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箕子朝鲜为古朝鲜的起始王朝。箕子也实有其人,于周武王十一年东走辽东,武王十三年来周。箕子对周朝的态度是"封而不受"。箕子朝鲜历史缺载,但世系犹存,不能借此否定其客观存在,其前后存续八百五十七年。箕子朝鲜在西边据有清川江以南,东界据有今俄罗斯滨海地区以南,南与辰国为邻。  相似文献   

2.
箕侯、朝鲜侯、乐浪朝鲜,是殷遗在我国东北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在当代考古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史事研究,认为东汉末注释家关于箕侯、朝鲜侯均在乐浪的说法,是一种误注.提出箕子东迁在辽西,朝鲜侯国未亡入海(乐浪)前活动中心在辽东.同时重点把史事的研究同出土刀币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两式刀币有关的问题,提出圆折式刀是朝鲜侯货币,方折式刀是燕国货币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近读李健才先生译文日本今西龙的《箕子朝鲜传说考》。此文是今西龙于1922年发表的,文中“认为《史记》、《汉书》等关于箕子朝鲜的记载只是传说,而被后人信以为事实,认为箕子是历史上的传说人物,实际并不存在,认为箕子并未到过朝鲜,在朝鲜的箕子遗迹及世系家谱等都是后人伪造的,是不可信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今西龙这篇“奇文”,我们应认真对待,何况它巳流传80多年,谬种流传,很有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一 朝鲜地理上为一半岛,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无论是地理、人种还是历史、文化上,朝鲜都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朝鲜开国的历史,《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真名为胥余,原是殷商贵族,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箕子侯,其属地就是今日的朝鲜半岛.朝鲜衣服喜用白色,相传这与"殷人,其俗尚白"的风尚有密切的关系①.朝鲜半岛的历史,自商周时期的箕子开始,便和中国历史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5.
陈翔华 《文献》1998,(3):132-154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①.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  相似文献   

6.
关于箕子东走朝鲜问题的论争——与阎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阎海《箕子东走朝鲜探因》一文提出商榷:一驳箕子朝鲜“辽西说’,对(己其)侯亚(七矢)青铜器、朝鲜地望、青铜短剑三个问题进行驳论。二是驳箕子朝鲜为“殷商王朝余脉说”,指出箕子走之朝鲜是为实行其道——政治理想;半岛为古之辰国,曾是殷商先王开辟的海外属地,箕子远走海外,以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记事错误丛生,最显著的是将箕子朝鲜、汉四郡、慕容氏政权、高句丽、渤海的统治中心都改成辽阳府。本文认为这是契丹在前期为了追求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利益,以箕子朝鲜的继承者自居,有意为之,由此造成了《辽史·地理志》东京辽阳府记事的种种不实。《辽史》多取自耶律俨《皇朝实录》,从耶律俨称“王氏高丽”为“新罗”可以反映出契丹谋求箕子继承者的政治企图与领土要求。契丹因炮制箕子继承表而任意改写“东京道”诸州县方位,给后世的史学家带来莫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闫素芬 《沧桑》2012,(1):51-52
箕子与箕子朝鲜在中国商周古史、中国东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箕子以一个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在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本文将对箕子及其一生作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周礼》所载鸟兽尊彝形制的讨论,存在重考古轻文献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用出土的象形尊彝否定文献中刻木画图的记载。其实,出土尊彝也有刻有鸟兽纹样者,可与《庄子》、郑玄注等文献相互印证,当引起应有的重视。在古史研究中,考古材料固然是必要的取证依据,但也有支离破碎的缺点,尤其在尚未得到充分解读且与文献记载相左时,更应在理论和方法上多几分谨慎态度,避免遽然否定文献。  相似文献   

10.
箕子 ,商末贵族 ,名胥余 ,殷纣王时 ,曾官居太师 ,辅佐朝政 ,因封国于箕 (今山西太谷一带 ) ,故称箕子。《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 :“箕子者 ,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 ,箕子叹曰 :彼为象箸 ,必为玉杯 ;为玉杯 ,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 ,不可振也。”后纣愈奢靡 ,旦夕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箕子屡谏不听 ,有人劝箕子离去 ,箕子曰 :“为人臣谏不听而去 ,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 ,吾不忍也。”于是便披发佯狂于奴 ,遂隐而鼓琴以自悲 ,故传之《箕子操》。纣见此 ,以为箕子真疯而囚禁之。公元前 1 1 2 2年 ,周武王攻占商都朝…  相似文献   

