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宋史》卷三二九《陳繹傳》曰:神宗時,"知制誥,拜翰林學士,以侍講學士知鄧州"。此處稱陳繹爲侍講學士誤。按:蘇頌撰陳繹墓誌記載稱:繹"逾年爲翰林學士。未幾,以疾請郡,上遣中使勞問,賜以良藥。俄換侍讀學士,知鄧州兼本路安撫使"。其後又云:"還翰苑兼侍讀,充羣牧使"(《蘇魏公文集》卷六〇)。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相似文献   

2.
正《宋史》卷四○一《何異傳》載:"嘉定元年,召爲刑部侍郎……以寶章閣直學士知泉州,從所乞予祠,進寶章閣學士,轉一官致仕。卒,年八十有一。"案,"寶章閣直學士"、"寶章閣學士"有誤。《宋史·職官志二》載:"寶章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寶慶二年置,藏寧宗御製,置學士等官。"可知寶章閣學士、直學士等職,置於寶慶二年(1226),易言之,寶慶二年之前不可能有寶章閣直學士、學士等職。  相似文献   

3.
正《宋史》卷四一九《陳韡傳》載:"(陳韡)遷將作監丞,又遷太府寺丞,差知真州、淮東提點刑獄。加直寶章閣,依舊提點刑獄兼知寶應州。……明年,以寶章閣直學士起復,知南劍州,提舉汀州、邵武軍兵甲公事,福建路兵馬鈐轄,同共措置招捕盜賊兼福建路招捕使。……賊首晏彪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誅之。進右文殿修撰。"  相似文献   

4.
楊光 《中华文史论丛》2023,(3):143-184+394-395
吕中所作的《中興大事記講義》中的“講義”文字,來源非常複雜。其中高孝部分“講義”的材料來源,涵蓋了當時很多名家的著述,而《中興兩朝聖政》所引用的“大事記”,與今本《中興大事記講義》關係較遠,只是後者的材料來源之一。《中興大事記講義》高宗朝“續編”部分的主要材料來源當是《中興紀事本末》,光寧部分的主體内容則很可能出自《中興四朝國史·寧宗紀》以及官修的光宗、寧宗朝聖政、寶訓類著作。《中興大事記講義》作爲一部“當代史講義”,一方面吸收了來自當時不同學派的知識與觀念,另一方面也仍然以道學爲思想基調。  相似文献   

5.
正《宋史》卷三九○《莫濛傳》載:"除湖北轉運判官。未幾,知鄂州,召除■,出知揚州……除■、大理少卿兼詳定司敕令官,兼權知臨安府。"按,宋代並無"直寶文閣學士"一職,《文獻通考·職官考·諸閣學士》載:"嘉祐八年(1063),英宗即位,詔以仁宗御書、御集藏於閣,命王珪撰記立石。  相似文献   

6.
正《輯稿》職官四一"安撫使門"之一一一至一一二:隆興元年五月五日,詔京西南路安撫司許差主管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各一員。從安撫使王彦請也。七日,降授特進、樞密使、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張浚言:"契勘海州係極邊州軍,見屯軍馬、新招忠義軍,多是初自北來,未成紀律,全在守臣彈壓鎮撫。欲乞許帶海漣水軍管内安撫使。"從之(頁4056下—4057上)。  相似文献   

7.
<正>盧法原是兩宋之交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南宋初年曾任川陜宣撫副使。《宋史·盧法原傳》(下簡稱《盧傳》)存在重要記載遺漏及)誤兩處。其一:"爲吏部尚書……坐王黼累,罷爲顯謨閣待制。紹興元年,提舉臨安洞霄宫。"(頁11651)據《宋會要1稿》職官六九之一五,盧法原坐朋附王黼罷爲顯謨閣待制,其事在宣和六年(1123)十月。換言之,自宣和六年至紹興元年(1131)間有關盧法原的仕履,《盧傳》完全付諸闕如。考《靖康要録》卷三,靖康元年  相似文献   

