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明一统志》是一部明代官修的地理总志,成书于英宗天顺年间,原刻本向因刊本稀少,流通不广,读者难得一窥。顷悉本书已由三秦出版社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司礼监刊本)影印出版,这对于探索我国历代总志的源流,以及考察明代的历史地理沿革都有帮助。学术界以往对《大明一统志》一书的研究还很不够,今人尤少论及。值此影印本刊行之际,笔者不揣浅陋,仅就个人一己所知,谈谈本书的成书背景,补纂情况,有关著录和流通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看待本书的学术价值,谈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一、从《衰宇通志》到《大明一统志》有明一代地理总志的编纂前后有三次,  相似文献   

2.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汉族朝代。大明帝国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还有汉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屯堡。综观全球,没有哪个民族像汉族一样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那么,真正携带本色文化因子的汉民族究竟在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海外收藏中国地方志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收藏的《大明一统志》与其他方志相比,版本之全、数量之多是非常明显的,而《大明一统志》的体例对日本方志也有很大的影响,可见日本收藏《大明一统志》的重要性。由此问题引发了关于《大明一统志》的影响及评价的一些思考,其对地方志编纂的影响,以及它蕴含的大一统的编修理念,丰富的史料价值都值得我们正确的认识、评价它,并对它进行充分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是对以下著作的评论:陈利:《帝国视野中的中国法律:主权、正义与跨文化政治》(Li Chen, Chinese Law in Imperial Eyes:Sovereignty, Justice, and Transcultural Politics. New York:Columbia U.P., 2016; pp.416.)马世嘉:《从边疆政策到外交政策:印度问题与清代中国的地缘政治转变》(Matthew Mosca,  相似文献   

5.
《大明集礼》为明朝第一部礼制全书 ,由于内容未备 ,洪武初修而不刊。到嘉靖九年前后 ,明世宗为祭礼改制的需要 ,把《大明集礼》正式刊刻、传布 ,并对明代后期朝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彬 《中国地方志》2022,(6):41-44+125
郑起潜是南宋《声律关键》一书的编撰者,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方志等文献中,这些传记资料颇有值得纠正与商榷之处。《大明一统志》郑起潜小传声称“时有诬其为史嵩之之党者”,事实上郑起潜确实为史嵩之党羽,他并没有被诬告。《大明一统志》郑起潜小传所载不确,宜稍加辨明。  相似文献   

7.
沈约所撰《宋书·州郡志》,用以参考的何承天国史《州郡志》以元嘉二十年为下限,徐爰国史《州郡志》以大明八年为下限。但沈约又将地理志的下限与标准年代混为一谈。《宋书·州郡志》所载区划以徐志为蓝本调整而成;所载州郡户口数据本之徐志;州、郡之道里,除雍州、郢州为徐爰或沈约增补、修正外,大体以何志为准。故《宋书·州郡志》所示区划下限为刘宋昇明末,但并无标准年代;所示户口是大明八年前的数据;所示道里大体是元嘉二十年前的数据。区划、户口、道里的年份不相匹配,原因在于《宋书·州郡志》文本由徐志、何志叠加而来。  相似文献   

8.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大明帝国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还有汉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屯堡。综观全球,没有哪个民族像汉族一样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宝藏,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那么,真正携带本色文化因子的汉民族究竟在哪里?作为汉民族“标本”的“屯堡人”,从明朝开始顽强地穿越六百多年的风雨洗礼,为我们保留下最本真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3月,王晓德教授的新作《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1776—1860)》(下文简称《奠基》)正式出版~①。这本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入选作品,是作者继《文化的帝国》~②之后第二部选入该文库的力作。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美国早期外交史在国内学界一直受到冷落,研究几近空白,本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全书七十余万字,作者以宽阔的学术视野勾勒出波澜壮阔的美国早期外交的演进图景,对美国外交理念和原则在早期的形成过程、美国外交政策制  相似文献   

10.
谭静 《文物世界》2009,(2):48-51
一、明砚的历史背景及审美趣味分析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今南京建立大明帝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一个由上层统治到下层活跃的变化时代。中国文人以及文人主导的封建社会由此产生了有意味的转变。与文人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设计、选材、制作在明代也发生了有趣的发展和演变。其中,砚因其特殊的材质和形态,得到文人墨客的特别珍爱。王云五在《西清砚谱》(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序中这样写到:“文房四事谓笔砚纸墨,文房所必资也。  相似文献   

