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鸿 《百年潮》2015,(3):46-47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陈华大姐打电话给我,劈头就问:"《小小叶儿哗啦啦》这首儿歌,是你爸爸写的吗?""是啊!"我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因为这首歌我太熟悉了。1992年,长征出版社准备为我父亲编一本文集,因为我是学党史专业的,父亲特别让我参与选编,帮忙收集一些资料,感受一下他的当年。选编《小小叶儿哗啦啦》过程中,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怎样处理他写的一些诗歌,  相似文献   

2.
王恒 《纵横》1998,(11)
1948年麦秋之后,我母亲奉命去筹建中直机关的一所小学——育英学校,我便随母亲一道从平山县夹峪村骑马去下东峪。 先期到达的是校长刘建勋,副校长孙统一,教导主任屠忠顺。刘校长多才多艺,育英学校的校歌就是他编写的,他还能弹一手好风琴。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育英中学是一所资格很老的中学,2014年是它建校150周年。育英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1949年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不久改名市立第25中学。解放前,校长一直是李如松先生。1949年夏,我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由北京市委学校支部工作科派到这所学校任政治教员,几个月后又兼教历史,一度还做过教导主任。1954年离开25中,到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我在育英中学工作一共5年,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现将这一段  相似文献   

4.
1941年,我在长沙东乡鹿芝岭斐光高小读书,那时,日军已占领湘北,依据新墙河与国民党军对峙,形势危急。学校中有位女老师叫魏振立,中等身材,着装朴素,为人热情真诚,在师生中威信很高。她教我们唱《松花江上》、《歌八百壮士》、《长城谣》、《上起刺刀来》、《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极受欢迎。农村学校设备简陋,只有一架小风琴,她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先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边弹风琴边教唱。她的嗓音清亮高亢,唱得严肃深沉,把爱国和对敌仇恨的激情点点滴滴地灌注在歌声中,给我们以强烈感染。我想,我这一生的爱国情结大约就是从这里启蒙的。  相似文献   

5.
1941年,我在长沙东乡鹿芝岭斐光高小读书,那时,日军已占领湘北,依据新墙河与国民党军对峙,形势危急。学校中有位女老师叫魏振立,中等身材,着装朴素,为人热情真诚,在师生中威信很高。她教我们唱《松花江上》、《歌八百壮士》、《长城谣》、《上起刺刀来》、《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极受欢迎。农村学校设备简陋,只有一架小风琴,她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先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边弹风琴边教唱。她的嗓音清亮高亢,唱得严肃深沉,把爱国和对敌仇恨的激情点点滴滴地灌注在歌声中,给我们以强烈感染。我想,我这一生的爱国情结大约就是从这里启蒙的。  相似文献   

6.
马共的革命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津 《炎黄春秋》2010,(4):82-87
我小学六年所在的北京育英学校是干部子女寄宿制学校;其学生家长不是中央或各部委高官,就是长期出使在外的共产党干部,如新华社的、外交部的、中央调查部的,等等。我们班的慧敏,以及要好的小萍、小玲,都是中联部的。好像隐隐约约知道她们是外国人。中联部这样的孩子前前后后有几十个,都在育英。  相似文献   

7.
素夫 《中国土族》2010,(Z1):32-33
半个世纪前花儿研究者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称":青海是花儿的家乡!"的确,在青海有山的地方就有花儿,有水的地方就有花儿,有田的地方就有花儿,正如花儿所唱":一把儿芝麻撒上天,脚夫哥,会唱的花儿有几千?从青海唱到天地边,唱不完,回来了还唱它三年"。  相似文献   

8.
<正>太行那个山高/路又长/林县人推起小车/不停地唱/推着那小推车呀/从春天推到秋天/推着那小推车呀/从山下推到山上/推出来盘山/一条红呀么红旗渠/渠里边/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啦/流的都是希望/流的都是希望……这首《推车歌》,在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9.
1937年— 1945年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曾掀起一个规模巨大的少年儿童抗日运动 ,千百万少年儿童动员起来 ,投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斗争 ,涌现出以江苏新安旅行团 (新旅 )、上海孩子剧团 (孩剧 )、福建厦门儿童救亡剧团 (厦门儿剧 )、广东广州儿童剧团 (广州儿剧 )、河南开封孩子剧团 (开封孩剧 )、湖南长沙儿童剧团和育英抗敌儿童工作团 (育英 )、湖北汉口七七少年剧团、四川重庆儿童农村宣传队、浙江浙西小剧团和台湾少年团、安徽六安儿童团、江西南昌孩子剧团、广西儿童抗敌工作团、贵…  相似文献   

10.
<正>我6岁那年读书,经过涵碧亭、甲秀楼、浮玉桥,翠微园,再走一段路,就到了甲秀小学。之后的6年里,这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那个时候,这段路被我统称为"甲秀楼",因为校歌的第一句便是"在那南明河畔,在那甲秀楼旁",每天都唱,很快就记熟了。  相似文献   

