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下度过了14年。在我14年的成长之路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给我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许多道理,让我成长,其中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老师。父母小时候,父母像座山一样呵护我,照顾我,给我安全感。襁褓时期,哺育我们的,是父母;教我们牙牙学语的,是父母;成长时期,为我们排忧解难的,还是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正确地对待失败与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那天,在QQ群里,有人抱怨:"每晚都要强打精神给孩子讲故事,累死了,当父母不容易啊。"一向不按常规出牌的冷月说:"我女儿识字了,我懒得给她讲故事,我让她自己看故事书,看完了还要讲给我听。"群里马上有人指责她这个当妈的偷懒,不尽职。我却很赞赏她这个颠覆传统的方法,父母能给孩子讲故事,为啥孩子就不能给父母讲故事呢?我马上实施,原本每晚都是我给儿子讲故事,现在,我要求他给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3.
聆听心声     
日前,我对班里平均年龄十一岁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书面回答一个问题:我最想听老师、父亲和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分别是什么?孩子们答完调查题后,我当堂随机抽样宣读,几十个孩子和我一起共同聆听了他们的心声。历时两课时,孩子们都颇为激动。作为班主任,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老师和父母的渴望和期待。课后,我认真整理并归类了调查卷。在此,我想罗列陈述一番,或许能给咱们的老师和父母点滴感触吧。  相似文献   

4.
平时,我与孩子之间常常磕磕碰碰,孩子的成绩也不能让我十分如意。但看了孩子主动给我的《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的周记后, 我很是感动。虽然感觉到孩子平时与我们不时有些顶撞,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下面,我就亲子沟通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5.
“我不能选择自己成长的家庭,但感谢上苍给了我这样好的父母。爱,或许不足以成全一个家庭,但能使每个家庭成员受益终生。”——摘自黄宁斌的日记 (一) 我叫黄宁斌,今年19岁,是东北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像我这样一个乐观豁达的保送生,竟然是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其实,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6.
重塑灵魂     
重塑灵魂文/时和昌……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我却在金钱、邪恶中沉沦;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政府给的,是监狱的干部再塑了我的灵魂。虽然这再塑的历程艰难而漫长,但我在这所特殊的学校,尽情吮吸生长的乳汁,享受阳光沐浴。我们的管教干警,是特殊学校的园丁.是他们...  相似文献   

7.
1950年7月6日我见到《新黔日报》上刊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贵阳分校(以下简称革大)招生的公告,非常高兴。即向罗安仁大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说了我的想法,他听后很高兴地说:“参加革命是好事,我给你写个介绍信。”我带上介绍信到当时的贵州团工委学生部,见到了负责人穆颖同志。穆亲自接待了我,并开出前往革大参加学习的介绍信。我就成为“革大”的一名学生。当晚,坐在明亮的电灯光下给兴义老家父母双亲寄了一封信,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今年一月份订阅《好家长·青春期教育》,我发现贵刊很有特色,分为好家长和好学生两个版块。好家长这一版块有许多文章使我的父母受益匪浅,好学生中有许多美文让我感触良多,并让我找到了差距。美文有  相似文献   

9.
一切都因为那次镇江之行。那次秋游我和一位室友去镇江,正好我有同学在那里读大学,父母也欣然同意。在镇江玩的那一天时间里,我们去了金山寺,还有沈括的家——梦溪园,我们真的很开心,尽兴,很自由,我们拍了不少照片,我和那位男同学也有一张合照。然而就是这一张小小的照片,使我和父母闹了个大不愉快。去镇江后的第二个星期,周末我把照片带回家给父母看。母亲看到那张合照,脸色顿  相似文献   

10.
感恩的心     
正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人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因为作者朱自清从普通人的角度发现了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在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和每一天的进步中,都饱含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天,当我还在睡梦中,妈妈早已起床给我做好了早餐,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放学后,妈妈接我回家,带着一天的疲惫准备好晚餐,吃完饭,陪着我做作业,了解我  相似文献   

11.
曾自 《世纪》2022,(3):18-23
<正>这篇文章,是写我小时候保姆的故事。保姆叫李佩,清代贵胄家族儿媳。新中国初建时,走进毛泽东的秘书、我的父亲田家英的家庭,走进中南海十七年。当国家陷入动荡苦难的时候,她为受难者的儿女搭起了避风的港湾。我的父母尊重、感激她。父母尊敬她1950年1月30日,姐姐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是供给制,母亲所在机关统一给生了孩子的领导干部找保姆,就这样李佩到了我们家。我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人”。母亲董边最终从事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都崇拜姐姐,嫉妒弟弟。他们一个被父母委以重任,可以在任何事上有不小的发言权;一个可以无休止地冲父母撒娇,而不必担心招至他们的呵斥。而我挤在这两个得势得宠的家伙中间,每每都需要绞尽脑汁地想些歪主意,才会稍稍靠拢我一个又一个的小理想。这让我总是会恨母亲,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难道他们将我生下来,就是要给我呵斥和被忽略的吗?小时候吃些好东西,姐姐会乖巧地等着父母来分;我从来不客气,知道客气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总是先下手为强,将归属于姐姐和弟弟的一份多划给自己一些。当然会招致父母的一顿责骂,他们心疼姐姐的懂事,不…  相似文献   

