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在四会市江谷镇佛仔塘村前.新建了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平房建筑,命名为“青云儿童教养院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矗立着一座别致的馆徽。馆徽底座是纵横4米、高2米的平台.台上屹立着一个4米高的箭头模型,寓意“青云直上”。碑座两侧镶嵌着两块醒目的云石碑记.纪念馆内陈列着照片、图片和文章,记录着6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过的不平凡往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创办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以下简称南京永利铔厂)。该厂产出的化肥不仅填补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而且抗战时期产出火药满足国防之需。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3.
黄潇凯 《广西地方志》2009,(5):23-26,22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统治下的广西被誉为中国的“模范省”.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但是,在新桂系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广西农村教育投入与现实严重失衡。文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农村社会的影响后得出结论:农村要想真正改变,必须实行一场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化运动后,科学主义、科技兴国的思想在中国渐为流传,但如何付诸实践,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在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体现了他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村的志向、总体构想和实践,真正体现了“五四”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村的开拓精神。我们选择了猪种改良这个角度,考察平教会是如何踏踏实实地进行科技下乡、改造农村落后面貌的。我们认为,晏阳初的这一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进  龚克 《巴蜀史志》2011,(6):49-50
以四川女子特警队——中国第一支女子特警队为原型拍摄的电视剧《女子特警队》在全国的热播,激起众多年轻女孩尚武的浪漫幻想。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30年代,四川已有一支由39名年轻女子组成的“四川省会警察局:女子警察队”。她们活跃于成都的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影院公园,担当着调查户口、检查行旅、救助妇孺和维护“风化”的社会责...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的一生中曾多次遇刺,险些丧命。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江湖义士王亚樵指使刺客冒充记者,趁照集体相之机“刺蒋”,结果鬼使神差,蒋因故未露面,刺客孙凤鸣只好将子弹射向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地位仅低于蒋介石的汪精卫,蒋介石因此逃过一劫。事实上,蒋介石此前在广州任国民政府广州卫戍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已经两次遭遇刺客。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危机日益严重。各党各派纷纷提出解决农村危机的主张和方案。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建立民团为中心和推动力,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的治理模式颇具特色,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瞩目和赞许。关于新桂系治理乡村活动,还没有专文深入研究,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著只作简单的政治定性结论,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符合实际的认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新桂系治理乡村的模式及其效应,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治理乡村和乡村社会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人口处,有一座十分醒目而典雅的巨大牌坊,上有当代豪郭沫若20世纪50年代题书“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此前,该处已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天下名山”坊,坊的前身为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张群题书“峨眉天下秀”坊。由此至报国寺路上,曾有乐山专员刘仁庵题书“雄秀西南”坊(现为“雄秀西南”亭)和爱国将领冯玉祥题书“名山起点”坊。峨眉山秀甲天下,为道教第七洞天,佛教圣地,四大名山,又是世界化与自然遗产,闻名天下,自然是天下名山了。  相似文献   

9.
3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岭峻 《近代史研究》2000,2(2):150-176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苏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促使中国思想界从30年代起出现了颇具影响的“计划经济”思潮。倡导既有国民党上层人物也有自由派知识分子,均试图以采用政府干预的办法,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把“计划经济”视作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这一思潮导致其后政治上“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也引起人们对于“计划经济”与其赖以实现的政治条件的思考:“计划经济”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才能真正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潇然先生是河南民主革命的先驱,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加人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是研究农民革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也是我非常钦敬的良师益友。刘潇然大我12岁,但我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荣辱同心,是情同手足的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11.
柴生高 《黑龙江史志》2012,(12):54-55,61
<正>地方精英理论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rightMills)认为,"精英"是指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确切地说,是指少数高智能的人们,他们居于社会上层,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并运用大量社会和政治权力,以此与大众相区分。[1]民国时期,地方精英实际上在地方舞台上(县、尤其县以下)起着支配作用",地方精英具体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宛西[2]精英,应包括自治领袖、民团首领、基层区镇保长中小学校长,以及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如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包"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命运一样,广西宜州合寨村"一选"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格局.两者均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两者都被誉为20世纪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3.
仇华飞 《民国档案》2005,12(2):75-79
偿还债务是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中美新关税条约的签定,美国立即将整理中美债务提到议事日程上,处理庚子赔款欠款就是其中内容之一。在是否同意延期偿还庚款问题上,中美之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交涉。在日本侵占东三省、中国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美国拒绝中国暂缓支付庚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志书讲究图文并茂,需要在文字中配以一定量的图片。近年,全国各地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本轮志书多收录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内容,涵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方方面面的成果。要展现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少不了图片。所以.二轮志书中图片的选用已被史志同仁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5.
山西古代私家园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山西古园的历史及现状山西很早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盛产煤、铁、盐,自古就有经商和贸易的传统。自先秦起,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天下,到汉代,山西已与古罗马有贸易往来,由唐至明清,长城内外的商业大都由山西商人经营。明代晋商与徽商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商帮,至清更大盛,山西的票  相似文献   

16.
徐畅 《近代史研究》2005,3(2):78-122
关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地权变化,学者大致有三种见解,即“集中说”、“分散说”和“现状说”。本文以抗战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六省农村为中心,以农家负债和地权异动为视角,从农户土地典押借贷比例,由土地典押借贷到丧失地权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农户因土地典押借贷引起地权丧失的实况,中、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地权变化等方面,论证抗战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权处于集中时期。并且从地权异动的状况论证30年代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地权集中具有普遍性、不剧烈性,从地权异动之后的土地流向论证土地兼并者的非农民性程度加强,从30年代前期地权变化在20世纪上半期中的地位,论证此次地权集中具有转折性。同时还对土地买卖与地权变化在农户通融资金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30年代前期土地市场清淡对农家经济的影响,并由此说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7.
志选 《福建史志》2012,(5):21-22
根据福建省有1亿多亩山地和相当于福建陆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近邻海域的客观自然条件.1981年,省委常务书记项南提出:“福建要翻身、大念山海经。”从此.省委重视发展“山海”经济.调整福建农村经济结构.走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艳 《近代史研究》2012,(1):150-1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对传统和当代中国乡村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研究成果令人瞩目。为了总结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和拓展该领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生产·消费·地权·租佃关系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