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是西周筮人根据商周筮占资料编写的筮书,其卦爻辞均属珍贵的商周史料。战国秦汉以来的易学家均从哲理和象数的角度释说《周易》,使得易卦爻辞蕴含的史实真象日益隐晦。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按照相对(如(?)乾和(?)坤)或相反(如(?)泰和(?)否)关系,两卦一组,分为三十二组。每组两卦在最初命名时可能都含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反映出《周易》作者朴  相似文献   

2.
1.《易经》的得名:汉郑玄《易赞》及《易论》说:太卜三易,夏代叫《连山》,殷代叫《归藏》,周代叫《周易》。都是古代讲卜筮的书。《连山》、《归藏》早就失传了。《周易·古经》,自西周以来流传到现在。《周易·古经》(64卦及其卦爻辞)连同十翼,在汉代才定名为《易经》。2.《易经》包括哪些内容,讲了些什么?自汉代定名的《易经》,其内容有:①上经三十卦,包括卦爻辞,彖、象和文言;②下经三十四卦,包括卦爻辞、彖和象;  相似文献   

3.
古籍盛传越人断发文身,常裸体,不戴冠,《庄子·逍遥游》说:“宋人资章甫(帽)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韩非子·说林篇》也说:“毋贻盲者镜,毋于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说苑·奉使篇》与《韩诗外传》卷八载,越国使臣出使中原与楚国,也拒不戴冠.这些说法当非虚妄.现在考古界一般都认为,良渚人是古越人的祖先.既如此,两者的生活习惯应有继承关系.但近年反山、瑶山所出的良渚神人形象,个个都有冠帽.  相似文献   

4.
钗头凤     
扬之水 《收藏家》2003,(8):27-34
钗的出现晚于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精心制作的骨笄,而骨钗,目前见到的早期实物,已属春秋。《诗·鄘风·君子偕老》说到象揥,揥或作擿,也可以算作钗的一种,不过它流行的时间并不很长,两汉以后便很少出现。擿的实物多见于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中发见三件,其一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一期刊谢祥皓同志“《庄子·杂篇》旧注辨正”一文。读毕,觉文中颇有可议之处,兹特胪举数例,与作者商榷,并请方家指教。 一、(?)、繁 《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殖。” 谢文云:《尔雅·释草》:“蘩,皤蒿。”郭璞注曰:“白蒿。” 玉篇》、《尔雅·释草》邢呙疏亦云。可见“蘩”为香美可吃的野菜,此处“禾蘩以滋”即言其“禾”  相似文献   

6.
《史记·秦本记》标点正误一则章林中华书局本《史记》卷五《秦本纪》有云: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立.以牺三百牢祠。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今按“卜居雍”以下标点稍有误焉。商、周之际龟卜颇为盛行,《周礼·春宫》:“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  相似文献   

7.
关于《周易》(按:不含“十翼”,下同)的文献类型,存在许多不同提法。据《周礼·春官》“大卜”、“筮人”等记载,显然为筮书,古人看法亦多与近似。李镜池也说“采用了古筮参考书的形式”①。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人们开始从中探寻哲学思想,于是有人径而认为,“在中国的古代”,“在纪元前十二世纪就已经成为哲学著作,这就是周易哲学”②;或者说“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著作”③,并完全否定“是占筮之书”④。但仍有人坚持认为“是一部占卜用的手册”,还说“也是一部智慧的书”、“一部数字学著作”。⑤此外,有人…  相似文献   

8.
《岭·格萨尔王传》史诗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虽然是历史人物,然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岭·格萨尔与作为文学人物的岭·格萨尔既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又不完全是一人,不可划上等号,因为史诗中的岭·格萨尔,已由历史人物升华为文学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源  曲静 《文博》2008,(4):35-41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学术著作<日知录>收录了一系列易学札记,涉及易卦的起源、卦爻的形与位、卦象、<周易>的编次、卦爻辞的意义、卜筮关系、易学史等问题,其中"三易"、"重卦不始于文王"、"龟从筮逆"等条反映的学术见解与现代学者根据考古材料得出的若干重要观点不谋而和,值得重视.本文结合商周筮数材料对顾炎武的这些易学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纣和武王,是历史上一个时期两个相对立的人物,用孟轲的话说,前者是“至不仁”,而后者是“至仁”(参《孟子·尽心下》)。关于他们,史籍中有许多记载,有人却对某些记载表示怀疑。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其甚也”(《论语·子张》)。孟轲则怀疑《尚书·武成》说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孟子·尽心下》)。如此说来,正像明人叶盛所说:“信史诚有未足信者矣”)《水东日记·史官以心术为本》)。而怀疑一般都是有所见的。苏轼说:“子贡言此者,盖  相似文献   