11.
音乐     
《世界》2012,(9):185-185
《我在贵州等你》 对于唱遍大街小巷的《最炫民族风》,能够消受得了的人本不算多。当看到凤凰传奇的幕后功臣张超和玉镯儿合作推出的这张贵州风情专辑时,也忍不住想要在心底嘘口气。可是,撇开那些神曲不说,就因为苏夏这一个人,因为这首让人惊艳的《我在贵州等你》,就可以拉高整张专辑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1995年7月16日,我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汪金丁教授的寓所,请他叙述1946年至1948年在新加坡华侨中学教书的经过。承他欣然答应,谈了他是如何到华中的,后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离开的。其间,他首次披露了他与华侨中学校长薛永黍发起成立华中中国民主同盟组织及其活动的情况。下面就是根据他的谈话整理的。薛永黍校长邀我去举办教书1945年10月,我从印尼回到新加坡,开始筹办新南洋出版社。当时,育奖学校要我去教书,育英很想办好,需要请好多人,问我在请人方面有没有办法?育英学校董事会有一个负责学校方面的董事陈仲彦,在上海肘和我是同…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夏季,太原育英学校的各届老校友相聚北京,彼此并不熟悉,育英北京校友会主持人要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其中元老级校友、学校最早入校的学生、年近八旬的范担地在发言中不无感触地说:"我记得在学校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夜间转移,当时老师把熟睡的我们叫起来,匆忙  相似文献   

14.
刘功宜 《纵横》2009,(6):20-22
由中直育英小学同学会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在育英,我们走过童年》一书,第二篇文章为丁力老师撰写的《师生之间》。在第二节《我的学生李讷》中首次披露,1950年至1951年,毛主席曾经为李讷题写过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条幅,原件在丁老师手中保存了大约一年,后被上级单位收走。他认为,后来悬挂在校部外大厅墙上的镜框里的题词,和后来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都来源于经他手珍藏过的这个条幅。  相似文献   

15.
民国18年,我20来岁时,就被“在中堂”(祁县乔家堡)聘为塾师,教的是文史课.乔家私塾名叫“私立弗措学校”,“弗措”二字,是取自《中庸》:“学之弗指则弗措也”的意思.据说,早在清朝中期,乔家经商发财之后,就已办起了家学.因为其先人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一心想让后辈儿孩们多念些书.  相似文献   

16.
(一)我的家乡在鄂北。大革命时期,我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很早就入党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湖北全省、特别是我的家乡鄂北,牺牲很惨重。我18岁时到武昌报考中华大学上学。这个学校曾经出过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物,后来更名为华中师大。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从事进步戏剧、文学活动了。1935年我们组织了武汉戏剧协会,第二年又在武汉组织了拓荒剧团,创作了一些剧目。《五月的鲜花》就是为独幕剧《阿银姑娘》里面的序曲写的。我们在武汉开展救亡戏剧运动,得到了冯乃超的很大支持。他当时在湖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李书城手下任职。  相似文献   

17.
我的祖籍河南,父母亲于解放初南下到黄梅。我生在黄梅,长在黄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70年春,我在城关小学读五年级,适逢全县中小学举行文艺会演,学校排练《白毛女》片断,老师指派我伴唱。会演中,县剧团的易春华老师说我的嗓子较好.又纯又脆,便一下子把我盯上了。在一天放学时,易老师拉着我到剧团排练场,并请来了团领导,又配上乐器,要我再唱几段《白毛女》选曲。开始我不愿唱,也不敢唱,易老师跟着我绕剧场硬是追了一圈,逼得我最后还是上台唱了。这一唱可被领导们看中了,都说:“这女传理想,…  相似文献   

18.
八廓街街区纵横交错的街巷拐角处,总会有几个炸土豆条或土豆片的小摊,生意兴隆。不时还有背着背筐的藏族姑娘在大昭寺广场穿行在人群中,一边走、一边吃还一边吆喝着:“雪果!雪果!(土豆,藏语音译)”爱吃土豆的还是小姑娘多些。甜茶馆不仅是甜茶馆,大多还会放映录相,而放得最多的是《西游记》、《封神榜》和《济公》这些神怪片。小孩子总挤在甜茶馆外面,趴在窗户上往里瞧,我正想拍下他们,就听后面有人唱:“鞋儿破,帽儿破……”一回头,几个小孩子笑着看我。“我们藏族人没把孙悟空或济公活佛当成是虚构的,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东珠,我的一位藏族朋友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是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历史上,黄埔军校曾先后制定过两首校歌。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之初,校本部颁布了《陆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是:  相似文献   

20.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为基本社会形态的中国近代历史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宣告结束 ,接续而来的是经历了新民主主义过渡而以社会主义为基本社会形态的中国现代历史。这种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尤其显著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开始。由谢忠厚、李昌远、申玉山、李翠艳撰写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彭真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8月出版 ) ,通过对以彭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实践活动的研究 ,从一个典型事例 ,向读者展示了这种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