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玲玲 《文物世界》2015,(1):7-9,32
"瘗"是掩埋、埋葬的意思。所谓瘗葬,就是一种埋葬方式。天龙山是一座佛教文化名山,自东魏以来就是历代文人墨客朝圣礼佛的灵秀之地,山中有寺庙、石窟、佛塔等各式佛教建筑,历史遗存丰富,本文主要是对天龙山的佛教瘗葬形式做一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漏泽园",是我国古代国家官办慈善救助性质的公墓设施,解决国民"贫无以葬"的问题,形成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影响深远,一向为学界所关注.据文献记载,漏泽园葬墓,要用两块砖刻上尸体来源、死者和有关家属姓名、送检、葬埋日期和编号等内容.故漏泽园铭砖是研究漏泽园制度等问题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料.除了一些偶然发现的传世品之外,还有大量材料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  相似文献   

3.
漏泽园是宋代产生的官办公墓,对后世的公墓制有一定影响。漏泽园制度在明代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明代的“漏泽园”和宋代漏泽园相比较,有同有异,二者之间明显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代漏泽园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官办公墓制度,有关遗迹的发现研究过去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还是空白(特别是南宋阶段)。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几批南方地区出土两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发现的唐代遗迹,就有关制度的渊源与火葬的关系,以及两宋漏泽园制度在南方地区实施的年代、特点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进行论述,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王晓 《中原文物》2002,(6):72-75
漏泽园是宋代一种特殊的墓葬。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资料 ,对其墓葬的形制、年代、成因、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瘗鹤铭》,是一方悼念仙鹤的铭文石刻(瘗是掩埋、埋葬的意思)。早在距今1500多年前,这石刻便出现在江苏镇江焦山西边的峻峭岩壁上。焦山在长江中,四  相似文献   

7.
汉代戍边士卒衣装来源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戍边士卒的表装来源主要由官府提供,数量视政府的经济状况而定。按冬、夏两次禀给。由于集兵方式、国家经济水平等多种原因,士卒也备有私衣。  相似文献   

8.
磁县发现北宋漏泽园丛葬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89年秋天,磁县观台镇二街村民杨才喜,在新宅基地内挖基建房时,发现古墓数座,磁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派人赶往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今简报如下: 一、墓葬位置与形制 观台镇在磁县城西南漳河之阴,是宋、金、元古磁州窑烧造的主要场所之一,漏泽园位於观台镇二街村西北角、东邻和尚堰、西靠通往漳河的便道,南连二街新村,北接古磁州窑遗址据调查,漏泽园的面积很大,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50米,总计面积约10000平方米。目前,北部为耕地、南部大片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慈善事业概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卫平 《史学月刊》2000,(3):95-102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乓中唐宋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设置悲田养病坊,用以收养贫病老弱、残疾人及孤儿;宋代政府更为重视慈善事业,先后设置了居养院、安济坊、慈幼局、漏泽园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老弱、疾病、孤幼、死者进行救助,其计划之详尽、规模之宏大、设施之齐全、内容之广泛,在中国历史上二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10.
“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根据对辽东半岛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的统计分析,结合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和贝类遗骸的种类及数量,讨论了辽东半岛从小珠山下层时期到青铜时代生存经济的模式及其变化。然后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上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辽东半岛北部区、南部区和海岛区的生存经济模式及其变化,与各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勇 《中原文物》2022,(5):83-91
广西桂林与河南洛阳是目前国内发现唐代佛教瘗龛数量最多的两个地区,通过两地瘗龛形态、内涵与历史的比较发现,桂林佛教瘗龛应是受到了洛阳龙门石窟的直接影响,并结合了本地文化传统而开凿的,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点。桂林唐代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受到东都洛阳的直接影响,极可能是原籍中原地区、宦仕桂州的官员或被贬谪之人所为,透露出华南社会史、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片段。  相似文献   

