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元”是封建科举考试进士科的第一名。由于状元是由皇帝亲自在“殿试”中选取的,所以又称“殿元”,其荣誉是无比高尚的。清代260余年,共开科116次,选中的状元只有114名,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平均两年半才出一位状元,其尊贵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清代殿试卷     
殿试卷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最高规格——殿试的考试卷。殿试为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考试,始于唐时武则天,至北宋初年成为定制。在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由各省学政主持的童试,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钦派考官于各省会主持的乡试,中者为“举人”;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会试,中者为“贡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举考试中第四名,称为传胪。所谓传胪,即要站在殿上代皇帝传呼众进士上殿觐见,传胪之人不但要才出众,且须长相俊美、声音洪亮。中国最后一次开科取士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状元为四川资中的骆成骧,而点传胪的是四川的李稷勋,这就是中国最后的一位“传胪公”。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科进入殿试者,都是高手,万千篇锦绣文章中,如何分辨金银铜奖?有人偏爱梅,有人单爱菊,往往是人言人殊,有人给打百分,有人则可能给打零分。文科这门科学,想来还真不怎么科学的。然而,那状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看了张謇中状元的故事,我对所  相似文献   

5.
状元图腾     
韩艳 《神州》2012,(22):12-13
"状元"一词的解释有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以及比喻在本领域(本行业)中成绩最好的人。在这个夏季,"状元"成了街头巷尾以及媒体公众热议的话题,原因是由现在发展成全民高考,影响高考者"罪不容诛"的  相似文献   

6.
郭炜 《文史月刊》2010,(6):76-76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第16年时,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相似文献   

7.
萧源锦 《文史春秋》2009,(11):44-48
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考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大魁天下”,光耀无比。那么,状元是怎样录取的呢?是不是文才第一就能当状元呢?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有辛亥革命元老王葆真的夫人汪芸女士的一封信函,笔者曾结合相关文物史料,考证出汪芸女士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招收的首届状元。后来,笔者读到黄郛夫人沈亦云女士的传记,自述早年报考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第一届,入学成绩"忝居榜首"。由此,对先前考证的汪芸为首届学生入学考试第一名的结论产生疑问,究竟谁是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首届状元?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重新考证后认为,因清末女学初兴,生源有限,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创建之初,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分别进行招生及考试,且分别记录考试名次,故首届状元非汪芸一人,而是三地各有一名成绩最优者,分别为汪芸、葛敬诚和沈亦云。而三状元之沈亦云、葛敬诚又分别居第一部、第二部最优等毕业生之列。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唐代二十帝289年间,《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标明为状元者有王维、柳公权等139人。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唐制,53年间标明为状元者有崔邈、王归璞等11人。宋代十四帝319年间,考中状元者有吕蒙正、张孝祥、文天祥等118人。元代十帝97年间,共16榜,每榜取蒙、汉状元各一人,考中状元者有噜呼图岱尔、张起岩等32人。明代十五帝276年间,考中状元者有吴伯宗、杨慎等89人。清代九帝至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时,考中…  相似文献   

10.
隋炀帝时,进士第一名便有了状元的名号,又称“魁甲”。早期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与今日考试报填个人资料类似。考试结束后,最高成绩者放在全部投状最前面,称为状头,也叫状元。  相似文献   

11.
鲁南 《文史月刊》2008,(8):28-3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2.
状元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汉代实行察举,辟召贤才,时有举状,但不排列名次。凡是被辟召的人,都可以状元相称。科举制度建立后。状元被赋以新的含义。唐、宋两代,人们往往称进士科首选之人为状元、有时、进士科的第二名,甚至第三名也被称为状元。明代初年,政府才明文规定,状元是一甲一名进士的专称。《明史·选举志》说:“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于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只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  相似文献   

13.
广西历史上的三元祝万里状元,是封建科举时代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获第一名者的通称。有关资料表明,自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殿试取士以来,在中国历史上起码出现过724位状元郎。一般而言,过去的读书人要想成为状元,他必须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关严格...  相似文献   

14.
晋东南地区众多古代佛寺中七佛殿的存在表明七佛信仰在古上党地区颇为流行。晋东南七佛殿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高平市为中心的古代寺庙中,偶有一些民间祠庙中亦有七佛殿。这些七佛殿大多创建于明代。晋东南七佛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北朝时期,隋唐以后,七佛信仰继续在民间流传,并且与当地的炎帝信仰、玉皇信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文化。明代水陆法会的盛行又推动了七佛信仰的兴盛,促成各大佛寺兴建七佛殿的风潮。  相似文献   

15.
漫话河南状元陈崇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进士科殿试第一名,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据史书记载,历史上考中状元的,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算起,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止,在1300年中,共出了592个状元。那么,河南出了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开科取士1298年间,进士者近10万人,状元638名,“三元及第”的极品状元仅17名,冯京成为中国科举考试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的极品状元.冯京出生在宜州龙水县(今宜州市)城西北郊天门山南麓冯村.少年冯京才学超群,气盖一时,15岁始其游学随所而往.庆历八年乡试解元,皇祐元年中会元夺状元.仕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帝,其御边守疆,显一代名臣的文韬武略,在京任职,彰刚直不阿、公正立朝的忠良品格.千百年来,冯京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公正立朝的品格激励着宜州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17.
陶易 《文史天地》2012,(9):49-52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诗人和文学家。唐代又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奠基与发展阶段,290年中产生了6000多名进士,250余名状元(今有姓名科份可考者约150名),而明经等科出身者更是远远超过此数。  相似文献   

18.
太和门     
故宫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叫太和门,是随着三大殿头一座大殿——太和殿而命名的。明朝,三大殿初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朝建都北京之初,改易宫殿名号,皇极改  相似文献   

19.
天下状元第一省——江苏省状元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诞生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制,近1300年间究竟产生了多少位状元,各种书刊收录的数字相去甚远,至今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20.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对孙伏伽的身分,早在30年代,邓嗣禹先生就在《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中论及他作为隋代进士“是确凿无疑的”①。后来,何忠礼先生在《科举制起源考》一文中认为,孙伏伽在隋朝中进士一事应予否定,他作为唐武德进士理由充分。但对何文,又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孙伏伽在武德中考进士,于情理不通,他不可能是唐武德进士,并认为孙伏伽为隋进士一说仍然可信②。近年出版的各种“状元传”、“状元谱”、“状元录”、“状元史话”等,都无例外地把孙伏伽当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显然,论者所歧义者乃是隋进士或唐进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