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静  郁明 《文物世界》2013,(3):7-10,30
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仪礼中由蛮荒的用活人为主人殉葬制度向逐渐取消用人殉葬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替代品,是人性自然转化的一种标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俑作为雕塑艺术品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深度考量,是对自身形象、性格等方面的自我把握和描述。俑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官吏等形象。  相似文献   

2.
俑,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用俑殉葬是我国丧葬史上的一大进步,它逐渐取代了夏商周时期用活人殉葬的残酷葬俗。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这种葬俗始于商代末期,盛于秦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是秦代用俑陪葬的集中体现,但在其它地方却极为少见,说明秦代用俑陪葬还仅局限于中央。及至汉代,用俑陪葬开始普及,许多地方的高级贵族或官吏的墓葬中都有俑出土,我国古代用俑陪葬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如陕西西安、山东临沂、江苏扬州等处皆发现有用大量的俑陪葬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俑为代表的秦汉俑是我国古代陶俑艺术的代表,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秦俑兵阵整体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氛围,反映出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特点。汉朝在一定程度之上受到秦的影响,汉俑对于俑艺术既有继承也有发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秦文化孕育于西北游牧民族,在陶俑身上也多体现了剽悍和大度的特色。汉文化则更多地受到西楚气韵的影响,因此秦汉陶俑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诸如服饰、规模等。而秦汉陶俑又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  相似文献   

4.
秦汉兵马俑共发现了三处,即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以下简称“秦俑”)①,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以下简称“咸俑”),徐州市东郊狮子山西汉兵马俑(以下简称“狮俑”).这三批兵马俑性质相同,皆为墓葬的组成部分.其埋藏方式、俑坑建筑、放置形式、俑的种类、服饰及彩绘、思想内容及制作方法等殊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为研究秦时军事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在此之前,咸阳杨家湾汉高祖长陵陪葬墓附近的十一个陪葬坑中亦曾出土大批步、骑兵陶俑,其中步兵俑一千八百多,骑兵俑多至五百以上,构成阵容雄伟的军阵,其墓主可能是西汉文景时期一位地位相当高的军事将领。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巩固的重要时期,因而对以后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影响极大。研究秦汉军事,亦对认识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发展有一定意义。本文试图以秦俑与杨家湾汉俑军阵比较,对秦汉时期军队的发展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中华 《文史月刊》2023,(12):70-76
<正>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冥器之一,是代替人或物殉葬而塑造出的一种产物。近年来,对墓葬出土的人物俑及其服饰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动物俑的研究则略显逊色。动物俑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不仅折射出动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发展情况,而且也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证。本文选取了北魏时期平城地区出土的动物俑为研究点,梳理了大同地区北魏动物俑发掘资料,结合鲜卑逐步汉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所谓“早期”秦俑,是指秦陵兵马俑以前秦国的俑。从秦墓的发掘可以看出,早期秦俑出现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到秦的统一,这与春秋早期的殉人秦墓在时间上相互衔接。 早期泥俑从个体上看较秦陵兵马俑要小,目前发现的不超过25厘米。另外,凤翔西村春秋墓中,风南M_(23)中,发现两件石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了三件,铜川枣庙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秦墓中,许多墓中均有殉葬俑出土。  相似文献   

8.
一、中古陶俑发展简史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南游牧生活方式向农耕定居生活方式过渡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制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已掌握了制陶术。南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加,以俑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社会现象开始出现。俑是我国古代先民模拟人或动物的形貌、用以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明器。  相似文献   

9.
2002年底,山东章丘市危山风景区内发现汉代陪葬兵马俑坑。在对兵马俑坑出土陶俑进行修复过程中,经过对俑体内部结构和制成材料的仔细观察、检测研究,明晰了立俑的制作工艺。立俑制法多采用合范法,少数部位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与秦汉时期不同,西晋时期东南沿海墓葬中出现的人物俑,几乎青一色为胡人俑。研究表明,这与汉晋时期社会大动荡、汉胡文化大融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传播以及当时的丧葬礼俗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陶俑是一种随葬品,但又是人物雕塑艺术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诸如阶级关系、等级制度、风俗习惯、服饰装束以及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时代雕塑艺术水准的高低。是研究古代历史最直观、最形象的实物佐证。俑的制作由来已久,它是从奴隶社会人殉、人祭制度演变而来的。据考古材料得知,人俑的制作殷商就已经开始,在安阳殷墟第十五次发掘时,曾发现三个带手枷的奴  相似文献   