13.
八旗抚恤制度就是指清统治者对因公死亡、病故、伤残或致仕、退役的八旗将士及其眷属与鳏寡孤独者给予特殊的政治、经济待遇的一种制度。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 八旗官员之抚恤 八旗官员之抚恤主要包括阵亡、伤亡、殉难、殉节、殉职、病故、致仕、遗属等七个方面。 (一) 八旗官员阵亡之抚恤 八旗官员阵亡后,品级高者,统兵将帅和当地督抚必须及时专折奏请抚恤,并随折开列该故员履历清单;品级低者由统兵将帅造具清册报送兵部,由兵部咨送吏部,吏部按月汇奏。奉旨获准后于十日内通知礼、兵、工三部循例抚恤。由礼部发给祭银、葬银,由兵部发给恤银,工部发给碑价银。  相似文献   

14.
湖北巴东罗坪遗址群,位于神龙架南坡、神龙溪上游。该遗址群由相关的车口遗址(BLC)、泰山庙遗址(BLT)、猪脑壳包墓地(BLZ)等几个位置相近的文化遗址组成。2001—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坪遗址群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古发掘。遗址群文化内涵以汉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周、明、清等时代文化遗存。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动物遗骸,发掘工作者按照严格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对这些动物遗骸依其出土单位进行全部搜集。2003年夏秋之际,在对罗坪遗址群的整理研究中,我们对这批动物遗骸也作了种属鉴定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辽东半岛的新石器——青铜时代遗址中发现有较多的獐遗骸(图一),并在某些时段上与其它地区形成明显差异;獐是一种环境变迁指示意义较强的野生兽类,它在古代曾普遍生存于辽东半岛,或许蕴含着同期自然环境变暖的信息。基于这两点来探讨辽东半岛的古环境变迁及其所能反映的与古文化发展的关系,即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图一 辽东半岛发现獐遗骸的遗址位置图一辽东半岛古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獐遗骸,主要包括獐的骨骼残骸及用獐犬齿加工而成的牙刮削器、牙坠等。统计这些獐遗骸的出土情况,旨在以此为基础观察獐在不同时段的消长特点。考虑到迄今半…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为主导,应与当时佛教的世俗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从考古发现的宋代舍利瘗埋的资料来看,舍利瘗埋这种佛教活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借助佛教展现他们的护国、佑己及先祖、求平安的情怀。但由于士大夫的参与,使得这一原本庄严的宗教活动变成了充满人文情调的活动,而且与宋代社会温馨的人文情调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董旭 《文物春秋》2015,(2):71-75
平山万寿寺塔林为万寿禅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是保存较好、较完整的墓塔群。在现存的12座墓塔中,6号、10号、11号墓塔塔铭对研究万寿禅寺历史及其在当时佛学界的地位、瘗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龙门石窟佛教瘗葬形制的新发现——析龙门石窟之瘗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门石窟不但有藏尸的瘗窟,而且还有葬灰的瘗穴,这是在龙门首次大量发现的佛教岩葬瘗穴遗迹。笔者对这一佛教瘗葬文化遗存作了系统考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瘗穴根据龙门石窟的窟龛形制与大小,窟龛内容与设施,窟龛功能与作用,所有窟龛可分为造像的像窟(含龛,下同),坐禅的禅窟,葬尸的瘗窟,葬灰的瘗穴4类。像窟无需赘述;禅窟是僧、尼静心思虑,坐禅修行的洞窟;瘗窟是埋葬僧俗尸体的洞窟,瘗穴则是瘗藏僧人骨灰的洞穴。因前三类洞窟已  相似文献   

19.
建国三十余年来,经整理出版的鸦片战争资料,我已见到的约二十种,今分为综合汇编、档案、结集、私家撰述及泽文等五类,作一简略的介绍。惟笔者见闻有限,失漏在所难免,评论可能有偏颇,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已发现并确认的渤海舍利瘗埋遗迹有四处,通过对其地宫形制、舍利容器组合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对相关舍利瘗埋现象、遗物和纹饰的分析和对比,可以看出渤海舍利瘗埋制度更多地受到唐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与周邻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