13.
珍惜生命     
倾听热线主持人: 看了第14期中《孪生姐妹毒杀双亲向家教敲响警钟》的文章,确实让我感到震惊,没想到这世上还有比我更傻的人。我出生于1987年9月,父母亲只有初、高中的文化水平,我是个独生女,是大家呵护的掌上明珠,因为在我直系大家族里,只有我一个女孩,所以大家都对我呵护有加。以前在家我是乖乖女,在学校是个守纪律的学生,从不让父母、老师烦心,但自从上了初中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自杀过,因为父母的责骂,老师的讽刺,让我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我的成绩原来就不是很理想,而父母一个劲地为我请家教,他们不烦,我都烦透  相似文献   

14.
王烈凌 《神州》2013,(14):269-269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家访活动,这是一次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探究学生真实生存状态的深层次的探访活动。我所走访的是八(2)班的10名学生。他们的家庭状况,积压自特点,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均在身边,家庭经济状况也比较好,父母文化素质比较高,对学生的教育相当重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各方面都尽可能满足学生,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有个好的  相似文献   

15.
学会尝试     
心曲 《南京史志》2014,(8):112-112
亲爱的心曲姐姐: 你好,最近有件事令我很苦恼,不知怎么处理。我本应参加2014届中考,但由于我的一模成绩过于糟糕,老师建议我休学一年,再参加考试。我经过深思熟虑就同意了,于是我父母就给我在外报了个复读班,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可是我这几天去看那个学校,学习环境、氛围不是太好。  相似文献   

16.
一 在我6岁以前的记忆里,对父母是没多大印象的。直到1928年春天,二舅告诉我,要送我到父母身边去,我这才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见到了我的父母亲。 1929年至1936年,我随父母在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居  相似文献   

17.
我爱我家     
一个家庭,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真挚的爱来维系,家庭成员,缺一不可。同学会因你的和善而爱你;朋友会因你的聪慧而爱你;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爱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你是这家庭成员之一,你是他们血肉的一部分。上初一时,有个初二男生给我写信,后来竟用照相机偷偷拍下我的相片。当我的父母知道这些事之后,便不再信任我,放学后我回家迟了些,他们会问我是不是和男生们在一起;有男生打电话给我,他们会仔细盘问;假日我和同学出游,要说出理由、地点和同行的人……这里似乎不再是一个家,它仿佛变成了一个囚禁我的牢笼,我在其中,找不到自由。  相似文献   

18.
我和儿子都没有习惯这样地让座,但我们都会习惯的,就像我们终究要习惯让孩子去独闯天下一样。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了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我们俩人只有一个座位, 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后来,他慢慢懂得了要  相似文献   

19.
难当男子汉     
我是个独生子,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感召的结果,那年月政府提倡“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我的父母很明智,他们选择了“不少”,放弃了“正好”,把全部精力和财刀都投入到我这唯一的儿子身上。这在当时引起了我许多小伙伴的羡慕,因为在他们家里都还有兄弟姐妹,有人跟他们争糖吃,与他们分享父母的爱。那时我的父母就开始接送我上下学了,他们精心地呵护我这棵唯一的小苗。我嘴里总是嚼着巧克力,喝着桔子汁,生活很优裕。于是我成了第一批“小胖子”,体育成绩总不及格,因为我的动作太蠢笨。父母说:“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就行,将来上大学不用考体育。”他们不让我爬高、打闹、做危险的事,不让我跟别  相似文献   

20.
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习惯了家里被来找父母讨要公平的人挤得满满的,他们在窄小的房子里大声地吵闹,怒骂,甚至有时候会与父母打起来。我在一旁边写作业边听着这样一场高潮迭起的闹剧,有时候会对着那些想要揍我父母一顿的人笑笑,他们也是对父母一贯的沾人便宜的毛病没办法了吧,否则不会在临走时看见我殷勤地给他们开门,怜爱地冲我叹口气。而我,在他们瞬间柔和下来的眼神里,会觉得开心,好像那种被别的小孩子鄙视的痛苦,亦跟着消散了一样。我的父母是习惯了骗人欺人了的,他们做小本的生意,从来都缺斤少两,没有让顾客心满意足的时候。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