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育文 《旅游》2009,(7):72-75
朋友说,《花腰新娘》拍得实在太美了,孰不知,故事的发生地石屏更美。我们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石屏,它所蕴含的美,实在太丰富。洁白的、浅黄的,是温润的豆腐;红色的,是五月成熟的杨梅;碧绿的,是夏天里异龙湖上那一望无际的荷花;橙色的,是秋天里的桔;书香的,是雕梁画栋的老房子,那扑面而来的典雅,以及融化在岁月里的读书声;浪漫的,是海菜腔和彝族花腰舞,浓艳,甜蜜……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9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员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学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0,(8):42-42
葫芦笙舞是彝族花保人的民间舞蹈,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曼村。花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总人数在2000左右.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曼村为彝族花保人聚居的村落。  相似文献   

4.
《世界遗产》2012,(4):122
城子村,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所属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是古滇国"自杞国"遗址,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大距今约600年前建造的"彝族土掌房"建筑群。土掌房是彝族的传统民居,在云南哀牢山区很常见,但保存得如此完好、规模又是如此这大的则十分罕见。城子村共有土掌房1000余间,远远望去如堆叠齐整的蜂房,又宛如一层层台阶,又称"民间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音乐舞蹈家协会编辑的《云南民歌选》,即将在云南出版。该书介绍了云南省二十多个民族的一百五十首民歌。汉族民歌有:滇中地区的昆明《耍山调》、安宁《八街调》,滇东北的东川民歌《望郎坡》,滇南建水一带的《农家苦》,滇西凤庆、巍山、弥渡等地的山歌。彝族民歌有:红河、楚雄、大理、保山等地的山歌《彝家山上山歌多》,情歌《通海小调》,舞蹈歌《打歌调》、《采花行》,儿歌《什么最明亮》等。白族民歌有:民间歌手张明德演唱的《泥鳅调》,大理《白族调》,邓川《汉调》。傣族民歌有:德宏、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特点的山歌和具有说唱风  相似文献   

6.
王洪伟 《旅游》2006,(4):60-67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还是彝族同胞的图腾崇拜,也同时代表着男性。所以,舞龙便成了大老爷们的美差。然而,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洲石屏县的花腰彝族聚居地——哨冲镇、龙武镇,舞龙从元明时期至今却是姑娘们的专利。特别是近年来她们参加全国、全省的民族运动会,让善于舞龙的男子汉们威风扫地,败在手下,3次夺得金奖。于是,从她们中间产生了近日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诺(?) 的十七岁》的姐妹影片,作为向国庆55周年献礼在全国公演的电影——《花腰新娘》。  相似文献   

7.
古朴的风采     
素有文献名帮之称的建水县城里,有一座有近六百年历史被誉为滇南明珠的迎晖门。迎晖门座落在古城的中心,巍峨的城楼下有精巧玲珑的花园,是居民们休息消遣的场所。周末晚上,我漫步至迎晖门下,忽然,从那雪亮的华灯之下的人群中飞出一句彝族白话腔:“今晚得松闲——聚拢来跳弦。”哦、要跳烟盒舞了。我兴致勃勃地向人群走去。怀抱龙头月琴的是我熟识的彝族白大爹,他年纪已花甲有余了,还是那样精神抖擞,乐呵呵地调着四弦的音调。他身旁站着  相似文献   

8.
方璀 《神州》2012,(8):203-203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更是中国风格音乐的真实体现。鉴于我国民歌艺术的丰富和高度发展的成就,笔者对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歌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地域性、润腔甩音的使用及节奏节拍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阐释。旨在从中国民歌的角度,审视中国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9.
香玉 《神州》2014,(1):34-37
<正>"宴舞"这种文化现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就有1000多年,它多为统治阶层独享,因此被称为"宫廷宴舞"。如今的"宴舞"走向民间、走向大众,它将历史沿袭下来的歌舞艺术、服装展示与筵席文化结合起来,以满足部分消费者饮食和文化生活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世康 《华夏地理》2006,(Z1):84-91
彝族毕摩又有"西波"、"溪婆"、"阿闭"、"布慕"、"拉摩"等多种异称异写,是彝族社会的祭司和民间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宋兆麟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结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作最...  相似文献   

12.
当涂民歌     
正当涂民歌,是流行于马鞍山当涂县一带的各类传统民歌的统称,起源于六朝时期,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白纻歌舞"是当涂民歌演唱之始。当涂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唱法独特,在当地极为流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特征,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2006年,当涂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何艺源 《神州》2021,(1):70-71
本文对作曲家李滨扬先生的民族室内乐作品《花鼓》进行深入分析.这首作品是作曲家于2013年应邀为中央音乐学院"圣风"乐团而作,并同年在"金钟奖"比赛中荣获金奖,文章从作者的创作思维,民歌凤阳花鼓的溯源,本作品的各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分析研究.通过对音乐文本的相关分析,探究作曲家将中国民间音乐元素与西方技法相结合的具体...  相似文献   

14.
王洪伟 《旅游》2006,(4):56-59
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坡头乡所辖的神秘莫测的红河大峡谷的峭崖顶上,屹立着一座现在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彝族土司衙门。从百年前修建到现在,它便以“荣锡五马千秋,威震三江八里”的气魄立于中国的三大彝族土司之一。现在,它不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成为了研究彝族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资料,人们还可从中解读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5.
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即《阿莫尼惹》),是一首姑娘出嫁前咏叹的哀歌。它在彝族民间流传极广,是彝族古代社会的产物,有浓厚的彝族风味。本刊特节选两节,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6.
王洪伟 《旅游》2007,(8):86-89
彝族支系一阿细人是一个祟尚火的民族。他们认为:火。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而且。他们刚一出生就在火塘边进行命名仪式,列离别人世时也有香火陪伴一生都与火结缘,所以,他们把火尊为神。每年农历二月初三的这一天,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方圆百里彝山中的阿细人都要举行祭火仪式,而红万村的祭火仪式更为隆重、神秘和精彩,被外国友人称为“东方狂欢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滇中与滇南交界处的石屏彝族,自称尼苏,他称花腰。花腰彝聚居的石屏县哨冲镇水瓜冲一带,自古沿袭“德培好”习俗,“德培好”是彝语,意为“培养好的道德风尚”。它是“咪嘎好”的最高形式,“咪嘎好”是一年一次,“德培好”则12年一次(马年正月第一个马13举行)。解放50多年,只举行过3次“德培好”。第一次属民间性质,时为1954年;  相似文献   

18.
花鼓灯     
正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有歌、有舞、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的简单小戏,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舞蹈动作洒脱,瞬间舞姿复杂多变,是比较系统完整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者米拉祜族 乡,生活在这里的傣族男人们每年都要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男人节。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省大姚县昙华乡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插花节举行的日子。当地彝族上山采来鲜艳的花朵,在村前寨口搭起鲜花牌坊,把粉红的山茶、金黄的迎春、大红的杜鹃插满房前屋后。族人老少把鲜花插在头饰上、衣服上,祝福幸福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