12.
唐朝时期,朝阳为营州督都府、平卢节度使治所所在地,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朝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墓之地,出土的陶俑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朝阳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水平,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本文通过对朝阳出土部分唐俑分门别类地介绍,反映唐代的丧葬习俗,再现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相似文献   

13.
陈亮 《文物世界》2010,(3):66-72
<正>古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负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也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审美习俗变迁的轨迹。汉、唐是中国古代社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二号坑中出土了几件级别较高的“武官俑”,《秦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试掘简报》及许多宣传资料中都称其为“将军俑”.关于这一称谓早就有人提出了异议.“第一、二、三号俑坑中没有将军俑,现在所说将军俑,应分别是校尉俑、郡尉俑和司马俑”“所谓将军俑的提法不确,目前只能称为军官俑”.台湾的研究者认为应称之为“武将俑”.“将军俑”到底应该定为什么级别的武官俑,还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吴若明 《文博》2012,(3):14-22
在崇尚厚葬的西汉早期王侯陵墓中,陶俑是陪葬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对较完整的保存下来,除常见的兵马俑外,西汉大量出土的女性陶俑更是对先秦兵马俑新的发展,包括了侍女俑、舞蹈俑、器乐俑等不同的形象。在"视死如视生"的西汉王候地下陵墓中,这些不同身份的女俑还原了一个生动再现的西汉王侯生活景象,其中以西安汉阳陵出土女俑和徐州楚王墓群驮篮山和北洞山的女俑最为代表,并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汉阳陵和西汉楚王墓葬中女俑在制作方法、尺寸、数量、刻划风格和服饰、发式、姿势、面部表情等多方面的对比研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所体现的这一时期西汉帝王和地方王侯在权力和财富、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汉代陶俑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汉代陶俑,题材广泛,形象生动,技艺精湛,是我国古典雕塑珍品之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本文就社会背景、分期、制造工艺和艺术特色谈一些浅见。 一、社会背景 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奴隶制时代所实行的残酷杀殉制度,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看到的秦兵马俑雕塑群,是处在焚烧塌陷后的俑坑遗址之中,棚木仅存炭屑,夯土隔梁略有下沉变形,黄土因烧烤而变红,在红烧土块之中,兵马俑歪斜破裂,青灰的陶质俑体也微微泛出火烧后的红色.但是,当我们注意到偶而残留在俑身上斑驳的色彩时,一定会惊奇这些色彩虽经岁月和烈火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代的陶塑艺术,在我国古代陶塑史上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再现秦代军容的秦俑被称为“第八奇迹”,是世界古代写实雕塑艺术的不朽作品,而汉俑则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更为广泛,较多地注意刻画对象的神志,因而雕塑手法上出现了较为夸张的写意作法.要了解秦俑艺术与汉代艺术效果的不同,仅看其外表是不够的,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是应该加以探究的.  相似文献   

19.
六博是博戏的一种典型形式。博戏在秦汉时期十分的繁盛,受到天子和广大臣民们的喜爱。三门峡汉代墓葬出土的六博俑模型是其中的代表。博戏的种类多,秦汉时期的博戏的器具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吹埙俑是墓葬中俑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手捧于嘴前做吹奏状,是古代丧葬观念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随着近几年丰都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在一些汉墓里出土了制作精美、形象丰富的吹埙俑,其造型均为胡人形象,时代主要在东汉中晚期。文章对收集的胡人吹埙俑进行分析,从其所着服饰来分析胡汉文化的融合、胡人进入三峡地区的路线推测、吹埙俑在墓内扮演的角色反映出的汉代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