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白凌  淦家辉 《攀登》2010,(2):111-115
网络匿名表达需要法律规制,而法律在对网络匿名表达进行规制时,应当遵循社会公共利益原则,限制网络匿名表达权要严格遵守既定程序的原则,政府要制定必要的救助原则,以防止行政权力对网络匿名表达限制过度。  相似文献   

2.
王莹 《神州》2013,(12):169-169
面对如今面间借贷纠纷的多发,要调整其混乱的局面,新的法律规制及制度的激励与引导成为解决其问题的基本出路,采用自然演进与建构相结合、一般规范与分类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立法体系来进行民间借贷的立法,针对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传统的中国古代民间借贷行为及自有文化,分析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情况,尽快研究制定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作为其重要的子体系之一,我国文博领域也当以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制体系为支撑,构建自身的法治体系。虽然文博行业这样的体系正在建构,但是依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违规违法行政责任追究、公众参与机制、文博执法地位的增强、执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第三方及公众监督、高效的惩治机制、防止惰政无为的自律规制等等。  相似文献   

4.
《攀登》2021,40(2)
网络谣言轻松摆脱了现实的社会身份与地理空间的限制,游走于网络空间的各个场景,促使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发生了重要的断裂和转变。网络谣言呈现出组织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成效。网络谣言的发生有着深刻的逻辑性与动态性,一般来说,网络谣言的发生机理并非线性递延,而是沿着生成、传播、终结的机理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同时,网络谣言始终围绕着关注度、共鸣度、话语度而形成延展动力。因此,网络谣言的治理必须立足于现有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框架,回归制度的本位,形成价值规制、技术规制与法律规制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致森 《攀登》2014,33(5):54-60
网络反腐是近几年来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败方式。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反腐败机制不健全,从而民众举报渠道不畅以及公民意识崛起等因素是其兴起主要原因。网络反腐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参与主体多、监督范围广,成本低、公开透明性强,直观形象、互动性强,虚拟隐蔽、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也存在网络信息的虚假性、腐败案件有偶然性、侵犯他人隐私权、打击报复工具、影响案件侦破、网络反腐法律不完善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6)
淮北抗日根据地创建期间,党的权力运行总体而言呈现出有效有序的状态。而这离不开时任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群众反腐思想的科学指导。就如何正确实践群众反腐,邓子恢形成了没有群众参与的反腐终究是不成功的;群众反腐不是取消党的领导的民粹政治运动;群众反腐不是背弃群众路线的形式主义;群众反腐必须服务、服从于具体阶段实现群众利益的中心工作;群众反腐要从思想提高、权利保障、制度构建等方面给予配套加强等思想观点。今天,梳理和分析邓子恢群众反腐思想,对当下规范而深入地开展社会反腐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强 《神州》2011,(1):61-62
以刑罚手段规制公共卫生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公共卫生法律关系,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的有效方式。刑法要实现其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共卫生管理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法益的价值目标,必须以规范完善的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为首要基础。目前,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危害公共卫生犯罪的内容,是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我国公共卫生刑法制度不够完善,对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刑法与公共卫生法律制度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概念的模糊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刑法体系性不强,内容不够明确,在法律适用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刑法的统一适用和权威性。诸如表现在界定公共卫生犯罪的内涵,处理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关联犯罪所保护法益的交叉关系,明确惩治危害公共卫生犯罪行为的内容,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与我国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之间的衔接,以及合理设置刑罚的种类及幅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危害公共犯罪必须按照我国现有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完善其自身的刑法体系,准确界定危害公共卫生罪所要规制的内容。本文旨在以公共卫生基本概念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立足于构建我国危害公共卫生犯罪体系,结合危害公共卫生罪关于危险犯的规定,谈谈笔者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溺婴成为西人观照中国的一个重要层面,在此过程中,西人建构出一个负面的中国法律形象。溺婴的隐匿性,让这种建构性鲜明地表现出来。从全球史的视角观之,当时英美国内也存在严重的杀婴问题,这在道德、法律等层面引起西人的焦虑,西人就中国溺婴的发生情况、行为定性和法律规制等方面的建构,都与此有关。由此可见,西人建构负面中国法律形象的动机和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  相似文献   

9.
叶郁 《黑龙江史志》2008,(22):13-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主要是回应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公共行政正义与效率的冲突,公共行政中伦理与法律的冲突。和谐与冲突的对应关系结构。如果没有冲突,和谐的价值前提就丧失掉了。通过培育并弘扬现代公共行政的理念,建构一个基于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社会政治事物的平台,建设合伦理化的正义的法律制度规范,从而化解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金晶 《旅游纵览》2015,(3):189-192
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普洱市作为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潜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面临着法律机制欠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等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立法,研究完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伦理的建构是基于人性假设的,解读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困境必须分析公共行政人员人性中“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双重特性。由此,可以引伸出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重维度: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制度约束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伦理规制,是防止人性的向下堕落,是抑“恶”;德性激励是对“公共人”假设的理性张扬,是实现人性的向上提升,是扬“善”。  相似文献   

12.
一代伟人毛泽东无可厚非是我国和我党的核心领导人物,他的思想对我们影响也很深远。从新中国成立到之后一段时间,相关人员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反腐思想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时至今日,毛泽东思想中的反腐思想已经成为人们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视角,对我国和我党现今的反腐工作也具有促进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重视思想教育、运用法律制度和充分发挥群众作用等方面阐释了毛泽东反腐思想的内容并试论了其对当前反腐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共卫生危机自身特点和成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现状来看,进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创新是必由之路.本文从成都公共卫生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着手,从完善法律、健全运行网络机制、合理规范权责关系、健全直接和非直接参与机制、社会组织加强自身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民众参与政治、进行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社会反腐的一种新方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监督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和遏制了腐败行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反腐理论研究的梳理,探讨对我国反腐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史正军 《神州》2013,(26):161
网络反腐的出现对于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但网络反腐这一新生事物是把双刃剑,在充分发挥反腐作用同时也对政府官员造成了一定伤害。本文从分析网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优势,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出发来分析政府官员如何面对网络反腐所创造的机遇和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3)
将我国正在实施的精准扶贫从政府政策主张转化为国家法律制度,是一项迫切而又现实的立法课题。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就该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的最低生活保障这一主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法律规制的方法,即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路径选择——政策抑或法律,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规范──实体规范抑或程序规范,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的救济手段──行政抑或司法。  相似文献   

17.
许贤娟 《沧桑》2011,(1):189-190,205
民间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在交易成本、信用保障和还贷激励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这些优势,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但基于其运行机理和运行环境,民间金融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为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我国应实现民间金融的法律化,构建民间法律规制制度体系和民间法律责任体系,完善保障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配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伟 《湖南文史》2014,(2):57-58
誓言反腐的第三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当年说:“当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就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那么,就从我开始吧。”与其前任相比,现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反腐出台的法律是最严厉的,执行起来也是最坚决的。从官员财产申报到禁止海外账户,俄罗斯试图通过一项项法律和制度构筑反腐系统,来约束人性的贪婪。  相似文献   

19.
赵君在《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上发表了有关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论文。藏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西藏历史上几部重要法典的分析,如吐蕃时期的《十善法》,藏巴汉时期制定的《十六法》,清初藏区制定的《法律十三条》等,总结了西藏传统法律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一、藏族传统法律规范与习惯法并存:二、传统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0.
来君 《攀登》2012,31(1):112-115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确保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化进程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实现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法治的有限政府、健全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