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煜骅 《世界历史》2002,26(3):56-6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占领其他国家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立“欧洲新秩序”(以下简称“新秩序”)。德国对挪威的统治是“新秩序”构架的一部分,因而究其本质,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认识“新秩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于“新秩序”历来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2.
杨领  马瑞映 《历史研究》2023,(5):183-204+224
西方学界的“军事革命”研究,是“新军事史”范式下的分支领域,集中考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文化转型、现代国家形成及世界格局转型,致力于以军事因素阐释现代世界起源。在社会文化史路径下,“军事革命”研究关注欧洲贵族与士兵境况及“军事启蒙运动”,并与其他“新军事史”研究形成互补关系;在“国家形成”论题中,“军事革命”研究与历史社会学存在跨学科关联;而在全球史视野下,“军事革命”与欧洲崛起之间的因果关系遭到质疑和挑战,亚洲“军事革命”转而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军事革命”因此超出欧洲范围成为全球史研究重要领域。“军事革命”研究的发展体现了西方学术革新进程,为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仇华飞 《史学月刊》2003,2(1):66-72
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由欧洲人支配世界近5个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时的同盟美国和苏联,战后不久便分道扬镳。形成各自的政治军事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对抗。欧洲成为东西方冲突的焦点.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由于双方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冷战研究,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看法,在美国有所谓“正统派”和“修正派”的学术之争,他们在冷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他们的观点,为研究冷战提供不同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卷入人口最多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成为受害最深的地区之一。然而,这些互相敌对的欧洲国家在战争结束仅仅几年之后却不计前嫌,联合起来,法德意荷比卢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始走上持续至今的联合之路。那么,二战与欧洲联合的兴起有什么关联?战争对欧洲联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吗?  相似文献   

5.
李阁楠 《日本学论坛》1991,(2):11-14,46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国际格局的交替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雅尔塔体制下,日本曾被美国占领达7年之久,在东西对抗中又重新崛起。80年代后期雅尔塔体制开始崩溃,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解体,日本正在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个强极。一所谓国际格局,是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国家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也有时是多种形式同进。19世纪以前,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基本上是属于地区性的,结局只是某一地区格  相似文献   

6.
英国历史学家托因比主编的《欧洲的重组》(上、下册),作为《国际事务概览》丛书“战时编”中的一卷,最近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主要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希特勒德国在军事上开始崩溃到欧洲大陆全部解放后一年(1942年秋到1946年末)这段时期内,欧洲在军事、  相似文献   

7.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维系反法西斯同盟的纽带消失,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上升到首要地位,美英和苏联的同盟关系逐渐被冷战局面取而代之。 冷战起源于欧洲,后又扩及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英国作为战时“三大国”之一,且与美国有“特殊关系”,在冷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英国积极促进美国实行冷战政策;但在亚洲,英国对美国的冷战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作用。人们对英国在欧洲的作用研究得较多,对它在亚洲的作用谈得较少,本文以战后十年若干重大国际事件为例,试就英国在亚洲冷战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44年,时在欧洲战场采访的埃德加·斯诺,与其中国好友、现代著名作家萧乾在法国巴黎邂逅了。当时,斯诺曾颇为动容地发过两句肺腑之言:“中国真正是我第二家乡”,而“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人们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古代中国或中华民族自在时期,形成的“华夷”观是解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核心观念,王朝中国政治是和各族裔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互相需求日益推动自在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近代以来,随着“西夷”的入侵,自在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向自觉并追求自决。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自觉和自决的斗争才有了组织性的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百余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通过新制度新国家的一系列构建活动,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组织的凝聚核心,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活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 1979年,正好是希特勒由侵略波兰所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四十个年头。这年,收录有10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论文的研究著作《1939年夏——列强和欧洲战争》,在西德出版了。阅读本书就能够了解现阶段的研究水平。书中也包含了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日本状况》(三宅正树稿)的论文。可见在海外,对于日本的研究是越来越加关心。但是,关于判断第二次大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种种主张。而把1939年9月1日德国——波兰战争的开始,视为“最后的欧洲战争”(鲁卡克斯说)的全面爆发的看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希特勒的铁甲战车就将欧洲一个个小国家碾得粉碎.号称欧洲一强的法兰西共和国在希特勒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在贡比涅森林举起投降的白旗. 希特勒并没因占领了欧洲大陆而停止战争,他把魔爪又伸向大不列颠.1940年7月,希特勒集中200多架战斗机、轰炸机,发动了“大不列颠空战”,大批德军云集英吉利海峡,准备实施横渡海峡的“海狮行动”.  相似文献   

