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郑和首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郑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关于郑和的籍贯、身世、任职、赐姓等事迹最主要的依据是郑和为父亲马哈只墓所立的《故马公墓志铭》石碑。该碑文不仅是珍贵的郑和家世研究资料,也是伊斯兰教的珍贵史料。撰写该墓志铭的是时任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的李至刚。关于李至刚的生平目前鲜为人知,本文将对李至刚的事迹作详细介绍,并对李至刚撰写的《故马公墓志铭》作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来翻阅缪荃孙等人所撰《江苏通志稿》(1927年影印本),在其《艺文志》的金石部分发现了王德的神道碑,该碑文亦见于《江苏金石志》卷一一、同治《江宁府志》卷九,今据此对《宋史·王德传》错误之处予以辨正。1.关于王德的卒年。《宋史》卷三六八《王德传》载:“(绍兴——引者)二十五年,卒,赠检校少保。”(以下未注名出,处均见《宋史》卷三六八《王德传》)王德卒年与碑文存在差异,神道碑言之凿凿,“上(宋高宗——引者)即位,绍兴二十四年十月……王公寝疾,终于荆南官舍。”可知王德是在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十月去世,且是死在荆南任上…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的过程中,有关浙东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的史料甚是稀少.最近读到清人黄瑞编著的《台州金石录》,其中载有方国珍二兄方国璋《神道碑》文,发现碑文中记载了不少有关方国珍起义的事迹,而且为一般史籍记载或所无或所异,颇有史料价值.史学界比较重视宋濂编撰的《方谷珍神道碑铭》(载于《宋学士全集》卷十七),这固然是对的;然《方国璋神道碑铭》比起《方谷珍神道碑铭》来,所提供的史料要多得多,而且鲜为人知.故特撰成此文,以供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淮安出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波 《文物》1975,(10)
吴承恩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生于南京淮安府山阳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县。吴承恩以文学、书法著称,据说"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山阳县志》卷十二,《人物》)。他父亲吴锐的墓志铭《先府宾墓志铭》,也是由他"撰次并书篆"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前曾调查省境内现存的汉碑一文,在一九六四年《文物》五期刊载。其中有错误的,亦有须补充的,兹综述如下:李孟初碑原文云:“碑文隶书,文右题‘故宛令益州刺史□□字孟初神祠之碑。’”按:原文为“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襄阳李下缺字孟初神祠之碑”(据《金石萃编》卷八)。现碑文益州刺史下模糊的两字为南郡,在原石上看得很清楚。原文又云:“碑文中‘劝农贼捕掾’一  相似文献   

6.
折克行是北宋府州折家将优秀代表人物,其神道碑文被记入最早的几版《府谷县志》。1976年,其神道碑出土面世,碑文与拓片今俱存。《府谷县志·两种》在点校《折克行神道碑》时,没有采用考古学家早已发布的碑文内容,也没有进一步对证现存碑林博物馆的神道碑,不仅沿袭了旧志中的诸多错误,且在点校时出现了多处错抄错录、漏抄错点问题。笔者拟用现存神道碑文对以上问题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7.
魏哲是初唐名将,然而史志失载。祖籍巨鹿曲阳,其七代祖魏靖非曾任前秦征北大将军,镇北地、上郡,遂移家于宁州襄乐县(即今甘肃合水县境内)。其主要活动时期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曾两次出征高丽,其间又参加了平定漠北铁勒的战役。高宗乾封元年(666),魏哲协同名将李勣平定高丽,出任首任安东都护,旋即病故,归葬故里。此文即以新出《魏哲墓志铭》为主,结合初唐杨炯所作《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等传世文献,对其生平和相关史事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8.
郑国公潘德懋,是元丰张士诚起义军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与张士诚、张士德、李伯升等同在苏北起义。吴三年(1365)八月,论功封爵时,曾赠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柱国,追封为郑国公。其子潘元绍还被张士诚招为“驸马”。可见,潘氏一家不仅是张士诚起义军中的重要支柱,与张士诚还有着联姻关系。因此,郑国公潘德懋墓志铭是研究张士诚起义军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郑国公墓志铭》刻石,是1974年春在吴县跨塘公社高浜大队境内发现的。当时,高浜大队社员在苏州高频瓷厂之西,郭家浜村南平整土地,在一个突出地面约1.5米的高墩上发现了一座大墓。掘开封土,内有宽大的石椁,墓志铭发现于椁外。墓志铭记载:该墓系元末“郑国公潘德懋暨戴氏夫人墓”。按民  相似文献   

