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原先是个商人,1926年始在北伐军总司令部做监印工作,跟随蒋介石当了14年监印官,小心翼翼地替蒋介石看管“玉玺”,后来又做了6年的参议,前后20年,由中尉校对员升到少将科长,一直到1946年军事  相似文献   

2.
郑军 《文史春秋》2002,(5):49-51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地处南京“卧榻之侧”的我华中解放区首先成了蒋介石必欲夺取的眼中钉、肉中刺。数十万国民党精锐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大战于苏中,数度交手,互有胜负,我军以几座城池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0万的辉煌胜利。1946年11月,为了将我华中野战军聚歼或压迫至鲁南山区,蒋介石又集中11个整编师近40万人的强大兵力,兵分四路向我华中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3.
一份杂志品位的提高既在于办刊思想的正确,也在于设置栏目的高超.好的期刊不能说所设栏目都个个精彩,但只要有几个精彩栏目肯定是能提高期刊品位、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的.新近阅读一本期刊,我感到它所开设的《旧闻新编》专栏,就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发挥了这样的作用.《旧闻新编》其实是一个文史资料和党史资料专栏,所编发的内容都是2O世纪中国重要人物的片断故事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幕真相.仅就半年6期这一专栏所发表的23篇文章看,内容都相当吸引人.其中人物故事就有《毛泽东一着妙棋:留下金门作“绞索”》、《毛泽东坐飞机趣事》、《毛泽东与新中国的不眠之夜》、《周恩来智取九龙杯》、《许世友巧擒林彪死党》、《霍英东加盟澳门赌业记》、《蒋介石也说一个中国》;反映历史事件真相的就有《西征女兵的婚姻传  相似文献   

4.
根据省地方志编委会[2006]2号<关于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督查的通知>要求,省地方志办公室以姜绍华、袁建勋、张文功等领导为组长组成3个市县督查组,于2月23日至3月15日对13个市(地)和138个县(市)、区、局地方志工作进行了督查.同时省志办还分9个组对省志97个承编单位的志书编写工作进行了督查.期间,省志办主任孙景钰亲赴齐齐哈尔市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5.
于吉楠 《百年潮》2006,(8):20-24
缘起 1978年5月,我在<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一天,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张俊打来电话,要我去一下,有事商量.张俊原在中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哲学组工作,我原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先后调来武汉,见面时谈起往事,很快就熟悉了.我去省委宣传部见到张俊,他告诉我:不久前,湖北大学教授罗章龙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愿在有生之年把亲身经历的党史情况回忆写出来,留给后人参考,希望能在工作上给他一些帮助.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批示同意,交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处理.胡耀邦转请湖北省委具体帮助解决.省委宣传部准备从各有关单位抽调几个人,成立一个小组,进行这项工作.张俊说:你是搞党史的,最好能参加,省委宣传部给武汉大学领导打个招呼,估计没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6.
咏慷 《纵横》2004,(12)
几年前的一个盛夏,我有幸去北戴河疗养。曾应当地新华书店之邀,就我刚出版的两本新书《青春殇》和《红色季风》举行过签名售书。仪式开始不久,就见一位高高大大的中年人走了过来。他颇有兴致地从案台上捧起那两本书看了起来。这两部书前,都印制有一幅近40年前有关彭真同志的一幅照片。这张照片显然引起了中年人的注意。他久久地凝视着,沉思着,回忆着。我没有打扰他,只是好奇地看了看他胸前悬挂的某疗养院的通行证,只见上面写的名字是“傅亮”。他那专注的神情,使我忽然联想到有关党史资料上曾经介绍过,彭真原本姓傅,又忽然发现这位中年人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浙江省瑞安县陶山浦西村的农民,叫余建顺,清末金钱会起义就发生在我们那一带,所以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金钱会的传说,不少人家还保留着义记金钱。我们当地把金钱会称为“金钱反”,发起人是赵启。民间有的书上说,赵启原名叫陈兆启,不过还查不到确切的证明,他是平阳钱仓镇一个饭铺的店主。咸丰三年(1853年),平阳县和瑞安县连年水灾,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平阳县钱仓有个在太平军里作头目的白老三,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制订的档案事业“九·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馆藏照片档案体系,“完成馆藏照片档案的翻拍复制工作和建档工作(包括复制底片的翻拍、编目、归档和供利用检索使用的照片小样)”。这是为了加快我馆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更好地完善馆藏档案的保护工作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我馆的档案整理技术工作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拟就这项工作所涉及的建立民国时期照片档案体系的几个问题,略抒浅见,以期得到专家、同仁的教正。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1999,(4)
日前,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召开了在京常务理事会。常务副会长龚育之主持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秘书长王朝美关于学会1998年工作的汇报及1999年工作要点和理事会换届问题的说明。会议强调,今年学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总书记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关注大局,振奋精神,积极开展中共党史研究、教学和宣传,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和与广大党史工作者的联系与合作,以更丰硕的成果迎接建国50周年和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李茂盛 《沧桑》2010,(2S):15-18
<正>2009年1月15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党史地方志分置,恢复地方志办公室,全省数千方志工作者拍手称快。我于年中走上地方志工作领导岗位,几个月来,频繁接触方志,调研、思考方志工作,对方志事业感悟频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七十周年随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 《百年潮》2006,(12):10-12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统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统领的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我当时正在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保安工作,略知一些这次事变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冷玉健 《百年潮》2007,(7):65-67
1947年5月,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被我歼灭于孟良崮。关于蒋介石最为钟爱的心腹将领张灵甫如何致死,几十年来,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死后张灵甫又葬于何处?更是鲜为人知。近年来,笔者采访了现任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原全程参与张灵甫死亡调查及遗骨考证的崔维志等同志,并对相关资料进行考订后,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底。  相似文献   

