、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层面的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入手,对兰州鼓子的社会音乐文化功能作了分析,并提出在当今艺术市场不断繁荣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兰州鼓子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地方文化部门和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以后,兰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92年兰州国民生产总值达78.4亿元,国民收入达60.4亿元。兰州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65亿元。随着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的成功举行和建设内陆开放城市“2335”工程的实施,兰州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市场流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这一切,为兰州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快兰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我们研究确定了全市90年代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做到“四个坚持”,实行“三个转变”,取得“8个突破性进展”,力争“四个提前实现”。  相似文献   

15.
李志民 《丝绸之路》2005,(11):33-35
兰州水车博览园经过一年多建设,在兰州解放56周年纪念日8月26日正式开放。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建成,浓缩了兰州的三大旅游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增添了兰州市的特色景观。它不仅恢复了历史悠久的兰州水车,而且有发展有提高有创新,规模更宏大,案观更集中,文化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16.
兰州城市居民意象空间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兰州城市居民的意象空间进行了调查,从266份认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据此分析了兰州城市居民空间认知的基本类型、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兰州城市居民空间认知的基本类型不仅包括西方学者提出的序列型与空间型,而且还包括单体型;空间认知的构成要素并没有超出Lynch提出的5种: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但各要素所占比重要相对均衡一些;就空间认知的发展阶段而言,初、中级的连接发展阶段和邻里描绘阶段所占比重高达96.61%,说明居民对兰州城市的空间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最后,根据各种地物和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出了兰州城市的意象空间结构,发现它与现实中兰州城市空间格局及其重点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1,(15):77-78
2011年7月11日,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在兰州召开。来自国家旅游局和各省、区、市旅游局的负责人汇聚兰州,研讨旅游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兰州人是从历史的战火烽烟中走出来的,雄壮的山河是其生息繁衍的胜地,同时,也是兵戎相持的卫屏。大河之西的千里走廊和关山之右的千里陇原都在兰州结合;蒙西高原的西伸,青藏雪峰的延绵也在兰州结尾。故此,兰州是古代民族争斗的前沿和战场,其对封建帝国西北战略的军事意义乃为“万里金汤”。兰州的交通兴旺依托于丝路的畅通,丝路的畅达繁盛,使得兰州的经济和文化焕发出灿然与光华。盛唐时引进中、西亚及周边民族的良马达34种之多,唐末从西域传来的优良羊种——山羊,几百年后,依然惟“兰州独盛”。发达的畜牧业推动手工业发展。宋时,宫廷的王孙公侯以身着兰州的毛褐为华贵,可见兰州昔日经济繁荣之一斑。盛唐时的文人墨客胸怀建功立业的大志,西出阳关,往来于甘陇大道,在西出东还的大驿站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句。王之涣《凉州词》的述怀,真正是对兰州雄关漫道的叹唱。兰州的胜景有金城关、金城津、镇远桥、阿干镇、西固城、红古城等等,蕴含着深厚的交通、城邑文化,投射出军事文化的余光。  相似文献   

19.
兰州位于祖国的几何中心,这个地理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它向全国四面八方辐射,进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由于三中全会前的闭关锁国政策,兰州同其他内陆城市一样,近似一个孤岛,在自我封闭的循环圈中,缓慢地发展。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打开国门,兰州敞开城门,外引内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个开放型的内陆城市。正在祖国的西部巍然矗立。一、锁国围城千古恨解放前,兰州是一个破旧的商业消费城市,仅有几家手工业作坊,人口不过十七、八万,屋舍低矮破旧,街道狭窄泥泞,居民生活水平很低。建国后,从总体上看,兰州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业建设地区,国家曾在这里布建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兴建了一批军工企业。兰州由经济文  相似文献   

20.
兰州古称金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构成造就了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津渡、桥梁和关隘构成了兰州黄河两岸水路交通文化中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