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73年,意大利修道士山·马尔荷用木料、粘土制作了一个玩偶,并且给这个玩偶起了个名字叫玛尼奇诺。这种木制的玩偶在法国和荷兰受到青睐,人们争相制作这种玩偶,把它叫做“模特儿”。  相似文献   

2.
《民俗研究》2021,(4):142-147
经变画虽与佛经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观察、想象与呈现,乃是佛国世界与世俗社会共寓的重要载体。莫高窟经变画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内容、人物风格和画面构图,阐释佛经教义,映射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进程。魏晋至隋唐时期,莫高窟经变画中原本处于中心位置、高高在上的佛陀日渐走下神坛,走入世俗社会,其人性日益多于神性。在这一过程中,经变画内容日渐丰富,世俗元素不断增多,彰显出佛教世俗化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铁雁 《神州》2010,(6):60-62
在春节联欢会上举办集体婚礼和金婚大典,在我们医学院还是第一次。院办公室贴出通知,学生会办的《民主与学术》小报也作了报道,引起了全校教职员工以及寒假留校的中外学生的兴趣,市电视台记者闻讯也提前赶来,进行录像的准备工作。联欢会原定下午四点开始,可是,才二点过几分,会场内外就已熙熙攘攘了,许多教职员工家属也都赶来看热闹。  相似文献   

4.
藏北行色     
2004年第一次开车进藏时虽只走了林芝、山南一线,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将与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毕生的情缘。随后一年的城市生活,那份寻回的真情与感悟已渐渐为世俗所冲淡,但那份西藏情结却丝毫没有被磨灭。当年留下的遗憾再次呼唤着我:藏北、阿里、古格……  相似文献   

5.
雁门关,万里长城上的一座名关,虽处塞外荒原,却以其雄关险隘,不乏腥风血雨、兵戈铁马之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威震三关的杨家将,三代戍边,精忠报国,可谓“丰功伟烈著边疆,浩气英风留古塞”。虽已时代久远,虽已记忆模糊,但杨家将的英名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人们对  相似文献   

6.
人体是绘画和雕塑最理想又是难度最大的表现对象,是专业技法基本功训练的最高课题,它是衡量一个美术工作者造型能力的试金石。 在美术活动中对模特儿的运用,至少在古希腊时代就有。进入近代以来,模特儿的运用在西方国家更为广泛。不仅在美术教学上极其重视模特儿的基础训练,而且在现实中又能够将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很好地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刘洋 《收藏家》2000,(1):54-60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活跃着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她面貌虽丑,却画艺精湛;虽屡遭世俗重压,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她,就是我国著名旅法画家潘玉良。潘玉良,原名陈玉清,后改名张玉良,1895年生于扬州,父母早逝,少年飘泊芜湖,沦落风尘,尽人间酸苦。正当她走投  相似文献   

8.
美国世俗政府与宗教教会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从宗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来看,政府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呢?美国民众间存在着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宗教的利益应大于世俗的利益,宗教的精神作用影响着世俗政策的制定。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不仅可以不考虑宗教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电影书     
《世界》2012,(2):192-192
温莎公爵夫人嫁给爱德化八世的故事流传了数载,人们感动于那份爱情还有不畏世俗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李宏丽 《沧桑》2011,(6):124-126
元代杂剧中宗教剧为数不少,虽大多为布道宣教,但更多地呈现出浓郁的世俗色彩。本文主要从宗教剧中的神佛形象和宗教剧中度脱剧入手论析宗教剧的世俗化。首先是宗教剧中神佛形象的世俗化,令人忍噱不止;其次在宗教剧中的常见的情节模式剧——度脱剧中度脱者并非忘怀世事,心如止水,时不时会泛起愤世的涟漪;被度脱者留恋红尘凡世,被逼无奈遁入空门,这种皈依依然是出于世俗功利;成佛成仙的过程的艰难,仙尘的对比更让人眷恋人世。最后提及戏剧情节出现鬼神形象的宗教剧,往往是借助宗教意识来表达世俗情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晚期是英国历史的一个转型时期,文化教育机构的性质转变起着独特的作用。作为文化教育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担负着培养一国栋梁的神圣职能。13世纪始,大学在欧洲真正建立,成为宗教体制下的规训机构。不列颠岛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继建立。英伦三岛在13-14世纪经历了古典知识复兴、意识形态的重建等多重洗礼,使得大学的职能开始向世俗化方面转变,世俗课程得以研习,世俗观念开始萌生,世俗力量逐步获得领导权。在世俗化的深刻影响下,大学拥有了一定的自治权,成为社会通向文明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2.
王辉 《神州》2013,(1):183-183
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当代绘画诸流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绘画使人们对绘画的认识耳目一新,修改了人们的审美判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虽已历经半个世纪,其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仍然继续影响着西方现代架上绘画。  相似文献   

13.
土乡的山总是亲切地横卧在"夫拉娜日(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从未改变过姿态,陪伴着这里的一山一草一水和人们的一举一动. 土乡的山总是安静的、慈祥的,是世俗之外的,从不因为世俗的浮躁而被人打扰和修饰. 土乡的山总是布满灵气、充满神性,犹如这里处处萌动的蓝天白云,细雨和风.  相似文献   

14.
提到“邹协和”,如今知道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它不像老通城、曹祥泰、显真楼等老字号,虽已残破,却仍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邹协和”则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仿佛一颗流星,耀眼而短暂,只有那一道划过天空的亮光,许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人体模特儿进行绘画技巧训练,是提高美术学子造型能力和认识人体结构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远在19世纪中叶,这种教学方式即在欧洲各大专美术学校得以普遍推广。但在中国,美术教育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老师先在黑板或纸上画出范本,然后交由学生依样画葫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一个人,虽已牺牲70余年,却如一团燃烧不熄的火,灼痛着温暖着亲人的心胸;有一种思念,虽已历经数代,却如一曲悠远不散的歌,萦绕着抚慰着亲人的心灵。这个人,就是凌应橿,英勇不屈的新四军战士,1943在苏北洪泽湖牺牲时年仅22岁。这种思念就是自凌应橿的父母姐弟开始,至他的侄辈孙辈后人们,无不充满着对他的追忆,刻骨铭心,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7.
性自由和爱无能,是一切世俗生活的基本特征。与其说,中国已全面进入小康,不如说,中国已全面进入性自由和爱无能,才是对当代社会更为准确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军阀孙传芳不仅政治上反动,成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军的征讨对象,而且还是一个封建卫道士,曾下令禁止上海美专在教学中使用模特儿,惹出了一场荒诞的模特儿风波,在历史上留下了笑柄。刘海粟率先使用人体模特儿在美术教学中运用人体模特儿的写生画法,是现代西方美术院校习以为常的通行作法。歌德曾说:“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物就是美丽的人。”彻里尼说过:“绘画艺术的要点在于好好画一个裸体的男人与女人。”刘海粟也说:研究绘画最要紧的东西就是人体。这是稍有艺术知识的人都晓得的。”刘海粟是我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学发展到嘉庆年间,已出现新变的趋向,谭献说:“填词至嘉庆,俳谐之病已净,即蔓衍开缓,貌似南宋之习,明亦渐知其非。常州派兴,虽不无皮傅,而比兴渐盛。”人们谈到嘉庆以后的词学,  相似文献   

20.
佛国香巴拉     
香巴拉是传说中美丽的净土,位置在北边,大概就是新疆喀什一带,因为树上挂满了果子。它是世俗的人们的寄托和向往,是自然环境比较差的地方的人的寄托和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