12.
试论莫内欧洲统一实践的特点李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统一真正起步了"①。让·莫内(JeanMonnet1889.11.9-1979.3.16)在西欧联合的重要阶段顺应时代潮流,奉献出个人的聪明...  相似文献   

13.
赵箭 《黑龙江史志》2013,(21):59-60
从中世纪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与德国结下了长达千年的世仇。但自从二战后,受国际和国内多种因素的推动,法德这对曾经是不共戴天的仇家开始握手言和。为战后开始的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重要保障,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为什么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从东西方环境史比较的角度可能会对此得出独特的解释。当然,这种比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实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要分析的十个问题是:谨慎对待精神观点,环境史的制度分析,耕地与牧场的平衡与失衡,西欧的婚姻模式,延续、持续性和自给自足,森林和权力,欧洲多中心主义的优势,魏特夫“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绿色复兴,欧洲殖民主义的环境影响,环境史上是否存在一个“欧洲奇迹”。从这十方面的比较中会对“环境史中的欧洲特殊道路问题”有更清楚的把握,进而揭示出一个辩证的历史逻辑,即“长期的成功恰恰加剧了危机”。这或许就是东方前现代的繁荣昭示给现在西方文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倪学德 《史学集刊》2007,(6):51-55,9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尔战时政府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战后初期工党执政后,在外交政策方面摒弃了过去的理想主义,把现实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工党政府推动美国参加欧洲防务,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起欧洲均势,满足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在非殖民化问题上,工党政府同样从现实主义出发,撤出了印度和巴勒斯坦。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的现实主义,工党外交理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阿登纳的欧洲联合政策及早期实施——兼谈德国对二战的反思黄正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联合运动中,联邦德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西欧联合的主要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早在西德国家成立之前,西德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在其成立后通过的纲...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欧洲联邦主义”(Eurofederalism,以下简称“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intergovernmentalism)两种主张。20世纪80年代,一位曾在欧共体委员会任职的英国人写道:“联邦主义和政府间主义,超国家主义和不同民族国家间的合作:关于欧洲的两种概念……从共同体建立的初期起就在彼此竞争。”它们涉及到欧洲联合要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8.
日不落帝国的崩溃——论英国非殖民化的“计划”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欧洲殖民帝国的崩溃可以说是世界当代史最重要的事件。它是进步战胜野蛮、正义征服邪恶的标志,同时为人类历史“殖民化”这肮脏的一页划了一个句号。近年来,随着英国30年前官方文件的解密,史学界对非殖民化的研究进一步展开。本文拟运用近年公开的英国官方档案资料,对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的“计划”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及东欧的巨变,世界格局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即东西方两种不同意识形态长达四十余年的两极对立、冲突基本结束。因此,有人将当代世界定义为“意识形态的终结”。在曾经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冲突结束之后,国际政治的新格局、新秩序却尚未定形。对于这个正在形成中的新时代,各种人物都力图给予种种解释、界定,力图为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把握新时代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在  相似文献   

20.
当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与欧洲国家的强大形成鲜明对比时,欧洲大国看似掌握着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主动权,但欧洲国家因利益冲突而不可能一致对付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衰弱不堪,但它依靠一两个强国来抵制其他欧洲强国的侵犯,保持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在英国和法国的帮助下抵制俄国,在俄国帮助下压制埃及行省的分裂行动,依靠德国的帮助抗拒其他欧洲强国,客观上延缓了帝国的衰亡。很显然,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虽是“病急乱投医”,但也有一定主动性,并非完全任人宰割;只是帝国内政中的问题削弱了正常外交活动。奥斯曼帝国对欧关系的演变受当时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严重影响.帝国最终被卷入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