9.
张淮深之死是敦煌学界一大扑朔之谜案,诸家众说纷坛,未有定论,且多有之处。本文不揣冒昧,对P.2913《张淮深墓志铭》作一年代小考,兼对淮深死后的沙州政治内幕进行推设,希有助于淮深死因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文中不当之处.祈盼指正。(一)《张淮深墓志铭》的撰写年代P.2913《张淮深墓志铭》中云:“公以大顺元年二月付二日殒毙于本郡,时年五十有九”。据P.2482《罗盈达墓志铭并序》,罗盈达卒子天福八年九月十日,葬于九月十六日;P2482《阴善雄墓志铭并序》,阴善雄卒于清泰四年八月十四日,葬于二十日。照此推论,《张淮深墓志…  相似文献   

10.
鹏宇 《南方文物》2011,(3):178-179
一.墓志铭释文校补《南方文物》2010年第3期刊载了《福建福州外兰尾山五代墓葬简报》(以下简称《简报》)①,公布了一批墓中出土的文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公布了墓中出土王绍仙墓志铭,并附有清晰的墓志铭拓片,为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历史提供了真实史料,值得肯定。可惜的是,在《简报》抄录的墓志铭中有许多缺漏之字,可能是整理者一时未能识别的字,此外还存在部分识错之字,影响了作者对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庆元县文物部门征集到一方宋代《胡留墓志铭》的石碑。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志文内容作了释义和考证,并实地调查了墓志铭的出土地和发现经过。  相似文献   

12.
邵齐焘,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字叔宀,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乾隆七年进士,仕至编修,三十四年卒于故里,葬于虞山南麓破山寺(今兴福寺)东。《皇清敕授儒林郎翰林院编修加一级邵公墓志铭》由郑虎文撰文,赵同翮篆盖并书,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立石,57×57厘米,42行,原文1511字,现存1491字,现藏江苏省常熟市碑刻博物馆。该墓志铭最先由王昶收于所辑《湖海文传》卷五六,  相似文献   

13.
赵海萍 《四川文物》2005,(4):84-86,88
本文对1938年5月在四川绵竹城西外出土的《宋故朝请郎守殿事丞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的来历、作者、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此碑不一定是宋碑,所栽绵竹张氏历史不可全信。  相似文献   

14.
《胡太公墓志》,全文为《富平胡太公墓志铭》.墓志作者为近代文章大家章炳麟,书者为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文章及书法均妙,故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搜罗北宋管师仁的史料时,查得管氏曾是江西德兴流口《胡夫人墓志铭》的篆刻者。《胡夫人墓志铭》在孙以刚先生的《江西德兴流口北宋墓》(《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一文中有记载,“1987年5月14日,江西省德兴市海口乡流口村农民洪卫良在平整屋基时,发现一座塌陷多年的古墓”,墓中出土了《胡夫人墓志铭》。  相似文献   

16.
韩国学者金龙善编《高丽墓志铭集成》收录后至元五年(1339)所立《三韩国大夫人金氏墓志铭》,①系高丽文人李齐贤为三重大匡、南阳府院君洪奎妻金氏所作,不见其文集《益斋乱稿》。墓志铭提到洪奎与金氏有女一人,适皇元左丞相阿忽台,丞相公两子,别里奇普花为御史大夫,自当为同知徽政院使,名重天下。  相似文献   

17.
《裴怦墓志铭》,全名《唐故朝散大夫上柱国平凉郡仆寺东宫使乌城监监河东裴公墓志铭并序》。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志连同一批青铜器被犯罪  相似文献   

18.
折继闵、折克行两通神道碑现存西安碑林内,此碑为研究宋史,特别是宋与西夏关系史的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折继闵与折克行系父子,《宋史》有传。《折继闵神道碑》是省文管会1976年发掘陕北府谷县杨家沟西瑜头(宋天平山)折氏坟园出土的,余曾撰一篇《碑文疏证》,刊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论文集,此不复赘。  相似文献   

19.
隋《李和墓志铭》于1964年在陕西三原县城东北约20公里双盛村东出土.志石呈正方形,每边长86厘米,四边侧面线刻山石,树木和奔跪的野兽.志文楷书,共33行,行34字,原题是“大隋使持节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史君之墓志铭.”志盖为覆斗形,额题“大隋上柱国德广肃公李史君之墓志铭”,篆书4行,行4字,四刹线刻花草和对称的青龙纹饰.该墓志于1966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慈灵和尚觉灵神道碑》碑文的考释和核定,对撰写者衔名中提及的行政层级及佛教管理职衔进行了梳理,为研究泽州地区佛寺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