11.
石鹏 《史学史研究》2024,(1):120-122
<正>地理总志为记载全国性的总志。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对一统志的编修十分重视,先后命儒臣编修地理总志多达4部,这些修志实践及其蕴含的修志原则,为以后一统志的编修奠定了基础。学界在谈及明初方志或地理史书时,对洪武时期所修地理总志屡有提及~((1)),但对这4部总志书名的称引,却值得探讨。明代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为洪武三年(1370)成书的《大明志》,不少学者称其为“《大明志书》”~((2))。关于《大明志》成书过程的确切记载,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明代纂修总志概况 明初,即开始纂修总志,尚属草创,卷帙不多,且多亡佚或未成。 《明太祖实录》洪武三年十二月辛酉,《大明志书》成。先是太祖命儒士魏俊民、黄篪、刘俨、丁凤、郑思先、郑权六人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德之间交往较其他欧洲国家晚,14世纪以来德意志帝国四分五裂,经济发展迟缓,海外贸易也落后于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彼此进入对方的视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了解有着明显的差距。一、20世纪前德国人眼中的中国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被译成德语在德国出版,"中国"由此逐步进入德国人的视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在欧洲广为流传,1589年被译成德文出版,书名为《对强大的,一直不熟悉的中华帝国所作的新而简明的、确切真实的描述》,广泛涉及中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让德国民众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在相当长一段  相似文献   

14.
洮岷十八路神庙:一部活着的大明英烈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轰轰烈烈的《大明英烈传》被岷县、临潭(隶属甘肃)的你老乡亲展现出来了,常遇春、沐英、徐达、李忠等18位将军,被当地的父老乡亲当作神灵,供奉成为守护土地的神祇。在临潭、岷县交界的地方,几乎每座庙内都能够看到那些写在《大明英烈传》中的人物,就连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秀项也被洮岷的乡亲们供奉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佛法大明録》是南宋圭堂居士編著的一部禪宗典籍。該書中土久佚,僅部分文獻有所徵引,因此尚未引起國内學者重視。而日本學界對此書關注較早,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①,陸續有論文發表,其中椎名宏雄氏的《佛法大明録の諸本》~②,是有關該書版本、文獻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近年來,荒木浩氏又從該書對《沙石集》的影響角度作了一系列深入研究~③,極大地推動了  相似文献   

16.
时潇 《世界遗产》2014,(3):12-19
<正>在《世界遗产名录》上,从来不缺少古代帝国的身影,历史沉浮给它们留下了举世无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曾经叱咤一方的古代帝国,在白云苍狗后衰落。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着数千年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史书动态     
正《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内容简介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以全球史的视野细讲晚明史的新作——"重写晚明史"系列之一。内忧与外患,是晚明王朝面临的一个生死难题。在这个两难之境间,朝廷急于求治却遇到了大臣相互倾轧。边关沦陷,中原土崩,大明王朝在朝臣不断的党争  相似文献   

18.
正《明史》载:"南有潏水,亦曰泬水,合涝水,俱北流入渭。"~((1))涝水与潏水相合的记载亦见于《大明一统志》:"涝水,出鄠县南山涝谷,合渼陂,水流至长安县界入潏水。"~((2))按,嘉靖《陕西通志》载潏水自南山下分为二流:一水西北流合镐水为交河,西注丰水,一水为引入西安城的通济渠;~((3))万历《陕西通志》载潏水"西北流,经昆明池入渭"~((4))。潏水与涝水相距较远,无法相合,《明史》《大明一统志》此两条记载皆误。关于潏水与涝水的流向,  相似文献   

19.
有宋播州冉氏,冉琎、冉璞兄弟之外,记载无多.明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提及冉从周,亦甚简略,仅言其举嘉熙进士,官珍州守.至于冉氏族属、父子世系、祖籍里居,更多讹误.本文系《宋播州冉彦正墓志考释》的下篇,旨在通过对有宋播州冉氏事迹的考证,澄清播州冉氏信息传播中的记载讹误,在《杨文神道碑》、《宋史》余玠传、《通鉴续编》理宗纪、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等早期少量文献之外,略微补充播州冉氏部分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学界致力于对新史料的摸索和既存史料的再探讨,东北亚、海域、士人等方面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另外,杉山正明的《蒙古帝国及其后历史》(《兴亡的世界史09》,讲谈社)出版了,该书强调了蒙古游牧帝国的成立对于世界史的意义。在中国史的范围内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