8.
魚籃觀音是中國古代民間創造的衆多觀音形象之一,觀音作漁婦模樣,髻鬟高聳,髻中插一枚長釵,一手拎竹籃,籃中卧魚一條。魚籃觀音的來歷,學界一般認爲是由馬郎婦演變而來。馬郎婦的故事源於唐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宋代志磐《佛祖統紀》、祖琇《隆興編年通論》等書的記載大同小異,只是延州  相似文献   

9.
正《宋史》卷三〇三《滕宗諒傳》言宗諒"與范諷雅相善,及諷貶,宗諒降監池州酒"。所云滕宗諒貶爲監池州酒税誤。檢《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一六相關記載,景祐二年(1035)二月丁卯"龍圖閣學士、給事中、知兗州范諷責授武昌行軍司馬,不簽書公事。新廣東轉運使、祠部員外郎龐籍降授太常博士、知臨江軍。東頭供奉官吴守則追一官。又降都官員外郎、判刑部李遜知濰州,祠部員外郎、知信州滕宗諒監饒州税"。  相似文献   

10.
作爲事件的鄭和下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經碩果累累;作爲經驗的鄭和下西洋,特别是作爲知識積累重要里程碑的鄭和下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間。從知識的視野來看鄭和下西洋,規模宏大的遠航正是中國人海外知識累積與遞進的重要歷程。這一認識有必要從鄭和研究的興起談起。上個世紀初,鄭和研究興起,作爲20世紀史學的一個重要分  相似文献   

11.
<正>張鷟《朝野僉載》是一部重要的唐代筆記,其中記録的唐代前期朝野史事對於研究唐代歷史、文化、文學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歷來受到學者重視。可惜的是,此書原本亡佚已久,傳世版本中以明陳繼儒輯《寶顔堂秘笈》普集即第四集所收六卷本(以下簡稱"寶顔堂本")較爲通行,目前學術界出版的多種點校本均以此本爲底本進行整理~①。此本之性質乃是輯本,余嘉錫在《四庫提要  相似文献   

12.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3):221-311,0,3,394,395
本文詳細敍述了張之洞與陳寶箴自光緒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誼,説明陳寶箴是張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屬和政治盟友,且在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上大體一致。張之洞對《湘學報》及湖南維新運動的干預,陳寶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兩人共同上奏了廢八股的科舉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爲學説之意。陳寶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爲將《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並在變法最關鍵時刻提議召張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實彈章,慈禧太后誤以爲陳寶箴曾保舉康有爲而將之革職,張之洞根據陳寶箴的請求,保全了長沙試辦的保衛局。  相似文献   

13.
《南史·張率傳》曰:"(天監)四年,禊飲華光殿,其日河南國獻赤龍駒,能拜伏,善舞。詔率與到溉、周興嗣爲賦,武帝以率及興嗣爲工。"檢閱他史,張率、周興嗣無問題,而其中的配角到溉卻似有誤。《梁書》卷四〇《到溉傳》並無記載侍宴華光殿之事。卷三三《張率傳》:"天監四年三月,禊飲華光殿。其日,河南國獻舞馬,詔(張)率賦之……時與到洽、周興嗣同奉詔爲賦,高祖以率及興嗣爲工。"再證諸《到洽傳》:"御華光殿,詔洽及沆、蕭琛、任昉侍讌,賦二十韻詩,以洽辭爲工,賜絹二十匹。"則事主又大不一致,張率、周興嗣未見,且受到武帝贊揚的也變成到洽,當與河南國  相似文献   

14.
正《宋史》卷三二二《楊繪傳》載:"未閲月,復知諫院,擢翰林學士,爲御史中丞。"此處以楊繪爲御史中丞誤。按:范祖禹在楊繪墓誌中云:"丁内艱,服除入對,面受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充理檢使。"(《太史范公文集》卷三九)對於此次任命,《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二二熙寧四年(1071)四月癸酉條記載云:"翰林學士、勾當三班院楊繪權御史中丞。"而熙寧四年七月十四日,楊繪因論役法不當改官時,《宋會要  相似文献   

