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族结构是徽州宗族研究的重要问题。祁门善和程氏是明清徽州望族之一,在徽州宗族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谱系结构、权力结构、祭祀结构、财产结构、社团结构五个视角研究祁门善和程氏的宗族结构,藉以反映明清徽州宗族结构的风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世谱形成于宋元时期,以族谱为其主要形式,文章以徽州程氏族谱为例,对宋元时期宗族谱系的构造进行分析。徽州程氏族谱可分为本宗谱和氏族谱两部分,两种谱系是建立在族与氏族区别的基础上,以名族为本位结合在一起。本宗谱系的构造特点是宋元时期族亲属关系的反映。氏族谱系则是追溯姓氏来源,通过神祖祖先的历史化和世系化,确立氏族的名族地位。 相似文献
3.
祁门善和程氏是徽州程氏宗族的重要支派,遗存文书众多.笔者2008年参与整理了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保存的一批祁门善和程氏宗族文书资料,此次整理文书近150件,分为土地文书、房契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关系实态文书、社会文书、会社文书七个方面.这批文书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关联度强、保存完整、民间性突出等特点,价值较大,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成化年间程敏政纂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为徽州谱法以及谱系文化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其谱法既强调谱系文献考证的意义,又强调世家统宗的宗法收族主张,对徽州谱法以及谱系文化的发展影响甚大。正是在对程敏政统宗谱法的讨论与批评中,徽州宗族形成了以统宗收族为根本、以存疑存阙为史法的徽州谱法。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宗族社会典型的徽州地区,在明清时期,宗族已演变成徽州基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透过宗族的变迁即可管窥这一长时段徽州基层社会的变化。家谱档案作为家族发展的直接记录,是探究宗族变迁的基本文献,对其进行实证性研究,可以弥补相关定性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谱系并不仅仅是满足村居宗族的收族作用,它也具有与宗族社会互构与映照的关系。谱系构造以人们的祖、宗、族观念为结构基础,此种祖、宗、族观念与国家—族群—宗族的历史联结密切相关,其远祖及始祖象征着姓族的神圣来源以及与国家的关联,也反映了主流族群的认同意识;宗祖与族祖则是国家制度下的世居权与户籍地位的象征。徽州谱系以祖、宗、族三层次结构为典型,谱系结构也在与现实社会关系互动中构造了一个以宗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7.
湖北通山茅田王氏系江西德安王韶第八子王定的后裔,新发现《茅田王氏宗谱》自宋淳熙戊戌年(1178)至民国辛巳年(1941)凡13次续修,完整连续,可信无疑。该谱所存冯京、王厚、王彦融等宋人诗文未被《全宋诗》《全宋文》所录,甚为珍贵,本文辑出且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新发现的祁门竹源陈氏宗谱文书个案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末徽州民间纂修宗谱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徽州民间纂修宗谱的缘起、纂修组织结构、各项制度规定、宗谱管理、纂修谱例及付梓规定等,对研究清末徽州乡村地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口、民俗等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安志》、《徽州府志》都是徽州以及历史上的重要方志,而明代的《新安志补》作者方信说:补弘治壬戌旧志之阙及拾罗鄂州《新安志》之遗,正讹辨疑,准李肇《国史补》之例。①显然,这是对名志的补充和修正,它的资料性、学术性应是毫无疑问的。遗憾的是,方信在《明史》上无传,几无相关信息,而《新安志补》 相似文献
10.
今上海图书馆藏婺源《韩溪程氏梅山支谱》中发现朱槔佚信三通,是朱槔随朱熹家族从婺源迁居福建后写给婺源表弟程鼎的,其中较为详细地反映出朱熹家族入闽初期的生活状况、学术转向以及与婺源韩溪程氏家族的关系等史事,可以与其它相关记载互补互证,对朱熹家族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载入南朝正史的豪强人物,程灵洗在南宋以降的徽州社会一直是颇具影响力的神祇。当地对程灵洗的崇拜,从宋到元经历了形式上的变化。从南宋最初的露天社祭到世忠庙的营建,从元代程元谭-程灵洗世系关联的建立到元末各地世忠行祠的兴建,崇拜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地方神祇正统化的过程,其中地方士大夫是主导力量。随着程灵洗在明初洪武礼制中祀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明代中叶徽州商人力量的勃兴,在地方社会组建宗族的潮流之下,程灵洗崇拜不仅逐渐呈现由商人主导的态势,同时也具有了明显的宗族化的倾向。原先各地流行的世忠行祠最终演变成了各地的程氏宗祠,徽州早期的豪强人物程灵洗由此逐渐进入各个支派的程氏谱牒,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2.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源于氏族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徽州宗族社会形成中,歙县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它曾是徽州几十个姓氏宗族的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源自篁墩的宗族裂分是徽州宗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机制,篁墩在徽州人的心目中,具有宗族圣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存元人文集中所存族谱序跋数量重新统计,考订出现存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总计233篇,反映的族谱总数是222种。谱名中普遍使用的名称依次是族谱115种、家谱35种、世谱27种,以“族谱”最为流行。族谱反映的地区分布,前6名依次为江西80种、浙江37种、江苏13种,安徽12种、河北10种。元代“族谱”一词的流行和江西地区修谱盛行表明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沈尹氏可能出自楚穆王,是楚王族析出的一支小宗世族;沈尹为楚官职,主管宗庙祭祀和贞卜;沈尹氏因其祖沈尹子桱官沈尹一职而得氏,始封时间约在前六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在宗族社会变迁、宗族近代化、城市宗族研究方面都出版了专著,研究者还注意从区域入手探讨宗族,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宗族,极大改变了以往近现代宗族研究的薄弱状况.华北宗族的研究引起人类学与历史学学者的重视,客家宗族研究形成高潮,人类学者关注当代宗族.当代宗族复兴的研究方面,宗族与乡村自治的探讨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7.
据现有材料初步推测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为成帝及其成恭杜皇后的陵墓,其侧室附葬的是周章太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徽州族长的权力简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族长是清代徽州宗族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对宗族内外事务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这些权力主要包括宗族祭祀权、族内事务主持监督权、族内纠纷调处裁判权、对宗族经济生活的控制权、对族人的处罚惩治权、宗族对外交涉权等。由于族长拥权较重,徽州宗族在族内制度设计时对族长制订了一些防范、惩罚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宗族自治中的不利因素,使徽州宗族社会秩序沿着相对较为健康有序的轨道惯性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