11.
大明通宝到底于何时铸行,多年来一直没有定论,至今泉界争议犹多。据史籍记载,大明通宝的铸期有多种说法:洪武年铸说;嘉靖六年铸说;隆庆年铸说;万历年中铸说;南明鲁王铸说。历年来经过泉家学的不懈探讨研究,如今洪武、嘉靖、隆庆三朝铸造之说基本已可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苗威 《安徽史学》2017,(6):17-25,37
公元前1046年—前108年,朝鲜半岛上前后相继,存在着两个以"朝鲜"为号的政治实体,前者的王族是殷人箕子及其后代,称为箕氏朝鲜;后者的王族是汉人卫满及其后代,称为卫氏朝鲜。相对于半岛而言,朝鲜的建立者属于东迁的幽燕之人;政权建立后,与古代中原王朝是明确的"侯国"或"外臣"关系,在政治伦理中属于治内之地;朝鲜灭亡之后,其故地长期由自汉至唐的中原王朝直接管理,自7世纪末,新罗、高丽、李氏朝鲜次第建立,并持续北拓,逐渐领有古朝鲜故地。对"古朝鲜"进行深层考察有助于明辨被混淆的古今。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李锦琦  王文魁 《沧桑》2009,(4):34-35,37
商代,太谷县属箕国,都城为箕城,乃太师箕子的分封地。今太谷县白燕村即为古箕城之中心。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白燕遗址尚保存着箕城的部分遗存并有商代器物出土。  相似文献   

14.
正濊貊是古代广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族系,同东邻的肃慎系民族、西邻的东胡系民族,以及南邻杂居的汉(华夏)民族共同组成古代东北的四大民族系统。~((1))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先是濊成为古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治下的主体民族,然后随着貊东迁而来,濊与貊融合为一个民族集团,再逐步衍生出夫余(扶余)、达末娄(豆莫娄)、高句丽、沃沮等分支,并且夫余和高句丽成为濊貊中建立政权并先后雄强于东北亚的古代民族,  相似文献   

15.
在朝鲜战争起源的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朝鲜战争是在苏联、中国和朝鲜周密的共谋下发动的,这种说法后来被称为"三国同谋论".但这种说法与最近公开的资料并不相符.本文以中国、苏联的新资料为依据对以往的"三国共谋论"进行了反驳,并得出结论:中国不仅没有参加策划朝鲜战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动这场战争持不赞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曹周妍 《南方文物》2012,(3):117-124,111,209,216
前言在陶瓷史的研究中,除了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的用料、流传等问题。在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的《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的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的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相似文献   

17.
彭佳 《收藏家》2008,(6):55-56
近年来,由于国内艺术市场收藏的火热,更因元青花存世之稀,元代青花瓷器已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又因为大量仿品充斥收藏市场,国内的文物专家对于民间收藏的元青花基本持否定态度。其实,历年来都有部分出土的文物已被民间收藏,其中也不能排除有元青花存在的可能性,只是少之又少罢了。1996年12月湖南常德澧县余家牌坊附近,当地砖厂工人在一台地取土时挖出了一个铜罐,上面覆盖铜洗一只,罐里面装有元青花香炉一件、  相似文献   

18.
~~  依新近统计,中国发现波斯萨珊银币目前共计40多批,总数在1900枚以上,其中卑路斯银币468枚④。已公布的宁夏固原发现的两枚卑路斯银币,一枚为固原东郊雷祖庙村北魏漆棺墓(AD486年左右)出土;一枚出自固原南郊小马庄村隋代史射勿墓(AD609)。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第一次见于记载是在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AD455),此为卑路斯即位的前二年,其后卑路斯在位时期于461、466、468、476各年都曾通使中国。该枚卑路斯银币出土于固原南塬唐墓中,使我们对5—9世纪途经原州的“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⑤。宁夏固原唐墓出土一枚萨珊卑路斯银币@余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着一支被称作“发”的古代居民。《逸周书·王会解》记作“发人”,《管子》和《史记·五帝本纪》均记作“发”,《大戴礼记·少闲篇》则记作“北发”。 《管子》一书的《揆度》和《轻重甲》篇均有“八千里之发、朝鲜”的记载。春秋时期,燕与朝鲜(箕氏朝鲜)东西相接,发人自不会在二者之间,而应在燕之东、朝鲜以北求之。 发,《集韵》注为:北末切,入声,末韵。郭沫若认  相似文献   

20.
本探讨了中国东北古朝鲜族的名称问题,箕子东迁古朝鲜问题,“八条之教”问题,古朝鲜与内地中央王朝关系问题等等。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驳正了有关歪曲的观点和不实之论,并对古朝鲜族对中华民族所作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