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以孔子为教主,其三世三统之变、进化维新之义以及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春秋》一脉相承;《孟子》传孔子《春秋》之学,得孔道之本,孟子之学应出自有子,而非曾子。《春秋》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理解《孟子》之“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粱大伟 《神州》2013,(7):7-7
在《孟子》中,孟子用诗来论证他的治国思想、外交思想、哲学思想等,充分体现出孟子的价值取向。从《诗》学传统上讲,是对《诗》用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据顾言武的《日知录》考证,《尔雅》人经应在唐代。唐宗时,在原有“九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尔雅》三部书,为“十二经”。宋代,《孟子》人经,始有“十三经”之称。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引《诗》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留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四十卷中的《诗经》诗句,大多数引自《毛诗》并记载相同,有少数与今本《毛诗》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另有几处引用《韩诗》和《韩诗外传》,此种引《诗》特色,与北朝“《诗》学”的传承情况相关。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诗》的独到之处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孟子》是士大夫的必读经典,即使现代,它也是高等学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案头必备书之一,其中的不少篇章,被选进《古代汉语》课本,成为文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孟文进行研读,笔者发现《孟子》通行注本的注释语意、词义、句读、虚词等问题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孟子》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一经流传,便轰动四方。孟子的比喻在先秦散文中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历来被世人传颂。孟子论辩长于譬喻,使用形式多样,时而以具体的事物为例,时而以故事、诗句为喻,因此本文拟从五个大的方面来对《孟子》的譬喻类型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7.
唐陆善经为《孟子》作注,丁公著、张镒为之作音,北宋孙奭兼采三家之说成《孟子音义》二卷,今所见《孟子音义》有单行本和音义注疏合刻本两种.常见的十个单行本均来源于清人影抄明人所藏宋本,它们之间版本关系密切,值得梳理.另搜辑阮元、缪荃孙、王振声、黄焯等所校《孟子音义》文献信息,以备查考.  相似文献   

8.
《]孟子》一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既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同时又是受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影响。研究分析孟子的生态伦理想对我国走出当前的环境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治史、科举制度史的角度讨论《孟子》在两宋的地位变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经的问题。特别关注熙宁四年变法以後的历次政治变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梳理两宋科举正经、兼经制度的演变,对南宋绍兴六年始实行的以“六经”为正经、以《论语》、《孟子》等为兼经的制度作了考证。本文认为《孟子》上升为兼经影响到其他诸经的沉浮,而经学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自汉武帝以来至两宋,总是与政治、改革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去世后,曾子的地位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曾子》十篇晚出的说法,对曾子的研究,只是依靠《论语》、《孟子》、《礼记》等文献记载,造成了对曾子思想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古汉语专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进行研究,并结合语义场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出《孟子》单音反义形容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大纲》首次呈现了清代《孟子》学文献资料的全貌,对《孟子》学、四书学史均具有重要的目录学价值;《大纲》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宏观研究上贯彻科学归纳法,得出一系列科学结论,并首倡简单性原则和反孤证原则以处理微观争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大纲》区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考察《孟子》学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不将眼...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春秋》性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从战国之际的孟子、苟子,直到两汉时期的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一部蕴含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孟子&;#183;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瞑。”这是说孔子有鉴于春秋末年世道人心的衰坏,  相似文献   

14.
靳宝 《史学史研究》2023,(1):12-22+80
“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是李大师修史设想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编撰思想。李大师欲以内北外南而又备南北的编年体书写形式,编撰一部南北朝史。李延寿继承、发展了其父李大师的修史设想和编撰思想,巧妙地把《史记》与《吴越春秋》在体裁体例方面相融合,采用内北外南而又贯通南北的纪传体书写形式,编撰完成了《南史》《北史》,实现了以备南北的著述之志。可以说,内北外南这一体例,既是李大师、李延寿站在隋唐立场上维护隋唐以北朝为正统的前提下所选择的,又是《吴越春秋》内吴外越的体例特征带给他们的启示和借鉴,二者高度契合。同时,在大一统和天下一家观念影响下,以及在《吴越春秋》通观吴越、总揽内外的编撰思想的启示下,以备南北又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著述旨趣。  相似文献   

15.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海经》、《荒经》从字上看与《山经》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经》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经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明朝是理学的全盛时代。明太祖和明成祖比宋元的君主更善于利用程朱理学来实行封建专制的思想统治。从私塾到国子监的学生,只许读经过朱熹等人注释的《四书》、《五经》,外加明太祖“御制”的《大诰》。然而,思想总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就在朱熹被捧得比孔子还高明的明中叶,出现了王阳明的“王学”。这派学不满于朱熹“穷理居敬”之类教条的僵硬和繁琐,以佛教禅宗的语言,孟子的学理,陆九渊的“心说”,作为判断天理人性的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18.
《史》、《汉》之际史学的发展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正统化观念不断加强,前人已多有论述;二是史学自身的发展更多体现在史家对史书编撰形式的探索上。纪传体体例逐渐"整齐",起居注著录渐成常例,地方史的撰述得到提倡,学术史、人物专史、杂史、制度史等都以专书的形式出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史书编撰出现多途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1975年9月,郭小川在天津静海五七干校写了诗歌《团泊洼的秋天》。第二年11月,距诗人离世不到一个月,这首诗在《诗刊》发表,随即引起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近三十年过去了,当中的一些诗句甚至整个诗篇,许多人一定还能背出来,但是,这首诗歌富于戏剧性的来龙去脉,则几乎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