15.
正楊政是南宋初年川陝戰場的重要將領,與吴璘、郭浩並稱蜀口三大將。《宋史》卷三六七《楊政傳》(下簡稱《楊傳》)存在記載)誤三處。(紹興)九年春,和議成,始得迎母及兄弟歸。乞祠以便養,不許。詔封其母感義郡夫人,以政爲熙河蘭鞏路經略安撫使、知熙州,進武康軍承宣使。十年,徙利州,又徙興元。(頁11444)這段文字有兩處)誤。其一: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下簡稱《要録》)卷八三,楊政由明州觀察使進武康軍承宣使,事在紹興四年十二月癸卯;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1,(11)
蘇聯人民紀念魯迅忌辰莫斯科文化科舉界人士爲紀念魯迅逝世十五周年,於十月十七日在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舉行了特別會議,參加的有蘇聯漢學家、東方學家和高等教育機關的學生等。會議在蘇聯經濟學博士馬斯連尼柯夫致開會詞後,由蘇聯語言學學士愛德靈作了題爲‘偉大的革命作家魯迅’的報告。會上又宣  相似文献   

17.
胡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69-388,396
"飲中八仙"是天寶初期形成的文人羣體,嗜酒、狂放、風神、才藝等共同特徵,是該羣體得以形成的關鍵因素。其存在時間從天寶元年秋末到天寶三年春初,只有一年又三個月。"飲中八仙"中,除了李適之確實與李林甫有政治上的交鋒外,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賀知章、李璡、李白、崔宗之等人參與了李適之與李林甫的鬥爭。但是,"飲中八仙"的交往,使他們陷入了微妙的政治猜忌,最終被迫解體。"飲中八仙"的解體,對天寶文學的發展走向産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一,開元以來統治集團的尚文傳統在天寶時期逐漸失落。二,文人聚集方式發生了變化,天寶時期普通文人與執政的宰輔大臣之間相當疏離,他們更多散落在各地,形成大小不一、數量衆多的文學羣落。三,天寶文學的内容和題材與此前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相似文献   

18.
承襲史學史上“班馬異同論”議題,從史學理論和史學實踐兩個方面,比較、闡釋《史記》、《漢書》之不同,探索造成此種歧異之内在原因,並着重緊扣文本,來梳理前漢經生大臣藉助陰陽災異以黨同伐異之原委。其議對奏疏以至敍事等各種文體,均受此種論政、攻訐理路之影響,此種影響自然也滲透到《漢書》的寫作。因而,構成發端於《易》、《書》、《春秋》學等儒家經典,主要由董仲舒濫觴,劉向推波助瀾,以至蔚爲大觀的經學家譜系和儒學新思潮,向、歆父子於此貢獻尤著,洵爲儒學史留下不可磨滅之印記。  相似文献   

19.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紀》永元元年(499)八月:"戊午,斬遥光傳首。己未,以征北大將軍晉安王寶玄爲南徐、兗二州刺史。"此處"征北大將軍晉安王寶玄"疑有誤。按,《南齊書·明帝紀》建武元年(494):"立皇子寶義爲晉安王,寶玄爲江夏王。"《東昏侯紀》載永泰元年(498)八月"鎮北將軍晉安王寶義進號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然則上述永元元年爲南徐、兗二州刺史的征北大將軍晉安王當是蕭寶義,而非蕭寶玄。  相似文献   

20.
李孝遷 《中华文史论丛》2013,(3):265-312,402
民國時期古史辨運動與域外漢學存在一定程度的學術關聯。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過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歐美大學接受學術訓練,不同程度受過近代史學觀念的洗禮,與舊式學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來越少。國内古史研究是國際漢學界有關中國古史研究學術鏈條上的一環,歐洲、日本、中國學界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動。中國學者已注意到理雅格、沙畹、夏德、馬伯樂、白鳥庫吉、内藤湖南諸氏的疑古論。夏德《中國古代史》對胡適、顧頡剛均有所影響,對古史辨運動的興起有推波助瀾之功。白鳥庫吉"堯舜禹抹殺論"在民國史壇頗有流傳,顧頡剛對其人其事亦有所知,然顧氏疑古論與白鳥之間並不存在學緣關係。有論者認爲顧氏疑古思想乃"剽竊"日人陳說,此一指控係牽强附會,並無實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