13.
当面叫板,令蒋介石尴尬不已 1931年落花时节。南京机场上,“美龄号”客机离开跑道,徐徐升空, 机舱里坐着戎装笔挺的蒋介石和他的几个随从,此行他是去老家浙江。已当了三年浙江省主席的张难先日子不怎么好过,他并没有感到在天子老家当官的威风,反而受尽了各种气。财政紧缺,入不敷出, 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积习难改,早就想冲蒋介石发泄一番。这次他亲来杭州,不正是极好的机会么!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撤往关内,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对随后揭竿而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不仅表示同情,而且也极力予以支持。他任用抗日将领主持东三省政府工作、支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抗日。因怕被日寇作为寻衅的借口及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张学良对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支持,都是秘密地在各种名义的掩盖下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省农场总局自开展史志工作以来,在征集历史照片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现存历史照片9000张左右,其中十分珍贵的有近百幅;编辑出版了《北大荒画史》(获省党史研究成果二等奖),并为大批志书和《王震画册》等提供了照片资料,发挥了历史照片应有的作用。时至今日,2000年续志已迫在眉睫,探讨历史照片的搜集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对于为下届修志做好  相似文献   

16.
正记得"文革"前,我家书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照片——一位漂亮的中年妇女,波浪式的头发下一张圆圆的脸,还有两个酒窝。妈妈说,那是外婆,但不是亲外婆,是继外婆,叫张玉麟。我的亲外婆肖淑珍,在我妈妈6岁时便病逝了。后来,我的外祖父黎又霖与张玉麟结为夫妻。他们都是面对国事混乱、民族灾难深重,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蒋介石主政后,渐渐地,外祖父不满蒋介石的独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此,今年<百年潮>第一、二、三期分别推出了党史上的一月、二月、三月栏目,介绍了这几个月党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此同时,国内许多网站也纷纷开辟了"党史上的今天"专栏.这些都是宣传党史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万里 《文史春秋》2007,(4):56-57
从1943年替蒋介石看病,到1975年签下残废证明书,30多年来,熊丸一直是蒋介石的侍从医官。在外人看来,这是无比的幸运和荣耀,然而回首30多年的“御医”生涯,熊丸却说:“如果能有第二种选择,我宁愿当个平平凡凡的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1932年,国民党军在江西围剿江西红军时,蒋介石常带领他的几个亲信侍从人员如秘书、副官和参谋人员到各地视察工作。政学系的头目杨永泰向蒋建议:应将随行的参谋人员以及侍从人员组成一个侍从室,以便于开展工作。蒋介石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成立了一个只有四个小组的侍从室。1936年1月,蒋介石对侍从室  相似文献   

20.
民国保甲制度的复兴,既与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局限性有关,更与蒋介石对这种局限性的夸大和歪曲有关。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训政设计、认为中国民众"一盘散沙"以及重视传统社会乡村组织的作用,恰为蒋介石统制和训练民众、恢复保甲制度提供了解释的空间。然而,二者的地方自治思想有着本质差异。在理论基础方面,孙中山强调"主权在民",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蒋介石更强调人民单方面应尽的义务;在实施主体上,孙中山强调以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蒋介石则强调县以下基层乡村为自治单位,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推进方式上,孙中山主张用教育方式训练民众,逐步扩大民权,蒋介石更强调以军事化手段强化民众的服从意识;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时,孙中山主张融贯中西,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地方自治模式,而蒋介石借鉴中国古代保甲制度则是为了"剿共"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