11.
“四介既简”,此句出自 《石鼓文·田丰》.王昶《金石萃编》释文、潘迪《石鼓文音训》并误释此句为“吾众既简”.潘氏解“简”为“选也”.“四介”二字,郭沫若说:“二字颇漶漫,然谛审可辨,《诗·清人》‘驷介旁旁’.”郭说甚是.按古文献“四”、“驷”相通.《诗·小雅·四牡》:“四牧騑騑”.《仪礼·既夕礼》:“玄纁束马两”,贾公彦《疏》引《诗》作“驷牡騑騑”.《左传·定公十年》:“公子地有白马四”,《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作《左氏传》定公十年,宋公子地有白马驷”.《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公羊传·隐公元年》:“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徐彦《疏》引《诗》作“四騵彭彭”.《诗·秦风·驷(?)》:“驷(?)孔阜”,《说文》马部“(?)”字下引《诗》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面世后,学界对《筮法》的研究尤为集中,涉及到《筮法》的成书时间、性质以及对汉易的溯源;《筮法》篇与数字卦的关系;《筮法》所载的成卦法及解卦法;"卦位图"与《说卦》所载方位差异的思想内涵;《筮法》与《归藏》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邬建 《中原文物》2006,(4):85-87
《溪山行旅图》,绢本,立轴,淡设色,206·5厘米×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字中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图画见闻志》记载他“仪状峭古”,“性嗜酒、好道”,“理通神会”。就是说范宽能把道之理、物之理与画之理相通,把自己的精神与山林自然之精神相会而融合为一体。在好道之心的驱使下,澄怀而昧象,拒功名利禄、除俗虑杂欲,而专意于山水。一、范宽的“师古人、师自然、师心”范宽的山水画初学荆浩、李成,从《溪山行旅图》上能看出:强调写实,追求理趣,全景式的构图,充实、严密、一丝不苟。坚挺的外轮廓以及…  相似文献   

14.
首届新编《广西通志》计划编修88部专志 ,经 1 0多年的辛勤耕耘 ,现已进入全面收获的季节。近期又有一批专志已出版发行。即《广西通志·文化志》、《广西通志·石油、化学工业志》、《广西通志·社会科学志》、《广西通志·岩溶志》、《广西通志·生物志》、《广西通志·建筑材料工业志》、《广西通志·广播电视志》、《广西通志·商业志》、《广西通志·少数民族语言志》。目前 ,《广西通志》已出版面世的专志共计有60本。《广西通志·文化志》上溯文化事物、事业之发端 ,下限为 1 985年 (个别事项适当延长 ) ,共设戏剧 ,音乐、舞蹈 ,杂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也有着悠远的饮茶历史,关于饮茶的发源时间从考古及文献来看有三种观点: 一、神农说,唐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古人常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均归结于神农氏,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神”; 二、西周说,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在讲  相似文献   

16.
对吴国后期都城——吴大城的确认及研究颇有争议,归纳为二种,一是说即现在的苏州城,主要依据是历代文献资料,尤其是唐·陆广微《吴地记》及以后各时期的文献,如《吴郡图经续记》、《太平寰宇记》、《吴郡志》等.另一说与此相悖,作者之一曾根据近几十年来对苏州城的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撰写了《论苏州城最早建于汉代》一文.依《越绝书·吴地传》所言:“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徙治胥山”,就是说其城在胥山附近.《姑苏志》云:“胥山,在太湖口,今太湖口为胥口,其外为胥湖.另唐·崔(晏鸟)《姑苏台赋》:”……(姑苏台)北望灵岩馆  相似文献   

17.
贡德·弗兰克谈《白银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5月 2 6日 ,《白银资本》一书的作者安卓·贡德·弗兰克 (AndreGunderFrank)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就这本书做了报告。他讲了三个问题 :一、进行世界史研究的四个规则1 列奥波德·冯·兰克说过 :实际上 ,只有普遍历史 ,没有别的历史。这是他说的 ,并非他做的。要照兰克说的去做 ,不要照他做的去做。因为他是欧洲中心论 ,他说中国、印度没有历史。布罗代尔也是研究欧洲史 ,但不要照他做的去做。他只研究了欧洲中世纪史。研究历史应该是总体史。不要象我这样只做了一半 ,只研究经济史。世界史象一个三条腿的凳子 ,有…  相似文献   

18.
《礼记·昏义》之“合体同尊卑”解──辨夫妇关系有两种古礼说梁伟弦关于儒家经典所述之古代夫妻关系,有这样一种观点:"夫妻之间的关系,古礼有两种说法。一是《礼记·昏义》说:'妇至,揖妇而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合体同尊单以亲之也。'一是《礼记·丧服四制...  相似文献   

19.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20.
商周各类遗物上所发现的可靠的四爻筮数(或符号)易卦共有七例。四爻易卦与《太玄》之首有相似之处:其一,数合;其二,象合。基于以上原因,前人多将四爻易卦解读为《太玄》之首。我们认为此观点似是而非。首先,商周遗物上除了有四爻易卦,还有五爻易卦;其次,《周易》卦画表阴阳,而构成《太玄》之首的""不表阴阳。因此,以"数合"、"象合"论定四爻易卦为《太玄》之"首",难以使人信服。据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在三爻经卦与六爻别卦之间,有四爻卦阶段。商周遗物上的四爻易卦或可用来探究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之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